2010-05期●我与《大江南北》征文选登●

薛先洛的夕阳更红

作者:王建平

95岁高龄的薛先洛,解放前在靖江参加地下党,原名薛天球,参加革命后,改名薛先乐。1949年靖江全境解放,县政府要从乡下迁往靖江城,有许多政策法规需用县政府布告周知,而布告上要用县长签名章。时任靖江县人民政府县长的薛先乐一看,“县长薛先乐”顿觉“先乐”二字不妥,要改。但是,干部的名字也不能随便改呀,而且老百姓都知道县长姓薛,只是名字不怎么清楚。于是,薛县长觉得改字不改音,将“乐”改为“洛”,县委和县政府的一些领导人表示赞同,就这样,张贴的布告上就用上了“县长薛先洛”。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薛老任扬州地委常委、秘书长,后任扬州专区副专员。

1999年,薛老见到《大江南北》杂志就爱不释手,随即购买了杂志创刊以来的合订本两套,自己阅读一套,另一套赠送给扬州市少儿图书馆。薛老真的喜欢上了《大江南北》,还亲自担任杂志社扬州联络站站长,当上了《大江南北》的热心宣传员和义务发行员。薛老发行《大江南北》杂志,概括起来有“三步曲”,第一步是“广为播种”在全市开展宣传,发动订阅;第二步是“发现知音”,从广泛发动中发现喜欢这本杂志的“知音”,建立联络站;第三步是在机关、学校、社区、农村等单位召开座谈会,听取读者反映,推动杂志的学用。在他的团结、带领下,扬州市数以百计的老同志为宣传发行、组织学用《大江南北》操劳不息,得到了市委负责同志的支持。从1999年起,扬州订阅《大江南北》从零的突破一下子发行量达到2986份,覆盖全地区各个县(市、区),以后随着杂志的“与时俱进”,宣传力度的加大,扬州的发行量日益上升,2010年全市发行量已突破万份大关达到10068份,《大江南北》在扬州深深地扎下了根,扬州联络站被杂志社连续数年评为特等奖。

薛老更注重对杂志的学用,他反复强调订阅不是最终目的,最重要的是要组织学用,真正发挥以史育人的作用。于是,在每年的宣传发行会议上都把学用《大江南北》作为重要任务。同时,在机关、学校多次召开学用会,让干部、校长、教师、学生畅说他们学用《大江南北》的心得体会。每次开会,薛老必到,听后发言,讲话鼓励。联络站还从不同角度挑选了一些精彩发言汇编成册,如《以史为鉴,温故知新》、《坚持学以致用,弘扬革命传统》等,发至学校和有关部门,扩大宣传教育效果。此外,薛老还经常为《大江南北》撰稿,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和革命斗争历史向杂志社投稿。十年来,他先后在杂志上和内刊《大江南北之友》上发表的文章就有15篇之多。在薛老的带动下,一些扬州地区的市、县(市、区)联络站的同志也积极投稿,稿件在杂志上发表后,扬州读者看到更增加亲切感,对杂志的扩大发行又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在薛老为《大江南北》奔走时,也有个别同志同他开玩笑地说:“你八九十岁了,还忙它干嘛,图个啥?”薛老只是笑笑说:“《大江南北》是本好杂志,数十年来,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采用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方法,宣传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时代精神。革命历史不能忘,革命传统不可丢!图个啥?宣传革命历史,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是共产党人的责任!”

薛老真不愧为一个老共产党员,他的夕阳堪与朝阳媲美,他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