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北镇老区葡萄产业发展纪实
在浙江上虞的虞北平原上有一座孤峰独秀的夏盖山。相传大禹治水曾驻跸于此。盖北镇处于夏盖山北面而得名。1945年10月,浙东新四军奉命北撤,因战牺牲的革命烈士遗体被安葬在曾经战斗过的夏盖山北麓,为缅怀革命烈士,老区人民在景色秀丽的夏盖山东麓建造了虞北革命烈士纪念碑,镌刻了102位革命烈士英名。新四军三五支队虞北办事处在这里建立。盖北人民发扬老区革命传统,发展葡萄生产,建设江南最大的集生产、科研、旅游于一体的葡萄生产基地,先后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葡萄之乡”、“中国葡萄第一镇”、“中国优质葡萄生产基地”和“浙江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强乡镇”。
盖北农民大多数是从萧山、绍兴等地逃荒过来的。解放前,主要靠租种海涂沙丘地为生。因盖北地处沿海,经常发生坍江倒塘事件,海水倒灌,庄稼颗粒无收,人们只好像“沙头雕”一样,搬来搬去,居无着落,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当时流传着一首顺口溜:“农民好比沙头雕,一头行李一头灶,一年要搬好几回,可比树叶四处飘。”解放后的20多年中,盖北各项事业虽有发展,但仍属欠发达地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盖北镇党委、政府结合本镇实际,大力发展葡萄产业,加快了强镇富民的步伐。1978年,镇财政收入不足5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只有150元。2010年,镇财政收入达8319万元,村均集体资金收入1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516元。盖北镇老区以葡萄为农业主导产业,实施了做大做强的四大举措。
一、发挥传统种植优势,发展葡萄高效产业。葡萄是盖北镇传统产业,种植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明清时期已有种植。为做大做强葡萄产业,1985年建成了上虞市第一个葡萄商品基地,引进种植以巨峰、红富士为主的葡萄新品种61个,种植面积4326亩,由庭院化种植转向基地化生产,单产平均4000斤,人均收入1400元,产值占全省的42%。当年,中国著名果树专家、西北农学院教授贺普超先生在考察时,称赞盖北是“江南吐鲁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种植面积达1.2万亩,形成了规模化生产,葡萄产品屡获浙江省金奖、银奖、优质奖。1996年盖北镇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葡萄之乡”。
最近10年,是盖北葡萄产业发展提升期。镇政府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从2003年至2006年,历时4年全面实施改造万亩葡萄生产基地,对河道、渠系、桥梁、道路、泵站进行整体整治,为葡萄优质高效提供了基础保障。同时为打响盖北葡萄品牌,2005年注册了“野藤”商标,并起草制订了野藤葡萄生产标准,申报无公害产地、产品,使盖北葡萄进入了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优质化时代。在此期间,镇政府又先后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在丰富村建立了200亩葡萄高效生态示范基地,推广葡萄设施栽培,滴管安装、反光膜覆盖、朵美滋催芽,根域限制栽培、有机肥应用等一系列农业高新技术,引进夏黑、夏至红、布拉酷波特、巨玫瑰、醉金香、甬优1号、比昂扣、超大红地球等新一代名优品种;推广无公害新型高效杀菌剂;采用疏穗、疏粒、控产促质的科学管理方法,使葡萄精品化程度不断提升,达到了“满园葡萄满眼新、市场欢迎效益增”。通过基地带动、辐射,全镇新品种面积逐年递增,到2010年达到6000亩,占总面积的50%。葡萄设施栽培面积(包括避雨栽培)由2005年的500亩上升到5100亩,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全镇1.2万亩葡萄,总产2.45万吨,总产值1.108亿元,人均收入6000元,与2005年相比,分别增加30%、50%,达到了优质高效。2010年盖北镇野藤牌葡萄获得浙江省名牌产品称号。
二、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树品牌促销售,加快新优科技推广应用。近几年来,盖北镇党委、政府从管理职能向服务职能转变,积极为葡萄产业发展提供服务。镇政府建立了上虞野藤葡萄研究所和镇葡萄研究协会,加强与科研院校的科技联姻,引进高新技术,聘请国内外葡萄权威专家为技术顾问,更新产业发展理念,加强行业自律,相继成立了绿园等16家葡萄专业合作社。这些合作社集生产、运销于一体,在上海、杭州、宁波、萧山、绍兴设立销售处和批发窗口,同时培育巩固了一支有450人组成的农副产品营销队伍,加强与市场的联系,传递产销信息,疏通销售渠道。2006年7月,通过上海和韵拍卖行,把盖北镇果农生产的2亩野藤葡萄早熟王“奥古斯特”推上拍卖台,拍出了每公斤41元的高价,开了全国葡萄鲜果拍卖的先河,引起了国内媒体的广泛关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54家新闻单位相继报道了这一消息,使盖北野藤牌葡萄蜚声大江南北,上海、宁波、杭州等城市的一些大超市纷纷前往盖北订购。镇政府积极组织种植大户、葡萄专业合作社,派经销人员赴台州、黄岩、杭州开展农企联姻、超市对接活动,每年签订葡萄青果购销协议8000多吨;与全省16家超市、批发市场达成8000余吨红果网协议,还与广州“喜之郎”果冻生产集团签订500吨葡萄购销协议,共占全镇葡萄总产量的三分之二,使全镇葡萄生产进入了“订单时代”。
三、利用葡萄特色产业,开辟农业旅游观光。盖北葡萄种植历史悠久,万亩葡园景色如画,葡萄香气袭人,加上“中国葡萄之乡”、“中国葡萄第一镇”的桂冠,使名镇特产更具特色,更增魅力。利用这一优势,盖北镇加大投入力度,建成高大雄伟的观光牌楼一座、观光道路3910平方米,绿色长廊220米,步行长廊150米,游客接待中心400平方米,内设野藤葡萄展览厅。同时还建有停车场,做好旅游景区硬件建设。为方便游客餐饮娱乐,该镇还创办了特色显著的“藤缘”农庄,专门拍摄制作了《野藤葡萄》光碟,野藤葡萄画册及精美的折页、扇子、帽子等旅游用品,赠送给前来观光旅游的游客。
从2006年起,盖北镇每年举办历时一个月的野藤葡萄文化节,推出10项活动内容:举行葡萄开摘仪式,召开新闻发布会,开展现场书画活动和文艺表演,举行野藤葡萄摄影比赛和精品葡萄擂台赛,在市文化广场举行“绿之韵”、“藤之缘”大型文艺晚会,邀请国内外葡萄专家举办野藤葡萄产业论坛等。2010年到盖北野藤葡萄基地观光旅游人数突破16万人次,比2005年提高15倍。盖北葡萄基地被绍兴市评为十佳农业旅游观光基地。
四、兴一方产业,富一方百姓,促社会和谐发展。葡萄产业的发展,使盖北镇老区人民走上富裕的道路。如今全镇70%的农民都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25%的农民建造了新颖别致的高级别墅。高档家用电器和家具纷纷进入农家。全镇农民已拥有自驾车1500余辆,2010年年末,农民存款达5.1亿元。
随着集体经济壮大,全镇社会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镇投入资金1800余万元,全面改造镇、村道路,交通面貌焕然一新;投入5000余万元安装自来水,使全镇农民生活用水达到洁净、卫生、安全的目标。镇有线电视安装普及率达到100%。2006年至2009年,总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易地新建了盖北中学和盖北镇中心小学,配置了现代教育设施,适龄儿童入学率、义务教育巩固率均达100%。2010年新建镇卫生院5360平方米的门诊楼、综合楼、病房,添置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达100%。镇投入资金50万元建造了800平方米的敬老院,全镇“五保”老人在这里安度晚年。为改善农民住宅条件,到2010年已建成锦乡、滨海、盖丰、天香华庭四个住宅小区,并在繁华的镇中心区建造了4000平方米的农民休闲公园;投入2000余万元,建成了占地16106平方米的农贸市场,拥有1万平方米的商铺住房,400多个摊位。目睹盖北镇老区欣欣向荣的新貌,87岁高龄的乡镇退休干部陈金海说:盖北老区有今天,靠的是共产党的好领导,改革开放的好政策,使我们过上了幸福安乐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