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期●论 坛●

“人”怎样活得更有尊严

作者:武振平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道:“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听了顿觉耳目一新:不仅要活得“更加幸福”,还要“更有尊严”,那么,怎样才算是活得“更有尊严”?

一场“文革”,人的“尊严”被践踏殆尽;“人权”二字,也被抛到九霄云外,在许多地方,人活得不像“人”。“文革”以后,人的尊严逐步得到恢复,“人权”也谈得越来越多了。首先是“吃饭权”,吃不饱、穿不暖还谈什么“人权”?更谈什么“尊严”?因此须先补上这一课。接着,又提出“以人为本”,要求“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又要求“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使那些脑子里装满了“以官为本”的官老爷们感到,以往信奉的为官“所用”、“所谋”、“所系”的那一套不吃香了。现在,又提出要让人民活得不仅“更加幸福”,而且“更有尊严”,这就大大前进了一步:社会主义的目标,不仅是解决人民衣食住行的物质生活的问题,还要让人民在精神上活得更有“尊严”,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更高的要求:人要活得像一个“人”。

自古以来,我国最有“尊严”的莫过于皇帝,所谓“九五之尊”,坐在金字塔的顶端,高高在上,接受大臣、百官的磕头朝拜。以下就是一级吃一级,大官接受小官朝拜,小官接受百姓朝拜,而处在金字塔最底层的老百姓是毫无“尊严”可言的,他们是人,却是活得不像“人”。但是,几千年来,人民中间的精英和良心也有不吃这一套的。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饥民宁可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就是为了更有“尊严”,活得像一个“人”。东晋时期,有一位诗人陶渊明,宁可不做官,也“不为五斗米折腰”,也是为了更有“尊严”,活得像一个“人”。历代的革命先烈,在反动派面前,为了一个崇高的信念,拒绝威逼利诱,宁可赴汤蹈火;20世纪的鲁迅、朱自清、闻一多等等,为了民族国家的“尊严”而奋斗到底。他们这种硬骨头精神,是中国人民最可宝贵的高贵品质。

时至今日,最失去尊严的还是老百姓。试看,你开车上路,有行人说有急事,请你带他一程,你做好事助人为乐,让他上了车。马上跟来一位警察,把你“请进”派出所,不由你分说,罚你开“黑车”300元。你有什么“尊严”吗?动迁组驾临,你不同意对方提出的不合理、不合法的条件,就开来一辆推土机,顷刻之间,住房家园化为瓦砾。你有什么“尊严”吗?凡是在道德、文化、法律、政治、经济上没有公平的地方,就谈不上“尊严”。

做官老爷才有尊严,老百姓没有尊严,这是“官本位”、“以官为本”的尊严观。还有一种“钱本位”、“以钱为本”的尊严观,有钱大款才有尊严,穷人没有尊严。而社会主义“以人为本”的尊严观,要求不论官民、上下、穷富、贵贱都一样有尊严,都一样活得像一个“人”。

尊严首先要求整个社会的全面公平:物质资源分配的公平,道德文化的公平,政治法律的公平,只有整个社会是公平正义的,才能保证每一个社会成员个人的尊严。另一方面,也要求每一个人自己的洁身自好,遵守法律和道德——自爱、自重、自律,然后才有自己的尊严。请问,卖国求荣有什么尊严?贪污腐败有什么尊严?吹牛拍马有什么尊严?趋炎附势有什么尊严?……这些都是尊严的反面。

温家宝出的是一个大题目,好久不谈了,现在提出来很及时。亿万老百姓的尊严是一个民族国家尊严的基础,关系到民族国家的前途。这篇文章一个人做不完,也做不好,要亿万人一起做,长期做;不仅用语言文字做,而且用实际行动做。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一个项天立地、大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