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历来被中国人所看重。三国时期,袁绍统率十万大军伐曹,谋臣田丰陈述利害,劝他“不如以久待之”。袁绍认为田丰伤了他的“面子”,不但拒绝田丰劝告,还把田丰关进大牢。官渡之战果如田丰所料,袁绍大败而归。袁绍对此不但不深刻反省,反而又为顾其“面子”下令把田丰杀了。袁绍要“面子”不要真理,终究难逃覆灭的命运。
看重“面子”,不愿丢“面子”也是人之常情。可问题是,作为共产党人,应该怎样理解和看待这个“面子”。有了错误是勇于认错,改过自新,还是文过饰非,死要面子,死不认错?这不仅是一个怎样对待“面子”的问题,也是衡量一个共产党员是否具有坚强党性的大问题。
近读回忆李立三同志的文章,颇发人深思。李立三在1930年6月至9月间任党中央负责人时,犯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使革命遭受损失。错误发生后,在同志们的帮助下,李立三丢掉“面子”,很快作了检查。在后半生的政治生涯中,李立三甘当“反面教员”,即使对自己的子女也从不隐讳。他在给儿子的一封信中写道:“我少年时期狂妄自大的坏习气,使我吃了不少亏,后来犯错误和这个有直接关系。思之痛心,望你们千万引以为戒。”有人对李立三这种“三个月错误讲三十年”的做法不理解,认为事过境迁,再讲就丢“面子”。李立三却说:“一个人的面子和亿万人的面子哪个大?共产党员当然不可能不犯错误,只要他不搞阴谋,不谋私利,犯了错误首先想到党的面子,人民的面子,他就可以改正错误。犯了错误就要接受教训。好比墙上的钉子,碰了一个,扎破手,就不要再去碰它。不但自己不要碰,还要时刻提醒别人不要碰。大家都不去碰,就保全了党。”李立三这种襟怀坦白,为党的利益不怕自己丢“面子”的高尚品德,令人肃然起敬。
但是现今社会,有些人为了自己的“面子”,不顾国家、集体的利益,明明自己的做法是错的,就是不愿认错,以不认错来保全自己的“面子”。还有少数领导同志,喜欢做表面文章,搞政绩工程,违背客观规律做事,经过实践证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是错误的,就是不愿改正,将错就错,一错到底,群众意见很大。要面子,不要民主、民意、真理。这些人,要了自己的“面子”,损害了党的形象和群众的利益,阻碍了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
其实,能否保全自己的“面子”,不在于自己主观感觉如何,而在于别人的评价。自己明明错了,还死不承认,自以为保全了“面子”,殊不知实际上已丢尽了面子。在别人看来,他早已没了面子,剩下的只是那点畸形的自尊心。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并不是丢“面子”,而是长“面子”。它既有益于自己的形象,也有益于党的事业和群众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