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期●老区采风●

学成回乡梓奉献新农村

——记江都市大学生村官黄俊

作者:史昌源 吴敦和 戴良智

在江都市提到大学生黄俊,男女老少都知道他的先进事迹。他大学毕业,不留恋城市,毅然回乡梓,当了一名村官。十多年的村官路,他用知识和坚韧将二个贫困村打造成了一个亿元村、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康村,被中组部等四个部门授予“全国农村优秀人才”的称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称赞他是“现代大学生村官的好榜样”。

青年立志   奉献家乡

1998年,黄俊从南京农业大学经贸学院金融专业毕业。刚刚毕业时,舅舅替他在深圳找好了工作,南京也有几家单位主动找他签约……数年省城求学,大都市繁华充满诱惑,父母期盼他这个独生子在城里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但在几个寒暑假期间,村里老支书找他促膝长谈:“村里干部年龄都大了,需要有一些想干事,能干事的年轻人!”并说“城里少一个大学生没什么,村里多一个大学生了不起,农村更加需要大学生。”老支书推心置腹的话深深打动了他。这时镇党委副书记也专门打电话做他的思想工作:“全镇村支书80%的年龄偏大,70%是初中文化,大学生一个还没有,到村里干,一定会有大作为。”就这样,他带着报效家乡的热情,毅然决定:  回家当一名“村官”。刚听到他的决定,家里像炸开了窝,父亲说:“这大学不是白上了吗?”舅舅从深圳赶回来,劝他不要往苦井里跳,不然,连对象都找不到。面对家人的竭力反对,他反过来做家人的工作,他说:“我是农大毕业的,到农村去更能派上用场……”最终,他走上了樊庄村团支部书记的岗位。

到村后,他逐一走访乡贤,向村里的老前辈讨教,到条件相近的富裕村取经。在此基础上,大胆提出充分利用紧靠国道的优势,积极推进物流业发展的建议,并由他具体负责实施,很快使这项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得到组织和村民的认可。年终,他被任命为村经济联合公司副经理、村党支部副书记。

打组合拳    强村富民

2004年2月,黄俊又被镇党委调到全镇最穷的民和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上任没几天的一个早晨,黄俊的办公室来了一位中年妇女,诉说:“昨天下夜班,我从村里桥上摔到河里,自行车摔坏了,衣服也撕破了。”说完这句话,妇女拍拍屁股就要走,黄俊本想拉住她,但她头也不回。

黄俊跟着出了门,骑着自行车来到桥边,周围的村民告诉他,这桥上已经摔下去五六个人了。“要把这座桥修好。”回到村里,黄俊对干部说。

“修桥,钱从那里来?”黄俊了解到省里正实施针对农村危桥的“乡间彩虹”工程,他决定去试试,一次次跑镇上、跑市里,事情还真被他“磨”成了。

这年10月,新桥动工了,两个月后,一座30米长的新桥建在了民和村河上,村民把这座桥命名为“幸福桥”。

桥通了,黄俊从这座桥上走进百姓的心中。

说起这个一贫如洗的村:村办工业几乎空白,村委会连一间像样的办公室都没有,几间破房子已抵押给银行,集体账上不仅没有一分钱,还欠村组干部工资8万多元,人心涣散……他到村后,看着群众那一张张期盼脱贫致富的面孔,他铁了心,立志把这个“村官”当好,誓言:要做“永久牌”,决不做“飞鸽牌”。他说干就干,向老干部问计,向群众讨主意,在调研的基础上,理清了工作思路,订下了发展目标:要民和村一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综合发展,打“组合拳”发展高效农业,狠抓招商引资,推动全民创业。为发展高效农业,他组织引导农民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合理依法流转土地500多亩,从扬州大学邀请了4位农林专家,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通过典型引路,用身边的致富例子,引导村民大力种植花木、蔬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2004年,得知一名客商要上电力金具项目,他先后上门20多次和客商洽谈,替客商算账,帮客商跑手续,为客商调解矛盾,终于使这个项目落户该村。如今,这家企业销售额已达5000多万元,时过三年,在他和村党支部一班人的共同努力下,2007年,村里已发展企业7家,年销售额超过亿元。

农村发展,资金是个大问题。他发挥金融专业特长,积极和市信用联社沟通协调,以创建信用村为载体,打通小额贷款的绿色通道,解决农民创业资金难的问题。几年中先后有40多个农户获得了200多万元的贷款,支持了村民创业。

民和村有两条主干道,多是泥土路,出行是“老大难”。要铺两条水泥路,单凭村里的实力,三五年也难办到。村里有个老板在安徽办企业,规模很大,为了请他出一把力,黄俊先后三上安徽登门拜访。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位老板慷慨解囊10万元。就这样,黄俊组织村的领导班子,一家家跑,一个个争取,先后向本村老板募集资金70多万元,再加上各方面的支持,共得150多万元,使全村家家户户门前都通上了水泥路。村民说:支书年龄小,本事可不小,真是我们的好领导,永远忘不了。至2007年,这个村“三业”总产值从2003年底的2500万元增加到1.2亿元,增长了3.8倍;农民人均收入从4860元增加到8270元,净增70%;村集体由负债20万元变成年可用财力100万元,达到扬州市小康村的标准。

移村晋位   再创佳绩

2009年,黄俊又调任仙女镇党委副书记兼横沟村党委书记,横沟村人多面积大,资源丰富,经济发达,是扬州市、江都市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入村后,他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发展为第一抓手,结合村里实际,制订出“农业转型发展,工业规模发展,三产富民发展,组织优化发展”的规划,在广大干群的努力下,又取得了明显成效,表现在:一、组织领导强化了。该村有百名党员、6个支部,经批准成立了江都市第一家村级党委,实现了全村党员管理全覆盖,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发挥,确保各项工作紧张有序运行。二、工业的运转质态有了新的提高。该村有资产几亿元的大企业,也有百十万元资产的小企业,运转质态也各有差异,他进村亲自协调,解决了一个倒闭两年的企业拖欠工人工资的问题,同时使工人得到了妥善的安置。三、特色农业有了新的突破。该村村民有种花木的习惯,他发现常规品种较多,便帮助村民引进了彩色树种,提高了苗木的档次,增加了村民收入。四、村庄环境管理上水平。在村庄里成立了专业队伍,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保证村庄的绿化、美化、净化,去年底被授予“江苏省康居示范村”、“扬州市最美丽的村庄”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