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门市天补镇高桥村,有一位种田状元——茅文明,他是连续10年规模种植超过100亩的种植大户,在他耕耘下的田块中,土地平整、水沟畅通、绿树成荫,瓜果蔬菜生长茂盛,年均亩收入都在3500元以上,成了海门市科技致富明星。
老茅年近60岁,原是位村民组长,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掌握了丰富的种植经验。1998年秋播,海门市全面开展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四青作物、瓜果蔬菜,他利用家住城郊的优势,在家前屋后的4亩责任田中种植蔬菜,经精心培植,年收入达8500元。1999年秋播,经土地流转,他在大石村承包了108亩土地。2000年早春,老茅在这108亩地上种植了地膜小拱棚玉米,在其空幅上间作地膜花生,青玉米上市后种植夏阳白菜,夏阳白菜收获后种晚秋豌豆,三季作物平均亩产值达4680元,亩效益也在2000元以上,成了当地高效规模种植的一位典型。
在发展规模种植的过程中,老茅深深感到要提高效益,品种要有特色,栽培要搞设施,产品要与市场对接。他把西瓜、青皮长茄、青玉米、绿花菜作为自己的主播作物。并通过兴建大棚来进行反季节生产。如在西瓜生产中,他抓住两种茬口,一是种植大棚西瓜,在2月上旬育苗,5月中下旬可上市;二是避开上市高峰期,播种期比常规大棚种植推迟20天,把播期放在3月上旬,4月中旬大棚地膜移栽,7月中旬上市,此时正值西瓜上市少、气温又高,因此价格较高。在青皮长茄生产过程中,他采取早春大棚地膜茄子、露地春季茄子、露地夏秋茄子等方式,错开上市时间。特别是秋季茄子,因色泽好,果实细长肉嫩,上市时又正值市场上茄子缺货,因而十分好销,当地人们把老茅的秋茄称之为“金秋长茄”。在收青玉米生产上,他抓好产品与农产品冷藏企业和市场的对接。
老茅感到实行规模种植,产品一定要与加工厂企业挂构,实行订单生产。在农技部门的支持下,他先后与海门市中宝食品有限公司、东海冷冻厂和苏州的一家外资企业签订合同,实行订单生产。2001~2003年,他分别签订了种植“急先锋”宽叶菠菜和“登绿”长颈青花菜各50亩按合同种植并交货,既减少了风险,又提高了效益。
茅文明发展规模种植,不仅自己走上了致富之路,而且多次为当地提供现场会,成了当地农民发展高效规模种植的一个窗口。周围农民想种什么,怎么种,大家都会去老茅田上看看,听听他的意见。与老茅相邻的农民黄允南跟着种了2亩多的紫花糯青玉米,种植技术均由茅文明指导,一季获得了亩收入1000多元;23组沈宏江自2005年起学着老茅种秋茄子,每年秋茄子的亩产值在3500元以上;建安村20组的农民倪仲飞在茅文明的影响下,2004年秋也承包了97亩地,规模种植蔬菜瓜果,经常与老茅磋商茬口和种植技术,效益大增。他常说:老茅是我的老师,是我规模种植的带头人。
根据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茅文明打算成立一个蔬菜瓜果生产合作社,加大与市场和企业的联系,扩大蔬菜瓜果在上海等大中城市的销售量;加大与科研院校的联系,不断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为全市农业结构的调优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作出新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