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期●《大江南北》创刊25周年庆●
抗战精神 永放光芒
——贺《大江南北》创刊25周年
作者:蔡秋明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抗战前,江苏是国民党统治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抗战爆发后,江苏沦为敌后,成为日军“以华制华”的基地,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武装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重要战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1938年5~6月间,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指示,新四军第一、二支队先后进入苏南敌后,在地方党委积极配合下,开辟了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
1939年初,刘少奇率领中共中央中原局到达皖东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分析了对敌斗争形势,提出向东发展,开辟苏北的战略任务。建议得到中共中央批准,决定抽调八路军主力2万余人南下,苏南新四军主力北上,共同完成开辟苏北任务。
1940年5月,陈毅调集苏南新四军主力和管文蔚的游击纵队渡江北上,经郭村战斗、黄桥决战,打开苏中抗战局面,创建以黄桥为中心的苏中抗日根据地。
1940年8月,山东八路军第五纵队,由黄克诚率领南下苏北,配合新四军,开辟淮海、盐阜抗日根据地。
“皖南事变”后,1941年1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盐城重建,将挺进华中境内的八路军和原新四军部队统一整编为新四军7个师、1个独立旅,共计9万多人。江苏成为华中抗战的指挥中心。
苏南、苏中、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在当时65个县(市、区)1561个乡镇,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占乡镇总数75%,占全省总人口55%,土地面积占全省75%。
新四军在八年抗战中,抗击了日军16万人,占侵华日军总数22%,抗击伪军23万人,占伪军总数30%,共打了2.46万次大小战役和战斗,毙伤日伪军29.37万余人,俘日伪军14.42万余人,日伪军投诚、反正5.4万余人;与顽军作战3200余次,毙伤俘顽军14.3万余人。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军,挫败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阴谋,坚持和发展了华中抗日根据地。
抗战期间,江苏军民参加战勤的群众有1000万人次,有30万青年参加新四军和地方武装。以“刘老庄连”和“沙家浜”为典型,新四军“刘老庄连”英勇杀敌,82名指战员壮烈牺牲的精神,和以沙家浜群众掩护新四军伤员的鲜活事例,谱写一曲军民团结抗敌,鱼水情深的凯歌。中国抗战的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抗战的胜利,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胜利,是新四军发扬“铁军”精神的胜利。
我们纪念抗战胜利65周年,就是要“铭记历史,展望未来”。永远不能忘记抗战中浴血牺牲的革命先烈们;永远不能忘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英明领导的决策;永远不能忘记八路军、新四军的历史功勋;永远不能忘记老区人民支持抗战、同仇敌忾的精神。我们一定要大力弘扬革命老区精神和新四军“铁军”精神,让爱国主义精神世代相传。一定要做好新时期“拥军优属”工作,一定要了解老区、关爱老区、支持老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大江南北》在抗战胜利40周年时创刊,25年来,在编辑部全体同志的辛勤耕耘、社会各个方面的支持下,始终坚持办刊的正确方针,坚持“三贴近”,发行量达13万多份,成为华东地区弘扬爱国主义、弘扬革命传统有相当影响的媒体,很受广大读者的欢迎,业绩卓著,可敬可贺。《大江南北》不仅是新四军老战士回忆峥嵘岁月火热生活的园地,也是走进校园、成为青少年的良师益友,是宣传革命老区、反映新农村建设的优秀期刊。十分感谢《大江南北》对江苏革命老区的宣传和对老区建设的促进作用。江苏是《大江南北》发行的重点地区,江苏老区人民对新四军有特殊情感,没有新四军就没有苏南、苏中、苏北抗日根据地,江苏老区人民一贯有支持热爱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爱屋及乌”,发行好、学好、用好《大江南北》是江苏各地老促会的责任。我认为,订阅弘扬革命传统、宣传革命老区精神的期刊,不能搞地区封锁,应树立择优订阅的观念。在抓发行工作中,江苏涌现一批积极分子,薛先洛老、周长根老,抓《大江南北》发行工作的执著精神,值得敬佩、值得学习。老促会系统,张正联、李阳、吉瑞庆、玉玉家、祝以信、缪振华等同志,在经济困难的条件下,千方百计抓发行,成绩显著,精神可嘉。在订刊中,江苏还涌现一批带头单位,苏、锡、常、通、泰、扬六个省辖市,带头订阅超万份,淮安市经济条件困难,订刊突破6000份,全省县(市、区)有三分之一以上单位订刊超千份,这些单位在订阅《大江南北》中起了带动影响作用,才使全省有这么好的成绩。但地区之间发行很不平衡,还有做工作的空间,共同努力,确保“稳中有升”。我对《大江南北》情有独钟,宣传《大江南北》逢会必讲,每期必读,积极组稿、荐稿、撰稿,力所能及为《大江南北》发行做些宣传组织工作。祝愿《大江南北》始终秉承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理念,坚持弘扬主旋律,高举爱国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用辉煌的革命历史激励人,用光荣革命传统教育人,用不怕牺牲、乐于奉献的革命老区精神鼓舞人,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闪光的一流宣传品牌。最后,赠《大江南北》十六个字,愿《大江南北》“保持传统,勇于创新,提升影响,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