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也是《大江南北》创刊25周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我们民族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后140多年来由衰败重新走向振兴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由危转安、由弱转强的转折点,在我们党和民族的历史上有着极为重大而深远的意义。25年前,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由中共上海市委老领导、新四军老同志魏文伯、夏征农积极倡议,经中共上海市委批准,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创办了我们这个杂志。创刊号由魏老题写刊名,夏老撰写发刊词,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抗战期间任新四军老六团团长、一师一旅旅长、一师副师长、师长的叶飞写来了热情洋溢的贺信。魏老逝世早,叶老、夏老以及另一位上海市委老领导、新四军老同志胡立教生前一再嘱咐我们:不论你们怎么困难,一定要把《大江南北》杂志坚持办下去,而且要办好。
25年来,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依靠党的领导,依靠众多新四军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帮助,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历史与现实结合、学术性与文学性兼备的编辑方针,以多种文体和方式,宣传新四军、宣传革命历史和革命传统,弘扬主旋律,受到读者的欢迎,被誉为“老同志的知音,中青年的益友”。刊期从初办时的季刊、双月刊,至1996年改为月刊,发行量从开始时的几千份,逐年增加,到今年增至13万多份。2002年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并被中国期刊协会选为赠送“全国百家期刊阅览室”刊物。2008年,在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开展的“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期刊编辑质量”检查中获优秀奖。
回顾25年来我们办刊的风雨历程,我们的心情很不平静,感慨很多。现扼要向同志们汇报一下我们的几点体会。
首先,我们深感办刊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研究新四军,学习、研究革命历史和革命传统的过程。我们愈是投入这项工作,就愈是为我们党所领导的包括抗战期间新四军坚持华中敌后斗争在内的人民革命的非凡历程所震撼,这场革命确实是波澜壮阔、震古烁今、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党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锤炼而成的革命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团结人民、克敌制胜的法宝,是我们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革命的幸存者、后继者,我们尽力把这段曲折辉煌的历史、革命前辈和革命先烈的英雄业绩和崇高思想情操记载下来,传之后人,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说实在的,许多生动、感人的稿件,我们是边编边流泪的,我们深感不把这些革命先烈、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崇高思想情操留存下来,是对不起前人,对不起后人,对不起历史的。
历史是国家的记忆。一个国家没有历史的认同,是很危险的。清人龚自珍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苏联的解体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直到今天,西方还要把它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作出的伟大贡献也否定掉。为此,今年5月俄罗斯把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的活动搞得那么热烈、隆重,邀请了一些国家的领导人参加,胡锦涛同志也应邀出席。胡锦涛在俄期间,明确指出:“中国和俄罗斯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问题上,中方和俄方立场一致。双方要加强沟通和协调,坚持维护历史的真实性和严肃性。”今年也是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如何评价中国在抗日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如何评价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坚持敌后抗战中所起的作用,至今也有异议。有人问我:抗战8年,新四军番号存在10年,《大江南北》宣传了25年,还有什么要宣传的吗?我回答说,你看看俄罗斯那么隆重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看看胡锦涛同志在莫斯科的讲话,也许就知道了。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现在不是有人在那里宣扬“告别革命”吗?他们不仅诋毁、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连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也肆意加以诋毁、否定。“位卑未敢忘忧国”。25年来,我们正是抱着这样的情怀把《大江南北》杂志办到现在的。
第二,我们办刊,珍惜、热爱我们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史,并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感到这确实是现实斗争的需要。历史与现实,过去与现在,不是截然分割,而是有着内在联系的。不了解中国历史,尤其中国近代史,就很难理解中国革命胜利后为什么必须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不了解新中国建立后前30年的历史,就很难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后为什么必须实行改革开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改革开放前,党和国家曾经搬用战争年代的一些做法,有过严重教训,应该记取。但这并不意味着过去的革命优良传统和作风已经过时,失去其意义和作用。
最近,我参观上海世博会,看了十几个馆,收获颇多。出乎意外的是美国馆的展示,这个很实用主义的国家,可它的展示却很讲政治,很讲意识形态。它的展品就是三部影片,很简单,主题却很突出,就是宣传其以“多元、创新、乐观”为核心价值观的美国精神。总统奥巴马、国务卿希拉里亲自出马,华盛顿纪念碑、林肯纪念堂、国会山、白宫等政治性建筑,以及林立的美国星条旗都一一展现在银幕上,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小卖部里出售的由两面美国国旗,或由一面美国国旗、一面中国国旗作镜框的墨镜,相当畅销,说明它的展示效果不错。现在有人学习西方,提出要淡化政治、淡化意识形态,我觉得在这一点上,他们偏离了“美国精神”。美国实际上是很讲政治,很讲意识形态的。
任何时代,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不论是革命,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总是不会平坦。人们要继承前人创造的物质财富,更要继承前人创造的精神财富前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革命优良传统和爱国主义精神,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砖添瓦是我们25年来坚持把《大江南北》杂志办下去的又一个情怀。
第三,25年来我们能把这个杂志坚持办下来,并赢得越来越多的读者,主要是坚持了党的群众路线、开门办刊的传统。在办刊过程中,依靠了两支队伍,一是联络站队伍,一是作者队伍。
联络站队伍,主要由各地热心于革命历史和革命传统教育、热心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四军老战士、离退休老同志组成。他们依靠当地党政领导,宣传、教育、党史等部门,以及老促会、关工委、新四军研究会等团体的支持,帮助我们杂志开展宣传发行、组稿撰稿、组织学用、反馈读者意见等工作。从1987年开始试办,到现在已在各地建立了140多个站,主要分布在苏浙沪长三角地区,以及安徽、江西、福建、北京、重庆、广州等地。联络站成员约有一二千人,由联络站征订的杂志占总发行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今年被评为先进联络站的有71个,约占联络站总数的一半。许多先进联络站不仅征订数量多,而且帮助订阅单位,尤其学校教育单位,以多种形式运用杂志,开展学习我党我军历史和优良作风的活动,教育下一代,取得很好的效果。
作者队伍,主要由党史军史研究人员、专家、学者、新闻工作者、新四军老战士组成,成员有百余人。他们各有专长,经常为我们提供不同文体的优质稿件,深受读者的欢迎和好评。
这两支队伍的成员,大多已进入老年,他们满怀革命热情,不顾年老体衰,不顾劳累,以不同的方式为我们杂志操劳不息。他们中有许多人对《大江南北》杂志确是情有独钟,把支持、帮助《大江南北》杂志当做自己晚年最后为社会作贡献、尽责任来对待的,事迹很感人。2008年,我们曾给左英、周波、傅奎清、蔡秋明、黄荣波、沈树根等70位为本刊作出突出贡献的同志赠予“情系大江南北 志在以史育人”的荣誉证。今年我们又给121位同志赠予该荣誉证。在这里,我谨代表杂志社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遗憾的是,这些年来,本刊的创始人,以及一些为本刊的出版、发行、撰稿作出显著贡献的同志先我们而去,他们是:叶飞、魏文伯、胡立教、夏征农、盛华、江岚、徐中尼、郭云、王德、杜宣、沈亚威、王于耕、茹志鹃、菡子、方尼、顾明、骆风、鲁冰、朱英、黄忠、徐中海、黄云祥、杨陆维、查震、石钢、吕云萍、汤明东、黄根南、钱维钧、杜述古、周斯明、韩晓鹰、周苏烽、姜宿、吴锡钦、周炳楚等。在这里,我谨代表杂志社表示深切的怀念。他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第四,我们刊物是以宣传新四军、宣传革命历史和革命传统为己任的,我们办刊也就必须身体力行,保持革命优良传统和作风,决不允许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不仅办刊的路线、理念、方法,就是杂志社内部的管理,也是尽力保持革命传统,遵循党的原则、纪律和国家法律办事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们杂志社是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国家每年固定补贴我们一小部分,其它绝大部分是自负盈亏的。在办刊过程中,我们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兼顾经济效益;坚持勤俭办社、廉洁办社,反对讲排场、铺张浪费,反对搞有偿新闻;刊物的内容坚持高质量、高品位,反对以低级庸俗的东西迁就、迎合读者;刊物的发行坚持说服动员、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反对硬性强迫摊派。我们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工作能力有限,工作上有不少不如人意的地方,乃至缺点、错误,欢迎大家批评、监督。我们刊物的主要创始人夏征农生前在他百岁生日时赋诗道:“人生百岁亦寻常,乐事莫如晚节香。”他说的第一条,我们不能保证做到,但他说的第二条,我们自信是能够做到的。
同志们:宣传新四军,宣传革命历史和革命传统,是党和国家世代相传的长久事业,而就每个个人来说,生命是有限的。我们杂志社的领导成员现已进入高龄,我们竭诚欢迎年轻的同志来接班,我们相信,后人一定会把这个杂志办得更好。
最后,请允许我代表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和《大江南北》杂志社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并殷切期望大家一如既往地从各个方面给《大江南北》杂志以支持,为宣传新四军、宣传革命历史和革命传统而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