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期●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

时刻想着“为了谁”

作者:邓伟志

 

 

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时,我才4岁。在诸位前辈落实《讲话》精神时,我还是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刚才听了几位新四军老同志的发言后,我深切认识到:《讲话》的亮点是“为谁服务”的问题。在今天,“为谁服务”的问题,依然有十分紧迫的现实意义。前几天,我碰到著名劳动模范杨怀远,他拉着我很激动地讲了一个小时的心里话。他讲话的主要精神是,现在有些人忘记了大众,忘记了工农兵。这次上海市召开的党代会有一个精神是“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相当正确。我们应当转型,不转型就不能发展,我们应当强调转变发展方式。但是,我们更应当强调转变的目的。目的只能是如市党代会所说:就是为了人,为了人民群众,为了人的全面发展。目的决定方式,目的是第一位的,方式是第二位的。《讲话》中谈到的“为了谁”的问题,依然闪闪发光!

刚才很多老同志都讲了,当时好多的知识青年知道延安民主、平等、廉洁、活跃,他们放弃了在大城市里的享受,步行到延安。他们冒着日本鬼子和国民党军的枪林弹雨,甚至冒着到延安去他们会不会被别人怀疑是特务的风险,奔向延安。著名的知识分子我就不说了,不著名的像国务院秘书长马凯的母亲侯狄,从北京去了延安;国务院副秘书长楼继伟的母亲庄静,从济南走到革命圣地延安。文化人到延安,为延安增色,壮大了抗日力量。

但是毋庸讳言,也有少数文化人到了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的农村不习惯,对有些东西看不顺眼。那时延安的官僚主义并不严重,但也不是没有;那时延安的形式主义并不严重,但也不是没有。对干部的这些毛病应当批评,但有个别批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以及等级观念的文章,有些哗众取宠,言过其实,有所夸大。这就是文人的毛病。最典型的人物是王实味。他的批评文章过于渲染,这是知识分子的弱点。对知识分子的这些毛病应当批评,但是也应讲究分寸,讲究艺术。没想到他的批评文章被敌人加以利用,被敌人欣赏了。于是,我们有些人的多疑心发作,怀疑他是不是和敌人勾结,怀疑他是不是特务。其实,文章被敌人利用的人,有可能是敌人,有可能不是敌人。结果就对王实味采取了审查的措施。当然,这不是对待文人应当采取的态度。在中央撤出延安的时候,王实味被押着走,押王实味成了累赘,结果有位领导就自说自话地把他枪毙了。这就是我们应当吸取教训的地方,对文人的思想问题绝对不能采取枪毙的做法。思想问题枪毙不了。当时毛主席不知道杀王实味这件事,后来知道了,写了两次“还我王实味”。这就是毛主席对待知识分子的正确态度。对知识分子要一分为二,对我们的工作也要一分为二,难哪!

当时在延安斗王实味斗得很过火的,其中有一位是我的老领导。他在“文革”初期被领导抛出来,结果被过火斗争,迫害致死。当时在延安同情王实味的,有一位是我的老师陈传纲。他是王实味的邻居,他在有人对王实味上纲上线还不厉害的时候,去看望过王实味,结果被打成了王实味反党集团。解放前他申诉,解放后他继续申诉,直到1952年他给毛主席写信,毛主席证实他不是反党集团。后来,我这位老师担任了复旦大学的副校长。他的问题在“文革”初期又被人抛出来,残酷斗争他,无情打击他,他服安眠药自杀了,被迫害致死了!“左”的教训实在惨痛。难哪!革命的道路就是这样曲折。

令人可喜的是,我们新四军在贯彻《讲话》精神中做了很多的工作。我的家乡是新四军4师驻地。人称师长彭雪枫有三大法宝:骑兵团、拂晓报、拂晓剧团。三宝中有两宝是文化。更可喜的是,因为新四军的工作做得好,党中央曾想把中央从延安迁到新四军的淮安去,因各种原因最后未成事实。

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前前后后,永远值得我们隆重纪念和深刻回忆。文艺作品就是炸弹,文艺作品就是旗帜,文艺作品就是号角,文艺作品就是战鼓!

我舅舅是新四军4师的一个旅长。我亲眼目睹:昨天打胜仗后,今天他们就能够演出,甚至上午打了胜仗,晚上就可以看到讲战斗故事。歌颂英雄的快板、数来宝、活报剧、歌曲很快就出现在舞台上。尽管这些表演的艺术水平有些粗糙,但却能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和鼓舞人民群众斗志的作用。团长、旅长经常是在吃饭的时候对文艺工作者说一说,第二天作品就写出来了,趁热打铁,以利再战。领导与文化人很容易想到一块,不用费很大劲审来审去,改来改去。文艺作品是及时雨,从来不搞马后炮。

值得注意的是当年延安整风时明确提出要反对官僚主义。官僚主义反了几十年,现在有些官僚主义者的官瘾比吸毒者的毒瘾还要大!有些文人拼命地想当官,不知当官究竟“为了谁”?今天,我们依然要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精神来教育自己、提高自己。我们的《大江南北》好就好在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文章中贯彻延安文艺座谈会的精神。延安文艺座谈会的精神洋溢在《大江南北》文字中。《大江南北》也将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的精神传遍大江南北,传遍全中国!

现在有些人只看口袋里有没有钱,不看脑袋里面有没有文化。比如前几年提出来的一个口号,叫“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对不对呢?对,但不全对。为什么不能经济搭台,文化来唱戏呢?为什么不能经济和文化共同搭台、共同唱戏呢?按马列理论,经济是基础,文化是上层建筑。那么,说到底,正确的做法应当是:经济搭台,文化唱戏。再比方说,我们曾经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报纸上也宣传过,叫做“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相当好,但其中为什么就没有文呢?应当加一个“无文不高”。没有文化就不能高雅,没有文化农业不会稳,工业也不会发展。再比如曾经宣传过“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就有失偏颇。历史不管真公平的、假公平的,都不敢公开把“公平”放在“兼顾”的地位。公平出效率,不公平就没效率。分配不公、教育不公、司法不公还会导致“负效率”。如今有些地方搞的“土地财政”,剝夺农民,就是不懂马恩理论,就是缺少社会主义文化。所有这些片面的认识和做法,导致了我们今天在某些方面、某些地区文化滞后。经济上去了,文化应当跟上来,可是某些地方的文化未必跟上来了。“杀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主义是动力,文化是灵魂。有了信仰,有了主义,有了文化,“杀头好比风吹帽”。没有信仰,没有主义,没有文化,三块钱就可以把灵魂论斤称了卖给人家,敌人的枪口一抬就会成汉奸。

所以,我们今天一定要用《讲话》的精神来提升文化,增进文明,让我们每个人的脑袋都充实起来,精神抖擞起来。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前后修改多次,一次比一次改得好,但有没有改得退步的地方呢?也可以讨论。毛主席在听了别人的修改意见后也不能不采纳。比如毛主席有一句很重要的话,他说,我们延安有两个总司令,一个是朱总司令,一个是鲁总司令,就是鲁迅那个总司令。他是如此深刻、诙谐地表达了对文化人的尊重,在整理时不见了。对《讲话》的修改也值得研究。马克思讲,真理是燧石,越打它越发光。70年来,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千锤百炼,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光辉!我们时刻要想着“为了谁”,“怎么为”。我们要用《讲话》精神推动今天的文化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