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期●青少年绿洲●

回忆我的老师

作者:江西湖口二中 余春明


菊花飘香的季节,漫步于浔阳古城,欣赏着南湖公园菊花盛开的美景……

突然,我视线里出现了两个老人,他们也在赏菊,口里不时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开始我并没注意,但听其言觉得很熟悉,这是我记忆深处的一种声音;再观其形,原来是我高中时期的语文老师——刘仲桓。老师垂垂老矣,头发花白,一脸风霜,大概七十五六了吧。这也难怪,岁月不饶人,我也是五六十岁的人了,如果不染发,比老师的头发还要白。不过,老师的精神不错,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我连忙站起来,迎了上去,一声“刘老师”把我们带进了遥远的过去……我们都对彼此不期而遇感到惊喜,老师喃喃自语:“真好,真好!”我知道他这时已回到了过去热闹的校园。我陪着老师和师母一边散步,一边彼此诉说着别后的经历,我们都沉浸在久别重逢的喜悦中。

我上高中时正值“文革”后期,邓小平主持国务院工作,教育被提到了重要地位。各地学校都正常开课,原先下放到农村的县中老师都就近在各公社的中学任教。于是,我们这个偏远山沟的中学里也就有了本县当时优秀的教师,刘老师就是其中之一。

那时,学校条件简陋,学生学习劲头不足,“知识无用论”还很有市场。刘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他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地感染着我们。他扎实的语文功底,严格的管理方法,一丝不苟的教风,循循善诱的态度,还有他既教书又育人的崇高师德,对我们的影响很大。我走上教书的三尺讲台,选择语文这一学科作为自己毕生奋斗的事业并且小有成就,这与刘老师有很大的关系。是他的言行熏陶了我,感染了我,让我学到了书本上永远学不到的东西。

但是,学生时期的我幼稚、任性、个性犟,常常会惹得老师生气。记得有一次晚自习,老师不在教室,教室里乱成一锅粥,正所谓“老师不在家,学生搭泥巴”。刘老师闻讯赶到教室,见我正在说话便当堂批评我,说就我声音大,影响了别人。我很是委屈,那么多人说话,偏批评我。我不服,就顶撞了几句。老师生气了,而且不是一般的生气,浑身发抖,我还犟着不肯认错,让他下不了台。自己做老师后,才知道学生当堂顶撞老师,会让老师多么难堪!好在老师父母心,不计较学生的无礼,照样爱着学生。这件事直到现在我还深感愧疚。毕业前,老师让我出了一期黑板报,精选了全班同学的优秀作文,用毛笔抄写好,贴在教室后面的墙壁上。我的一首“立志扎根农村闹革命”的诗歌也在其中。这期黑板报,老师评价不错。

光阴似箭,如今我的老师们都已退休安享晚年了,身为学生的我们也只能从记忆中去寻找他们慈祥的笑脸,去聆听他们的教诲。我想到了师生之情,这种情淡淡的,却又是深深的,凝结在师生的心中,一点也不势利,一点也不张扬。老师的心胸是世上最宽广的,教书时根本就没想到学生的报答,只想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自己的事业。这就是我们的老师泰山般高的境界,这是何等的伟大啊!

上一篇:教师颂下一篇:好书伴我度酷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