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 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烈士纪念日的决定》,将每年9 月30 日确定为烈士纪念日。烈士,是指近代以来,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为了国家繁荣富强而壮烈牺牲、堪称楷模的英雄。革命先烈们是推动近代中国历史进程,开创践行中国特色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道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使中国改天换地、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功臣,他们的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他们的丰功伟绩是党的历史功绩的典型代表,他们的墓碑则是近现代中国历史主流的铁证。
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门作出决定,以法律形式设立烈士纪念日,最大的现实意义,就是为彻底肃清那股贬低和否定革命、诋毁和嘲弄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错误思潮的恶劣影响,提供了新的强大法律武器,能够帮助人们确立正确的历史观,深刻认识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是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自身解放的历史,是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变成一个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这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上的光辉篇章,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设立烈士纪念日的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还在于通过开展广泛的、经常性的烈士纪念活动,缅怀烈士功绩、弘扬烈士精神,滴水穿石般地培育公民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气节血脉,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就出现了一种对历史采取虚无态度的思潮,它是作为同“全盘西化”论相呼应而出现的一种错误思潮。持“全盘西化”论者往往对民族文化、历史遗产采取轻蔑、虚无的态度,表现为民族文化虚无主义。这股思潮早就被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所批判与否定。然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在我们党拨乱反正、转入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历史虚无主义沉渣又重新泛起。一些人以“反思历史”为名,歪曲“解放思想”的真意,从纠正“文化大革命”的“左”的错误,走到“纠正”社会主义,认为我国不该过早地搞社会主义,而应该让资本主义充分地发展;从纠正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走到全盘否定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从诋毁新中国的伟大成就,发展到否定中国革命的历史必然性;从丑化、妖魔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发展到贬损和否定近代中国一切进步的、革命的运动;从刻意渲染中国人的落后性,发展到否定五千年中华文明,等等。他们热衷于美化、拔高像慈禧、琦善、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这样一些早已被钉在耻辱柱上的历史人物,而对林则徐、洪秀全、谭嗣同、孙中山等进步、革命人士则竭尽贬低、污蔑之能事。这股错误思潮不仅表现在史学研究中,而且也在涉及历史和历史人物的某些文学、艺术和影视等领域的作品中。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社会大众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非主流媒体来实现的。他们打着“合法”的旗帜,以“客观公正”为名,对普通民众具有很大迷惑性和欺骗性。清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说过:“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我们必须时刻警惕这股思潮的影响,在弘扬先烈英雄事迹的同时,要坚持不懈地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唯物主义历史观和爱国主义的宣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