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1期●青少年绿洲●

奉献真情

作者:上海市格致中学高二(11)班 徐昂

徐本禹是谁?也许很多人都回答不出来,因为他不是什么名人。然而,就是这个普通的农家子弟,22岁的华中农业大学2003届本科毕业生,被央视评为200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徐本禹这位有着“朴素报恩心理”的年轻人,在自己困难时受到别人帮助后就产生了以后一定要尽力帮助别人的想法。他把每月50元勤工俭学的报酬,拿出43元捐给山东一个面临辍学的小学生;学校发的300元特困生补助,他将200元捐给了“保护母亲河”的活动;获得6000元国家奖学金,他拿出2400元定期寄给沙市的孤儿作生活费。徐本禹孤身一人在贵州一个不通公路、不通电话、不通水电的山村义务支教,一呆就是数年。徐本禹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可以说是“小事”,但小事只要注入“真情”那就会焕出异彩。
  徐本禹的事迹,讲述了一个浅显的道理:行善方式或有不同,行善能力或有大小,而善举背后那颗贮满“真情”的心一样伟大。奉献真情是我们社会希望所在,正如那首耳熟能详的歌中唱道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这种爱的奉献就是真情的付出,这种付出像一束阳光能让朋友、家人、老师甚至是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在困难时得到帮助,在孤独中获得温暖,在忧伤中懂得奋进。
  一个能付出真情的人,也将受到人们的敬爱与尊重。一位名叫刘维新的老人去世后,留下一个紧锁的抽屉,家人将其打开一看,里面竟是无数封感谢信。原来这位老人在十多年中把自己积攒的10万多元钱捐献了出去。众所周知,张思德、焦裕禄、雷锋、牛玉儒等人都是在不同时期,不同岗位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刘维新老人奉献真情的事迹被人们传颂和怀念。
  付出真情更是一种升华。高耀洁,今年77岁,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退休教授,她把“人活着不能只为自己”作为生命的一部分。1996年,她开始自费印刷“防艾”宣传品,深入艾滋病村,给艾滋病人送医送药,救助艾滋病孤儿,她被称为“民间防艾第一人”。对艾滋病人不歧视也许并不难,但真正走近艾滋病人,用真情去关注、关心他们,还是需要勇气和胆量,需要冲破世俗观念的。高耀洁的举动是一种提升,一种人格的提升。从而受到人们的尊重。
  真情是生活的阳光,是社会的新风,是无数的奉献。朋友们,让我们用助人为乐的具体行动去奉献真情,享受真情吧!(指导老师  顾晓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