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2期●特稿●

奋力托起明天的太阳

——无锡市关心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侧记

作者:顾荣华 杨逸萍

一座城市的荣耀,除了财富骄人,还有人文荟萃。
  无锡,从泰伯开基、筑城梅里,奠定了富庶江南的吴文化发源地。到近代以荣氏家族为代表的工商望族创办工商贸易,使无锡成为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从中国乡镇工业摇篮、综合国力位居全国前十名、经济中心城市,到享誉四海的“太湖明珠”、“鱼米之乡”、“教授之乡”、“院士之乡”、“外资高地”、“旅游圣地”等美称,财富在无锡人灵动的手中创造传递,文化塑造提升了一代又一代无锡英才。
  今天,生活在这块世代相传的创业、创新、创造沃土上的600多万无锡人,肩承起时代的神圣责任:塑造新一代无锡人,高奏持续发展主旋律!无锡,正在倾心、倾力、倾情诠释这座城市未来的希望和辉煌的明天。“文化育人”、“学校育人”、“家庭育人”、“社区育人”、“实践育人”、“环境育人”……社会方方面面关爱着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同心协力把青少年培养成大写的人。
  挖掘文化资源弘扬自强不息民族精神
  无锡名人辈出,人杰地灵。从开发江南的始祖泰伯,到东晋画圣顾恺之,唐代诗人李绅,南宋诗坛尤袤,元代画家倪瓒,明代“东林党”人顾宪成、高攀龙,旅游家徐霞客,还有清代的外交家薛福成等,俱声名显赫,后世流芳。上世纪百年间,更是无锡人才崛起的时期,一批无锡籍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经济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彪炳中华史册。以秦邦宪、陆定一为代表的革命家,以徐寿、华蘅芳、姚桐斌为代表的科学家,以唐文治、俞庆棠、周培源、蒋南翔为代表的教育家,以钱基博、钱穆、钱钟书为代表的国学大师,以陈翰笙、薛暮桥、孙冶方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以钱松岩、徐悲鸿、程及为代表的书画家,以阿炳、杨荫浏、刘氏三兄弟为代表的音乐家,以及一代文理大师顾毓秀等等,一大批名人故居成为无锡历史的回顾和记忆,也标出了一个城市的人文新高度。
  对于先人留下的这笔丰厚财富,无锡市委、市政府领导深知,经济的高速发展绝不能以牺牲人文资源为代价换来一时的繁荣,它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和浸润;光有上一代的珍贵遗产,没有下一代的弘扬光大,传统文化资源就有断层的危险。为此,在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进程中,无锡市一方面持续加快经济发展,一方面精心抢救挖掘文化资源,迄今已拥有省、市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85处。他们之所以花巨资、耗心力抢救挖掘,根本目的是为了传承历史,存史育人,再创辉煌。无锡市上下通力合作,精心打造建立了省、市、县(市、区)三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00多家,街道、乡镇,社区、村级教育基地878家。凭借这批难能可贵的文化资源,使青少年在历史长河的洗礼中,弘扬和培育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无锡市委、市政府还十分重视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重大场馆的建设。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博物馆新馆、革命陈列馆新馆、科技馆新馆、青少年活动中心、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荣毅仁、王选事迹陈列馆、何振梁与奥林匹克馆等一批标志性场馆已建成或即将建成;吴文化、良渚文化、运河文化、工商文化,还有梁祝文化和锡剧、泥人、紫砂、锡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以及无锡人民革命斗争群英谱的汇编,都将提升这座城市的文化魅力和培育功能。
  在开展以史育人中,无锡市重视组织和发动以老干部、老军人、老科技、老教师、老劳模为主体的“五老”关心下一代队伍,发挥他们特有的政治、威望、经验。每年,无锡市总是抓住重大历史纪念日、节假日和重要事件纪念活动,围绕培养新一代无锡人这一主题,以青少年入学、入队、入团、成人宣誓等特殊形式,组织成千上万的老人,配合学校寻访革命故地,徜徉古迹遗址,听前辈诉说昨天的故事;实地参观、考察、瞻仰,参加公益劳动,领悟从小立志的真谛,将“感动一刻”拍摄下来,将人生感悟记录下来,将巡访日记珍藏起来,在文化的渲染中崇拜着先辈的精神和荣光,在文化的张扬中成就着未来的梦想。
  2006年是建党8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从3月11日开始,由无锡市委宣传部、老干部局、市关工委、团市委、教育局、学校管理中心、无锡报业集团、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大江南北无锡市中心联络站九部门,在市委的支持下,联合召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座谈会,围绕建设和谐社会,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无锡市关工委在各职能部门支持下,先后组织5000名老干部传统报告员,在青少年中举办长征史实、“知荣明耻、爱我无锡”报告会5734场,受教育青少年385万人次。新四军老战士吴成在抗战年代失去一只手臂,他身残志坚,潜心育人,几十年来先后去学校、农村、兵营作英雄事迹报告近5000场,400多万青少年从他生动传神的宣讲中,深知幸福来之不易,立志报效祖国。他个人还筹措资金,为英雄建亭,在家里举办英雄事迹展览,被市民誉为新时期的英雄,被青少年称为改革年代最可敬的人。
  抢占学校阵地构筑综合素质教育平台
  遵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通知以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市教育行政部门坚持以德育统领素质教育,按照无锡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和对未来人才的要求,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实行分层次、项目化管理。2006年,是无锡市教育系统在全国率先实行“管办分离”后的第一年,全市不仅教学成绩斐然,高考多项指标连续排名江苏省、全国前列,成为全国著名学府争抢生源的高地;而且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按照全市“十一五”教育发展和“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目标,充分发挥体制创新所激发的强大活力,打造一批领先于全国、上规模、同国际接轨的星级示范学校;同时,针对实行全民义务制教育的原则和市场对实用型人才的客观要求,办好各类职业、技工学校,创出各类特色学校。
  全面推进青少年综合素质教育。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征开设分层施教的德育课程,根据新课程改革理念,把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融入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围绕中华传统美德、社会主义荣辱观、行为规范养成等主题,推进校本课程开发,全市194所省、市德育先进学校全面覆盖。实践结果,使无锡市大中小学校德育课程建设得到强势提升,全市首批优秀德育校本课程评比硕果累累。江南大学研究制定了思想政治课改革方案,活化授课方式,强化教学效果,有效拓展了针对性教育路径。全校从八年前聘请100多名老教授、老干部担任党建工作组织员、辅导员以来,不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使学校半数师生向党组织庄严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实施“百名宣讲员进课堂”,变百人大课为班级小课,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受到学生一致欢迎。各中小学也根据自身特点,选准项目,办出特色,评选出市一中心理健康教育、辅仁高中环境保护教育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德育校本课程。各校将法制教育也纳入课程设置,做到有计划、有教材、有师资、有活动,宜兴等市还将80%的老政法干部请进课堂,把法制教育列入中考科目。各校还实施“七彩阳光”计划,深入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超越自我,走向世界,在文化交流中培养国际意识,无锡2006年共组织27批2100名中小学生赴新加坡修学旅游。创办少年军校26所,累计军训学生超过100万人次,无锡社桥中学已连续三年荣获全国优秀少年军校桂冠。
  构筑贯通校园内外道德实践平台。在抓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无锡市着眼于品德内化、知行合一,建立青少年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引导青少年在参与体验中确立价值取向,充实精神生活,升华思想境界。目前,无锡市青少年学生校外实践基地梯次配置,6个市级校外实践基地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宜兴基地、吴文化公园、马山龙头渚、无锡花卉园、龙寺生态园、雪浪山生态景观园,分别对应匹配从小学到高中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迄今已接待省内外学生逾56万人次。无锡还拥有100个市级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100多个市级志愿者活动基地,加上数以千计的社区青少年活动场所,形成了实践基地系列化、实践内容课程化、实践管理制度化、实践考核科学化的新格局。坐落在宜兴市著名善卷风景区内的无锡市学生综合社会实践基地,利用无锡宜兴地区特有的茶、竹、洞、陶等自然资源和丰厚的人文资源,自2000年11月建成以来,已成功接待3万多名中学生到此实践锻炼。
  培育一代新人营造健康成长社会环境
  全民倾力,形成合力,是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社会环境的关键。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无锡高度重视家庭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基础作用,将家庭教育的着力点放到提升家长素质上。开启提高无锡市民文明素质的“尚德”工程,开展“八荣八耻”荣辱观和“四尊四创”精神的宣传教育,在广大家长中倡导创建“每天学习一小时,与孩子同进步”的“学习型家庭”。目前,全市幼儿园、中小学家长学校创建率达100%,社区家长学校创建率达90%。全市市区两级均建立了家庭教育讲师团,每年开展“万名家长培训工程”,传播科学的育儿理念和正确的教子方法。无锡市锡山区的家长学校,由区妇联牵头,区教育局、关工委协办。十多年来,他们针对新农村建设中家长们不同职业、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类型的要求,在全区各中小学全部办起家长学校,还办起社区、网上、函授家长学校,聘请80多名资深教员、青少年心理专家担任宣讲员,统一编课授课;并开设家长热线,上门家访,开展咨询服务,积极推广天一高级中学、东亭、荡口中心小学优秀家长的育人经验。区关工委副主任谢益三、东亭中学老校长林微燕还被国家教育部、江苏省教育厅评为推行现代家教的先进个人。
  加强青少年业余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将一年的节假日和寒暑假加起来,在校生活跃在社区的时间高达175天。在教育界、关工委一批老同志的多方奔走呼吁下,无锡市推出“假日新视野”、“社区青少年绿色上网活动中心”等工程,撑起了百万青少年校外教育的“半边天”。这些项目因策划新颖、效果显著,荣获江苏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一等奖。目前,无锡市已基本形成了各市(县)区社区教育委员会组织协调,以节假日为主要时段,以“五老”志愿者、居委会为骨干力量,以单亲、困难家庭子女、孤残青少年和外来流动人口子女为重点对象,以社区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社区青少年绿色上网活动中心为阵地保障,以开展争当社区小公民、小护士、小卫士、小交警等“五小”活动和“五爱”劳动、爱心互助、“老少同”、献爱心活动等为载体的社区青少年工作新格局。到2006年底,无锡市在已建立社区(村)“三天”(不忘昨天、珍惜今天、开创明天)教育基地基础上,新辟社区(村)老少活动中心464处,发动老教师腾出空房建立“家庭辅导站”1587个,建立各类少儿图书馆、红领巾小书房29万个。
  关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无锡市始终坚持“同教育、同管理、同服务”的原则,将未来新市民的教育纳入工作范畴。2001年启动保护流动儿童权利项目试点工作,首创流动儿童信息采集和管理,被国务院妇儿工委、联合国儿基会确定为值得推广的“无锡模式”。在无锡,91%的流动儿童在公办学校就读,在同一片蓝天下接受同等优质教育。
  发挥关工委不可替代的育人作用。几年来,在无锡市委原副书记、现任市关工委主任缪根宝的带领下,无锡市关工委的工作重心开始向大专院校、街道社区和民营企业延伸。目前全市已在9个市(县区)、11个军队干休所、38个机关和民主党派、449个社区(村)、866所大中小学校、2500多家民营企业建立起关工委组织,全市各级各类关工委组织达 5079个,8万名老人投身于关心下一代的神圣事业。王志海、顾荣华、温耀邦、李宗元、陈亦娣、施光华、吴成等十多名老人相继被评为全国、全军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邹正新、卜仲谟、汤聿文、沈仲兴、朱允光等80余名新四军老战士、老干部、老教师等被评为江苏省关心下一代优秀工作者。针对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的严峻形势,无锡市关工委在市委政法委指导下,又新组建297个“关爱工作团”,进一步发挥“五老”作用,采取“关口前移”,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开展失足青少年结对帮教,参与文化市场管理、网吧义务监督,致力于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今年,无锡市绝大部分学校和社区实现了青少年“零”犯罪。
  无锡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又是当今“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历史文化是城市的个性和灵魂,现代文明是城市发展的底气和动力。攀缘着先祖的根脉,承载着未来的希冀,无锡人深知,对青少年的关爱,就是对全人类的关爱。在这个生机勃勃的城市里生活着,你会感到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强烈升腾。是的,为了无锡美好的明天,这座城市正举全社会之力,奋力托起明天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