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2期●特稿●

古马陵道新传

——莱芜大捷60周年感言

作者:向 群



  在人民解放战争史上,1947年2月华东战场上的莱芜大捷,有着重要的地位。当年华野首长陈毅赋诗一首赞道:“莱芜淄博战血红,我军又猎齐鲁东。百千万众捉虎狼,七十二崮志伟功。泰山雪霁照旌旗,渤海波翻唱大风。堪笑豪帅面缚日,叩头请罪骂蒋凶。”读来深受教益,倍感亲切。莱芜大捷的战场靠近春秋战国时代著名的“古马陵道”,为纪念这一战役胜利60周年,本文特以古马陵道新传为题。
  莱芜战役,是当年山东、华中野战军合并组建为华东野战军后,在解放战争战略防御阶段的内线作战中,胜利进行的一次大规模运动战、歼灭战。这一战役,我军以放弃临沂一座空城和伤亡只有敌军九分之一的代价,三天内歼敌一个绥靖区指挥所、两个军部、七个师5.6万余人,俘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副司令长官李仙洲等高级将领21人;连同南线及胶济路东段的策应作战,共歼敌7.6万多人,创造了一次歼敌7个师的光辉范例。莱芜战役,奏捷之速,歼敌之多,代价之少,创造了解放战争以来华东战场的空前纪录。莱芜大捷粉碎了国民党军的重兵进攻,打击了国民党军的嚣张气焰,打乱了国民党进攻山东解放区的部署,加速了其高级将领之间的矛盾和官兵的恐慌情绪,它标志着国民党军向解放区全面进攻的破产。
  莱芜大捷创造了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也给齐鲁大地添加了光辉的一页,为“古马陵道”谱写了新传。山东,古属齐鲁两国。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举世闻名的“兵圣”孙武和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千古高手”的孙膑,就出生于当时的齐国境内;被后人视为用兵范例的“马陵之战”也产生在这里。古马陵道,即孙膑以“减灶诱敌”之计,智歼庞涓的“马陵之战”的古战场。史称此战是战国中期齐军歼灭魏军的一次著名的伏击战。周显王二十七年(公元前342年),魏惠王遣军攻韩,韩向齐求救。齐威王应允救援而缓出兵,以待双方实力耗损。至次年,韩军五战皆败,委国于齐以求急速出兵救援。齐威王乃以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军直趋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迫使魏军回救以解韩。魏军果然撤回攻韩之军,以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将,领兵10万迎击齐军。孙膑鉴于魏军骄悍,难以争锋,便“因其势而利导之”,乃引军后退,待机求胜。太子申欲退军,庞涓不从。孙膑又令全军采用避战示弱的“减灶诱敌”之计,造成齐军不断减员大量逃亡的假象,诱使魏军紧追。庞涓果然中计,以轻车锐骑日夜兼程追击。齐军乃于林木茂密、道狭地险的马陵夹道设伏。庞涓于日落后追至马陵道,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庞涓愤愧自刎。齐军乘胜进攻,虏太子申,全歼魏军。
  疑兵之计,古已有之,于今为烈。在1947年2月粉碎蒋军全面进攻的关键一战的莱芜战役中,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创造了现代战争史上的崭新战法,“示形于鲁南,决战于鲁中”,在中国战争史上再创辉煌。其卓越的谋略思想和高超的指挥艺术,为夺取莱芜战役胜利,推进战争进程作出了独特的贡献,谱写了“古马陵道”新传。诚如国民党的《戡乱简史》所述:人民解放军“主动作战略转移,经由临沂、蒙阴、新泰、莱芜道东西山区小径,昼伏夜行,秘密前进,我空军既无法搜索,地面情报亦不易侦知,一时竟不知匪军主力所在。及至判明其企图与行动时,我南进兵团(指李仙洲率由胶济路南下至莱芜地区的国民党军3个军(师))已被个别包围于古马陵道中。”遂被歼灭。其简史虽然未准确指出马陵方位,但却道出了蒋军重蹈当年庞涓覆辙的史实。
  1947年1月20日鲁南战役后,山东、华中野战军汇合组成华东野战军,实施统一指挥,使兵力更为集中。此时,华东野战军主力集结在山东临沂地区休整,准备迎接国民党新的进攻。国民党军虽连遭打击,但还未停止全面进攻。国民党军为占领苏皖解放区大部地区的表面胜利冲昏头脑,错误地判断华东野战军经过宿北、鲁南战役“伤亡惨重,不堪再战”,而临沂是山东解放区首府,人民解放军必定要全力死守,便急忙制定了所谓“鲁南会战”计划,调集19个整编师(军)49个旅(师)约30万人的重兵集团,妄图在临沂附近与华东野战军决战。同时,苏、美、英、法四国将在这年三四月间于莫斯科举行外长会议讨论中国的问题。蒋介石为向四国外长会议施加影响,也急于打一个大胜仗,因而十分重视“鲁南会战”,派其参谋总长陈诚坐镇徐州指挥此役。陈诚宣称:“这次会战关系重大,党国前途,剿匪成败,全赖于此,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为实现其图谋,国民党军以临沂、蒙阴为目标,采取了南北对进、两面夹击的部署。在南线,由整编第十九军军长欧震指挥的7个师及第七军共20个旅,组成主要突击集团,于1月31日分三路北犯临沂;在北线,以第二绥靖区副司令官李仙洲指挥的3个军共9个师为辅助突击兵团,南下乘虚袭击我后方基地莱芜、新泰、蒙阴地区,实行南北夹攻。其先头部队于2月4日占领莱芜。与此同时,还从冀南、豫北抽调1个军及3个整编师集结在鲁西南地区,阻止华东我军西撤和晋冀鲁豫野战军东援。在敌重兵压境的严重形势面前,一贯投机的郝鹏举率所部华中民主联军叛变,担任进攻临沂的侧翼掩护。
  针对敌军的企图和动向,中共中央军委对华东野战军及时而又准确地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诱敌深入”,“不求急效”,“敌不动我不打,敌不进到有利于我、不利于敌之地点,我亦不打,完全立于主动地位”;“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先打弱者,后打强者”。2月4日,中央军委来电指明:敌愈深入愈好,我愈打得迟愈好,只要不求急效,准备于必要时放弃临沂,则我能胜利。并指出:目前敌人策略是诱我早日出击,将我扭打消耗后,再稳固地进占临沂,我军切不可上当。根据南线欧震集团北进缓慢,齐头并进,即使我军歼灭了郝鹏举叛军,他们仍按兵不动,难以分割歼灭,而北线李仙洲集团的三个军却迅速南下进占莱芜的情况,2月5日中共华东野战军前委,制定了三个作战方案报告中央军委。其中第三个方案是,如南线仍无歼敌良机,我主力部队即隐蔽北上,求歼李仙洲集团。华野首长倾向于这一方案。粟裕对敌我情况作了对比和分析,认为南线敌人有六十多个团,我也有六十多个团,在兵力上不能占优势;而北线敌军兵力小,战斗力相对弱些,内部派系矛盾多,如我将主力隐蔽北上,可以对其形成绝对优势;敌人认为我必固守临沂,我军突然北上,定可以出其不意。这样,我就可以置敌在南线强大兵团于无用之地,既可以避免不利战局,又可在北线歼敌一大坨。2月6日,中央军委立即复电,完全同意华野前委第三方案,谓此案“可使我完全立于主动地位,使蒋介石完全陷于被动,”“对外装作打南面模样”,待敌占莱芜、新泰一线,“然后秘密移动全军,首先歼敌七十三军、十二军及四十六师,然后攻占胶济全线”。
  据此,在陈毅领导下,粟裕作出战役部署,我军示形于南,击敌于北,制胜于运动之中。奇策是:
  ——采取疑兵措施,佯装在南线决战架势。为迷惑敌人,掩护大军北上,我军以两个纵队,打着全军各纵队的番号,在临沂外围实施宽大正面防御,阻击、牵制南线敌军,采取一系列疑兵措施,摆出进行决战死守临沂的架势。散布各种信息,如:“解放军的大部队过来了,要打大仗了”,“临沂附近驻满了大部队,全是陈、粟的主力”。鲁南军区地方武装还装成野战军主力,到处号房子、征粮食。同时在各阻敌部队中,大唱陈毅司令员亲自作词的《决胜之歌》:“同志们,战斗吧!自卫战争决胜的时刻来到了,把华东战场变成蒋军的坟墓!让敌人的进攻,像蒙山的雪,沂河的水,迎风消解,化为尘土。让我们以空前的运动战,迎接胜利的新春,向着即将诞生的新中国,红旗报捷,狂歌献舞!”并把这首歌词油印发到前线的战壕里,敌人发现这歌曲后,更相信华野主力将在沂水之滨临沂地区决战。
  ——制造种种假象,用“增灶”办法佯装我军西渡黄河。在我主力北进途中,陈毅找来鲁中军区第二分区司令员封振武,面授机宜,交代任务,要他立即率领分区3个团沿着泰(安)、新(泰)公路,经徂徕山昼夜不停地向泰安方向运动。当他率领3个团地方武装向泰安方向挺进时,一些兄弟部队也正按野战军指挥部的命令向兖州佯动,并在运河上架桥,在黄河边找船,声言陈粟大军要与刘邓大军会合,意在制造华野主力即将西渡黄河的假象,掩护全军主力隐蔽地向莱芜地区开进。粟裕还把他带到作战地图前说,你们可以打出主力部队的番号,虚张声势,迷惑他们。陈军长不是教你唱空城计吗,就是要造成敌人的错觉。古时不是有个孙膑战庞涓的故事吗?孙膑用每日“减灶”的办法诱庞涓上当,你这次不妨以“增灶”的办法,使敌人摸不清我们的虚实。封振武信心百倍地执行任务去了。
  ——主力夜行日宿,迅速隐蔽北上。在南线摆出决战之势,地方部队佯装我主力西渡黄河之际,2月8日北线国民党军占领新泰。2月10日晚,华野以六个纵队分三路,神不知,鬼不觉,兼程北上。广大指战员以高昂的战斗情绪,冒严寒,踏冰雪,夜行晓宿,艰难行进在道路崎岖的鲁中山区。战士们说:运动战是个宝,想打胜仗别怕跑,向北走就是胜利,走到北面就能消灭敌人,就能打胜仗。首长电报答答答,战士脚板拍拍拍。吃得苦,跑得路,饿得肚,打得胜仗,才是人民战士真功夫。各部队克服了难以想象的种种困难,于18日隐蔽到达莱芜周围的集结地区。与此同时,原已集中在临沂方向的民工支前大军和大量作战物资迅速调头随军北上。当时从临沂到莱芜地区150公里的北进途中,几十万的支前民工队伍,风餐露宿,爬山涉水,以革命老区人民对人民子弟兵拥护关怀的巨大热情,用肩挑、驴驮和独轮小车,把大批粮食、弹药奇迹般地迅速转运到莱芜前线。鲁中、鲁南、滨海地区数百万群众,为解放军抬担架,当向导,筹集粮草,日夜碾米磨面,加工给养……这一切不仅保证了北上部队的后勤供给,还使部队指战员受到巨大的鼓舞和教育。
  诚如孙子所说:“善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陈粟首长出奇奏效,国民党军果然中计。我军在临沂外围的两个纵队坚持了5昼夜后撤走。敌人于15日占领临沂后,鼓吹“大捷”,宣称“在临沂外围歼共军16个旅”。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却从航空侦察中发现大量解放军部队向北行动,对进占临沂的“捷报”产生怀疑,判断华野系放弃临沂掉头向北,赶紧在16日命令李仙洲集团缩回莱芜、颜庄地区。但蒋介石、陈诚却相信了他部属制造的“捷报”,又得到共军在运河上架桥,有西渡模样的情报,认为共军“东临大海,西际湖山,局促一隅,流窜非易”。“似将在东阿、范县间渡黄河”,因此严令李集团再度南进,确保新泰、莱芜,并派部队向蒙阴、大汶口侧击“陈匪”。同时又令两个师西开临城,沿津浦路北上兜堵“奸匪”。2月19日,蒋介石在南京“军官训练团”演说时扬言:“现在关内的匪军,以陈毅一部最为顽强,训练最精,诡计最多,肃清最为困难。但自国军收复苏北攻克临沂以后,陈毅已失其老巢,就再不能发生过去一样大的作用了。”然而就在这一天,陈粟率领的主力已在莱芜东西地区形成了对李仙洲集团的包围态势。直到这时,敌人才发现我主力的真实动向,急令李集团再向莱芜收缩,但要摆脱被歼命运为时已晚。2月20日晚,我军全线发起进攻,21日晨首战告捷。22日上午,我突击兵团合击突围之敌于莱芜吐丝口之间地区。2月23日上午,当歼灭李仙洲集团的作战正激烈进行时,早已与中共有秘密联系的第四十六军军长韩练成,在我军联络部门安排下,临阵放弃指挥,造成内部混乱,加速了我军胜利。到23日下午5时,战斗结束,李仙洲负伤被俘,军长韩浚也被活捉。一个被俘的团长感慨万千地说:“想不到我军落得如此下场,就是捉5万只鸭子,也得费点功夫啊!”战斗结束的当天下午,蒋介石从南京飞往济南,把王耀武臭骂了一顿:“你们只是在莱芜这个战役里就损失了两个军和一个师,损失了这样多的轻、重武器,统统送给了共产党。照此下去,这仗以后怎么打?这样的失败真是耻辱。”王耀武悲叹道:“莱芜战役,损失惨重,百年教训,刻骨铭心。”
  在山东、华中野战军合编为华东野战军时,中央军委曾指出,两军会合后,“在陈领导下,大政方针共同决定,战役指挥交粟负责”。莱芜大捷后,陈毅称赞粟裕对于战役的胜利贡献最大。1947年3月9日他在向记者谈宿北、鲁南、莱芜战役胜利时指出:“这证明了我军副司令粟裕的战役指挥一贯保持其常胜纪录,愈战愈奇,愈战愈妙。”奇在哪里,妙在哪里?笔者认为奇妙就在于粟裕创造性地将毛泽东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用于战争实践。想当年示形于鲁南,击敌于鲁中,数以数十万计的军队、支前民工从鲁南隐蔽北上,如果没有人民群众自觉地支持、掩护,能够把蒋介石、陈诚迷惑住吗?能够保障我军的后勤供应吗?当我军从鲁南北移,成千上万民工跟进时,从国民党军队过来的解放战士看到这种军民一家人的动人情景,许多人拉着老战士,兴奋地说:“我们从前到一处老百姓便跑光,你们到一处就有老百姓帮忙。难怪你们一打仗就胜利,我们一打仗就做俘虏!”这些解放战士从他们的亲身经历中悟出了人民战争必胜的奥秘和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