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2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在《百姓故事》栏目中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陆永康:跪着教书36载》。
陆永康,是一位身患小儿麻痹症导致下肢萎缩的山村教师。1968年,他所执教的孔荣小学教师流失殆尽,只剩下他一位教师了。随之,学生纷纷辍学,所剩无几。对此,陆永康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辍学的孩子劝回来。他用木板、旧篮球、废旧轮胎、铁丝,自制了一双重达两公斤的“船鞋”,缚住双膝,再拄上一根木棍,开始了艰难的劝学之路。他白天上课,晚上家访。“跪行”的陆永康终于感动了村民,第二个学期,他的学生便增加到50名。三年后,孔荣小学破天荒地有了150名学生。在孔荣小学的13年间,陆永康跪着给孩子们上课,和孩子们做游戏,跟孩子们一道行走在山间小道上。13年,陆永康跪坏了5双自制“船鞋”。1981年,陆永康由民办转为公办教师后,上级有关部门考虑到他行走不便,把他调到乡里的羊福小学任教。而现任羊福小学校长的王泽文曾是陆永康在孔荣小学任教时的学生。这位26岁的年轻校长记忆犹新地说:“我从小家境贫寒,考取中学后,陆老师每年坚持寄钱给我。毕业时,我向他咨询今后的专业选择,陆老师回了一封长信,劝我读师范。我尊重他的意见,从黔南师专毕业后,又回到了家乡当老师。”
陆永康最喜欢的一支歌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他说:“即使跪着上课,只要自己的学生能考上学校,有出息,这比什么都让我有成就感。”这就是一位普通山村教师的人生坐标,这也是陆永康坚持教书育人的强大原动力。陆永康的先进事迹感动国人,在13亿中国人民的心目中树立了一位“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辉形象。
当今,“师德重于山”这句名言已很难听到,有些教师对职责范围里的教书育人敷衍塞责,而热衷于家教、校外讲课等,说穿了,就是为了一个“钱”字。相比之下,陆永康就显得更加高大光辉。读读陆永康的事迹,看看他的人生坐标,我们又该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