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期●人 物●

一位百岁抗战老兵的传奇人生

作者:陈 平

2014年8月26日,是抗战老兵袁青田的百岁诞辰。这天上午,泗洪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特意为老人举办贺岁仪式,并敬上鲜花和生日蛋糕;县民政部门为他送来了轮椅;少先队员代表为他戴上了红领巾;当地的一位画家给他画了一串寿桃。在大家的祝福和鞭炮声中,老人和女儿、孙女共同吹灭了蛋糕上的蜡烛。

袁青田出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4)之年,老家在江苏泗洪县重岗乡袁集村。这里位于苏皖边界,地处偏僻,却不能幸免连年的战火。小时候,袁青田印象最深的事就是“跑反”。军阀混战时,要离家躲避;鬼子来了,也要快速逃离。有家难归、有田难种的日子,使老百姓苦不堪言。1940年5月20日,一位叫俞尊霞的姑娘在袁集村宣传抗日时,被日寇残忍地杀害,一同被杀的还有袁青田的两位亲戚。

与其在东躲西藏中被鬼子打死,还不如到沙场上和鬼子拼死!“当兵去,打鬼子!”袁家兄弟不谋而合。1942年2月,哥哥袁青彦加入了“国军”; 弟弟袁青田则加入了 “共军”,在新四军四师领导下的泗宿独立旅当战士。

当兵那年,哥哥袁青彦已经成家,有两个孩子。弟弟袁青田尚未婚配。但为了国恨家仇,打击侵略者,兄弟俩义无反顾地走向了抗日前线。

袁青田没有读过书,没有什么文化,但作战非常勇敢。当兵第二年就在火线上入了党,并被提为副班长。抗战期间,他先后参加对日作战15次,亲手击毙了30多个日军和汉奸。1945年6月,袁青田在津浦路旁的睢宁战斗中,为了拔掉负隅顽抗的日军据点,在深夜冒死爬到日军的地堡下,果断地将炸药包点燃,使暗堡里的十多个日军顷刻间见了阎王。在那次战斗中,袁青田荣立了二等功,获得的奖励是:一条毛巾、一块香皂外加一双鞋袜。

战争是残酷的,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狭路相逢勇者胜!袁青田回忆道:“我的许多战友在战斗中牺牲了。牺牲后就地安葬,有的人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我们一个连官兵,百十号人,一仗打下来,常常只剩下七八个人。幸运的是,我虽然经历多次惨烈战斗,但每次都与死神擦肩而过,不过也负过几次小伤。”

抗战胜利后,袁青田又先后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抗美援朝,荣立过三次三等功,并被提升为排长。1954年,年届不惑的他解甲归田,回到了阔别12年的故乡。

袁青田是有功之臣、干部身份,但他在家乡并没有任一官半职。袁青田说:“我能活着回来,有平平安安的日子过就不错了,比起我那些牺牲的战友,我能向组织上提什么要求呢?”回乡那年,恰逢农村大旱,庄稼颗粒无收。他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3000元转业安家费献了出来,给生产队买粮食、买种子。乡亲们感激地说:“多亏袁青田救了我们的命!”

作为一名抗战老兵,袁青田始终保持军人的本色,为国尽忠,为民尽力。参军前,他曾在老家谈过一个对象,等他归来时,姑娘还在痴心地等着他。袁青田成家时,已年过40。而妻子也人到中年。她非常善良,先后怀过两个孩子,可惜都因胎位不正,难产而夭折,不能再孕。没有孩子,终究不是完整的家。为此,袁青田常常感到遗憾。

然而,机遇也会垂青残缺的家庭。1960年的一个冬夜,邻村的一位妇女,因为家中断粮,把满月不久的女儿丢弃在村头的一个桥洞下,希望能有好心人收养。婴儿的啼哭声引起了路人的注意,大家不约而同想到了盼子心切的袁青田。袁家人如获至宝,升起炉火,温暖着这个快要冻僵的孩子。

也许是孩子刚足月,也许是来自于月光下,袁青田给女儿起名为月华。

1981年,21岁的袁月华嫁人了,婚后小两口生了一对儿女。可后来丈夫沾染上赌博的坏毛病,多次规劝无效后,两人协议离婚。13年前袁月华第二次嫁人,养母已经病故。她提出的唯一条件是,要与养父一同生活。

作为一位日子过得比较清苦的农村妇女,她虽然历经磨难,却懂得知恩图报。她像当年养父爱她一样,每天给老人喂可口的饭菜;每天帮他按摩、擦洗身子。为了养父,她学会了理发、学会了打针。一次老人便秘,她就用手帮助其抠出大便……

近年来,养父双目失明,瘫痪在床,袁月华对其百般照料,毫无怨言。“当年你救我,而今我助你!老爸,我就是你的眼睛,你的拐杖!”有人说:床前百日无孝子,可她20年如一日。即使是亲生儿女,也未必能像她那样。而她却平静地说:“其实我本来就应该这样做,没有天哪有地?没有他哪有我?”

袁青田的哥哥袁青彦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从台湾回来的。许多人都认为,袁兄一定是在台湾当大官,享受荣华富贵。其实,他不过是一位伤残老兵,住在荣军院里,孑然一身。兄弟俩一见面便抱头痛哭,在父母墓前长跪不起。后来,袁青彦回乡定居,并长眠于故乡。

袁青田百岁诞辰时,袁老与同乡战友、年近九旬的江斌更交谈甚欢。袁老虽然眼睛看不见了,却能听得出来人的声音:“你不就是当年骑着小毛驴、在敌占区侦察鬼子情报的小江吗?你是属虎的,我也是属虎的,不过我比你大一轮。”他还自豪地说:“我打过小日本鬼子。我这辈子呀,没有白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