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征农教育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发言
非常高兴有机会参加这次夏征农教育思想理论研讨会,和大家一起学习夏征农同志的高风亮节,研究和探讨新时期如何继承和发扬夏征农同志的教育思想。在这里,我首先代表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远道而来的各地与会的同志表示由衷的欢迎。
夏征农同志是革命的老前辈,是我们新四军宣传教育战线上的老领导。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为革命队伍培养干部,提高政治思想觉悟,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卓越成绩。1980年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成立以后,他又一直担任研究会的名誉会长,为研究会和《大江南北》杂志的创立和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给予了热情的关怀和具体的指导帮助。所以,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夏征农同志在新四军老战士心目中都享有崇高的威望,赢得了大家发自内心的尊敬。
我和其他一些同志由于在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工作,因此,这些年来更有较多的机会,当面聆听夏老的教诲,直接感受他的人格魅力。夏老在许多方面都给我们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
首先,夏老给我们印象特别深刻的是理想和信念的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孜孜不倦的追求。1926年他22岁的时候,就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冒着坐牢和杀头的危险,毅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八十年之后,在他百岁高龄的时候,仍然矢志不渝,为实现这一理想不懈奋斗。平时他和我们交谈的时候,以及在大大小小的会议上,总是念念不忘一生为之奋斗的这个目标。年已九十高龄时,他在《九十自寿》中写道:“风风雨雨九十秋,年年月月在追求。”到一百岁时他在《百岁乐怀》中又写道:“有限余年仍足惜,完成最后一篇章。”理想和信念的坚定,溢于言表。针对党内有些同志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对理想和信念有些淡薄、动摇的情况,他在给《大江南北》杂志撰写的发刊词中特别强调:“我们的党自诞生以来,领导中国人民为之奋斗不息的总目标,是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个总目标是任何时候不会改变也不能改变的。”他还进一步说,“无论面临什么样的惊涛骇浪,一定要理想不变,信念不移,信心不减,永远跟党阔步前进。”正是因为坚信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因此,他对党怀有特别深厚的情感。党的十六次代表大会召开时,他作为特邀代表赴北京参加会议,对此他很激动,尽管年事已高,但还是非常认真地准备意见。他在赋诗倾吐自己当时的心情时说:“六入京都为党谋,敢因衰老不分忧。”从“敢因衰老不分忧”这短短七个字里,可以看出夏老对党的事业的那份高度的责任感。十七大召开之前,我们去看望他,谈到即将召开的大会,他仍然十分关注,并且打算带病参加会议。一个百岁老人,具有如此饱满的政治热情,充分表明夏老对信仰的执着和对党的热爱。
夏老留给我们的再一个特别深刻的印象,是他那高度的群众观念。新四军刚一成立,夏老就是新四军的民运部长。当时组织上让他担任这个专门负责和人民群众打交道的工作,可以说是找了位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上世纪50年代末,他因为受到“左”的错误的打击,从省委书记一下子降为公社党委书记。遭到如此不公正的对待,他却把这当成是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的好机会,因此不但没有消沉,相反经常深入群众,并且继续向领导反映他所了解到的人民生产生活的真实情况。晚年,他尽管已经离开了工作岗位,但还时刻把人民的冷暖放在心上。他对于一些同志中存在的做官当老爷,漠视人民利益的官僚习气极为痛恨,反复强调说,战争年代我们之所以能够克服那么多困难,以弱胜强,就是因为一心服务人民,一心依靠人民,因而得到人民全力支持的结果。他更以自己在皖南事变中由于当地老百姓冒着生命危险加以掩护,才躲开了敌人的反复搜捕,突出包围圈,回到部队的感人事例来加以说明。对比过去的党群关系,他不无忧虑地说:“现在我们掌权了,各方面条件好了,有些同志就忘了人民群众,甚至侵犯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是很危险的现象。要知道国民党败就败在不得民心上面。”早在抗战胜利前夕,夏老就曾参与创作话剧《甲申记》,当时轰动华中解放区。在这出戏里,他用李闯王从胜利走向失败的经过,深刻揭示了得民心者昌,失民心者亡的历史教训。剧本发表时,他还特意写了篇文章,题目是《在胜利面前使我想起了〈甲申记〉》,说明创作的初衷。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他耳闻目睹一些同志骄傲自满,脱离群众的倾向正在滋生和发展,于是在《大江南北》杂志上重新发表了上述文章,苦心告诫大家以李闯王为镜子,千万不能脱离群众。也许因为他深感过去农民的生活特别苦,对革命的贡献又特别大,所以对农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经常要求我们多了解农村的情况,多关心农民的生活,还要求《大江南北》多登些有关农村尤其是老区农村变化的文章,为推动农村建设尽可能多出点力。他自己则率先垂范,尽量贡献自己的力量。从上世纪90年代起,他和夫人方尼除了向农村捐赠了不少图书之外,还先后八次将平时节省下来的生活费和稿费110万元,捐给农村,资助教育事业。一片赤子之心,令我们感动不已。
夏老留给我们的又一个特别深刻的印象,就是对历史的敬畏。在与夏老的接触中,我们听他讲得最多的话题之一,就是千万不要忘记中华民族的历史。特别是不要忘记近代中华民族遭受外国列强侵略的血泪史,不要忘记腐败遭致落后,落后遭致挨打的耻辱史,不要忘记千千万万中华儿女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谋求人民翻身解放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的斗争史…… 这几个不要忘记,他几乎是每文必提,逢会必讲。夏老为什么如此重视革命历史的宣传教育呢?道理很清楚,他说就是因为“没有过去就没有现在,没有现在也就没有未来”。换句话说,也就是因为这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国家的前途。正因为如此,1985年他为《大江南北》杂志撰写的发刊词,就是以“千万不要忘记革命历史”作为题目,详细讲述了牢记革命历史对于巩固和发展革命胜利的成果,搞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此后,1990年、1995年、2000年和2005年,在纪念《大江南北》创刊五周年、十周年、十五周年和二十周年的时候,他几次的题词和撰写的文章,都是以此为中心思想,再三强调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他还特别指出,当前有些人在对待历史的问题上,存在几种现象值得重视,即有些人不了解革命历史,有些人忘掉了革命历史,有些人漠视革命历史,更有些人歪曲革命历史……他并针对这些现象分别进行了语重心长的警示和深刻有力的批判,反复强调要世世代代不忘革命历史,做到“前事不忘情不怠,长征代代有传人”。夏老对历史的这种敬畏之心,充分表现了他对祖国的拳拳挚爱之情。
另外,夏老对于社会主义民主的独到的见解,以及他的坦荡的胸怀,求实的态度,谦虚谨慎的精神,艰苦朴素的作风等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以上这些,虽然不是直接就教育而言的,但是却又都和教育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涉及社会主义教育的灵魂和根本。因为,我们的教育,必须着眼于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必须立足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根植于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特别是近代历史的深厚的土壤。我们所要培养的人才,必须是具有理想和抱负,热爱祖国和人民,善于汲取历史经验,努力掌握现代科学知识,乐于奉献,勇于进取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如果偏离了这些,那么,我们的教育事业就将迷失方向,走入歧途。也正因为如此,夏老的上述理念,对社会主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最近,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为我们国家未来五年的发展,描绘了宏伟的蓝图,并且作出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抉择。今年七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把党的历史作为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党的历史知识、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英雄模范事迹的教育。这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机遇。我们一定要明确方向,抓住机遇,深入实施党的兴国和强国的战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领导下,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开拓创新,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