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期●·缅怀篇·●

父亲留给我的宝贵遗产

——缅怀敬爱的父亲方志敏

作者:方 梅




  我是方志敏烈士的女儿,江西省交通部门的退休干部,中共党员,江西省方志敏研究会名誉会长,现年76岁。
  我从小失去父爱,因而对父亲特别怀念。从我稍懂事起,乡亲们就常给我讲述我有一个可爱的父亲,一个英雄父亲,我期待着有一天父亲能出现在我面前。随着年岁渐长,我知道父亲确实牺牲了,我失声痛哭。每当我看见小朋友得到父爱时,我都会流下热泪。
  旧社会,我以泪水思念父亲,解放后,我以笔墨来缅怀他,经过多年的磨炼,竟形成一种坚不可摧的力量。我不怕艰难困苦,只要是自己认定的事情,就是遇到再大的阻力,我也毫不退缩,不达到目的决不罢休!退休二十多年来,为了纪念父亲,宣扬他的革命事迹,我沿着父亲当年的战斗足迹,行程万里,走遍了父亲战斗过的地方。为了再现父辈当年战斗的情景,我写成了两本书——《方志敏全传》、《方志敏和他的亲人们》,并以此告慰敬爱的父亲:“女儿对得起你,愿你含笑九泉!”
  1932年冬,我降临人间,当时正值敌人前来“围剿”,母亲缪敏将我的脐带拉断,由群众保护上山脱脸,把我交老百姓家带养。我不满4岁时,父亲牺牲,母亲被捕坐牢,我由父亲部下老红军吴西河和苏区妇女干部陈春花抚养,成了吴家之女,名为吴梅,解放后改名为方梅。苦难的童年,磨炼了我顽强的个性和毅力。我进江西烈士子弟学校学习文化后,读的第一本书是1953年母亲送给我的父亲遗著《可爱的中国》。母亲在这本书的扉页写道:“梅儿,这本书是你父亲在狱中用血泪写出的遗言,你要反复的精读,努力的学习,用实际行动来继承你爸未竟的事业!”尽管,当时书中有很多字我还不认识,但什么叫祖国,以及父亲对祖国的挚爱,在我思想上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后来,我又熟读了父亲写的《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及《清贫》等遗著,使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启示。我努力地学习文化,参加工作,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决心进一步学习父亲,宣传父亲,要使父亲的《略述》成为“详述”。于是,我用了十余年的时间,自费走遍了父亲战斗过的地方,访问过千余位父亲当年的战友和知情人,开过百余次座谈会,由此,我对父亲有了更深的了解。我写了几百万字的采访文稿,做过百余场父亲革命的斗争事迹报告。父亲高大的形象始终屹立在我的面前,为救可爱的祖国,他不惜牺牲自己年轻的生命,换来祖国今天的新面貌!
  父亲在弋阳高小读书时,曾在校门口贴出一张决心书:“我方志敏‘誓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为中国的独立解放而奋斗!’”从此,父亲为之奋斗终生。他在南昌开办文化书社,宣传民主与科学,开展新文化运动,宣传马克思主义。1924年3月,父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说:“从此,我的一切,直到我的生命都交给党去了!”1927年春,父亲担任江西省农委书记、江西省农民协会秘书长,出色地领导了江西农民运动,使江西成为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最发达的省份之一。由于国民革命失败,他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当年秋,他历尽艰险回到故乡,和他的战友一起高举爱国救国的旗帜,在两支半枪的基础上,举行秋收暴动,遭到千余倍白军和地方反动武装的“围剿”。在险恶的斗争环境下,父亲与他的战友们坚持革命必胜的信念,以顽强的毅力、智慧和才华保存了革命力量,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深入虎穴,策划大批白军起义当红军。后来这批人经过长期的锻炼,其中有不少人成为红军中的高级干部。1930年,成立了红十军。在军事力量壮大后,父辈领导赣东北军民夺取了反“围剿”斗争的胜利。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时,父亲未能出席大会,但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父亲得到中央红旗勋章的奖励,这是党和人民给予他最高的荣誉。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父亲被增补为中共六届中央委员。父亲在接受红旗勋章仪式上致答词说:“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授给我的勋章,不仅是奖励我个人,而且是奖励全省工农群众与红色战士的光荣斗争。我接受勋章以后,更要尽我个人所有的力量,为建立苏维埃的新中国而斗争到底!”父辈经过8年土地革命的浴血奋战,创建了受到毛泽东主席称赞的“方志敏式”的根据地,后来发展成全国六大模范苏区之一的闽浙赣省苏区。父辈们还创建了受到中央红旗奖励的两个红十军(1933年1月老红十军调中央苏区参与反敌人第4次“围剿”的战斗,1934年11月新红十军和红七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即红军长征先遣队)。1934年冬,在全国抗日的关键时刻,中央命令红十军和红七军团组成红十军团北上抗日,父亲为军政委员会主席,率军北上。面对赣东北苏区父老乡亲,父亲想到新红十军调走,苏区人民必吃二遍苦,于心何忍!想到革命大局的需要及入党时的誓言,父亲立即发出“党要我干什么,虽死不辞”的豪言壮语,率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为中央红军实施战略转移当先锋,完成了牵制敌人的任务,在数倍敌人的围追堵截下,战斗失利,父亲战斗到最后一个人,由于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在敌人的监狱里,父亲将自己的心血化作文字,表达了对祖国、对党、对人民的忠诚和热爱,仅半年时间,就以顽强的毅力撰写并以他特有的人格魅力,机智地从狱中送出《可爱的中国》、《清贫》等10余万字的文稿,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绞刑架下的报告”。同时,他还策划越狱以及引导敌人看守哗变。父亲顾及同志,拒绝个人越狱,因无外援,越狱未成,1935年8月6日在南昌下沙窝英勇就义,年仅36岁。
  我虽然自幼失去父亲,但我却得到父亲遗留给我这一辈用之不尽的遗产——赤子的爱国深情!我一直想用这一遗产,做一点我应该做的事情。我18岁才进烈士子弟学校读书4年,文化实在太低,不具备写书条件,这就让我要比常人付出更大的艰辛。我长年累月坚持每天凌晨三点起床写稿。有很多字不会写,我用同音字来替代,手指都写得变了形。我病倒了,尤其是严重的眩晕症,躺在床上不能动弹,我哭了。此时,我想起父亲在遗著中的话:“何时枪毙——明天或后天,上午或下午,全不知道,也不必去管。在没有枪毙以前,我应将赣东北苏维埃的建设情况写出来。我在这炎暑的夏天,汗流如雨,手执着笔,一边构思和写作,一边却要防备敌人进房来。我如此写下去的动机是,以事实向全中国人民及至全世界人民阐述,英雄的赣东北苏维埃为模范省以及中央授予红十军奖旗之荣耀的,并以此驳斥敌人的造谣中伤和无耻谰言!我已认定,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苏维埃制度必将代替国民党的制度,从而把中国从崩溃的边缘中挽救出来!”父亲在那种恶劣的环境下,仅半年时间竟能写出10余万字的文稿。现在,我有如此好的环境,又有很多同志给予我帮助,怎能不把父辈的精神风貌写出来呢?我咬紧牙关坚持体育锻炼,跌倒了,爬起来。作为女儿,有继承父亲精神的义务!
  为了弥补自己写作水平的先天不足,我坚持写日记,读报纸,读小说,看报刊上的文艺作品,听广播剧,看电视剧,看广告、标语等。从模仿入手,自己学着反反复复地去写,去改一个个故事或一段段情节,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当《全传》写到最后一节“为了可爱的中国”时,我含泪饮泣!那是记述父亲在敌人监狱中的苦难与战斗,与其说父亲是被囚禁,倒不如说,他是在一个特殊的战场与敌人进行一场精彩的战斗!写父亲,哭父亲,我无限地怀念他!每当我早晨写稿时,总仿佛看见父亲站在我的身边对我也是他要对同志们说的话:“同志们!十分亲爱的的同志们!永别了!请你们努力吧!我这次最感痛苦的,就是失去了为党努力的机会。你们要认识到,能为党工作,为党斗争,那是十分宝贵的。”此时此刻,我的泪水湿透了稿纸,我放声大哭,结束了《全传》的写作。
  1999年8月,一本40余万字的《全传》,经过了13次易稿,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原中共江西省委书记舒惠国为该书作序,他高度评价了父亲的丰功伟绩、高风亮节和革命情操。中国军事科学院对《全传》书稿作了审批,认为该书“观点正确,史实可靠,对方志敏伟大形象的刻画比较真实、生动,尤其是方志敏的言行,亲切感人,是一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书。”时任中纪委常委、副书记的刘锡荣在给我的信中写道:“你克服了重重困难长期坚持收集资料,刻苦写作,终于完成了巨著《方志敏全传》,这对中共党史、军史、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精神可嘉,祝贺你,并向你学习!”
  《人民日报》、《江西日报》、《中国人事报》、《工人日报》、《新民晚报》、《中国信息报》等都刊出了读者对《全传》的介绍和评价。全国不少电台、电视台采访我,为我父亲作节目,使父亲的精神得到进一步弘扬。《全传》也是我作为对父亲诞辰100周年的礼物,在人民大会堂受到胡锦涛、曾庆红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和鼓励,更使我无限欣喜。在缅怀我敬爱的父亲同时,我也学到了革命前辈很多优秀的品质和对党对人民鞠躬尽瘁的精神,他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感染着我,使我坚强,使我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父亲留给我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无价之宝,子孙后代必将发扬光大。继承父亲的遗愿做有益于人民、有益于国家、有益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事,我感到很荣幸,并决心继续宣传学习父亲的精神,使自己活得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