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期●文化战士天地●

新四军第五师的楚剧队

作者:慕 安

1941年秋,新四军五师参谋训练班搞了一个军民联欢晚会,会上几个爱好楚剧的同志演出了一出《新十里凉亭》。剧情描写边区一个青年妇女送郎参军,一路叮嘱丈夫革命要坚决,打仗要勇敢,待人要诚恳。这次演出获得了出乎意料的好评。李先念师长看后诙谐地说:“我们的小参谋在台上大出风头!”演出的同志听了心里乐滋滋的。

筹备组建楚剧团

黄振是武汉黄陂人,当时是参谋训练班俱乐部文娱委员,对楚剧是个“半瓢水”,曾经拜师学过艺,非常热爱楚剧,就用楚剧《十里凉亭》的形式编写了这出妻子送郎参军的剧本。指导员帮他修改定稿,何金山和黄振同台合演。师文工队的队长唐亥、副队长方西看过演出以后,两人轮流找黄振谈话,动员他去文工队。就在这年年底,黄振进了师文工队。

这时,领导指示边区戏剧工作要充分运用民间形式,反映当前的抗日斗争。五师政治部宣传部长刘放指示文工队同志:要认真学习楚剧,3个月之后希望看到你们的楚剧节目。文工队的同志为筹建楚剧组从新兵连调来6个战士,他们参军前都是会唱楚剧的农民,加上黄振共7人。方西兼组长,黄振挂副组长。楚剧是“七紧八松九偷闲”,有了7个人,加上文工队的同志作后盾,就可以开锣演戏了。方西根据连队战士的思想状况,编写了一出新楚剧《赵连新归队》。黄振担任赵连新这个角色,文工队的话剧演员米林担任赵妻,其他角色由全队同志分别担任。唐亥任导演,黄振兼副导演并负责教唱楚剧。米林是大学生,根本不会楚剧,只因她是湖北汉川人,大家都推荐她演,她很乐意地接受这个任务。她学戏很认真,黄振一字一句地教,她一板一眼地学,功夫不负苦心人,不到半月时间,她终于学会了大段的唱腔,创造了赵妻这个纯朴、善良的妇女形象。在师政治部首场演出效果很好。演员在台上演得哭,战士在台下看得哭,对提高部队广大指战员的阶级觉悟起了不小的作用。接着,又编演了《新古城会》、《赶杀记》等以宣传伪军反正为主题的新剧目。

把戏演到敌人眼皮子底下

那是1942年春天。楚剧组的同志们的家多数在黄陂西乡游击区。经过上级批准,文工队把楚剧组拉到了黄陂,一来通过演戏宣传抗日,二来又可让几个新兵顺便回家探亲。

文工队一行8人中,7个演员,一个挑夫兼跑龙套,带着简单行头,到了黄陂白庙乡。当时打听到靠近县城的建安集,有个徐金山的楚剧班子在唱戏。建安集是敌占区,东是黄陂县城,北是陂孝公路,南是平汉铁路,西边不到2里远的雷家集、双墩寺驻有日伪军,建安集上还有维持会。这是部队宣传伪军反正的好机会。

当时,那里有几个地下工作人员在活动。于是通过他们的关系,楚剧组闯进了建安集。经过一番筹备,戏开了锣,徐金山他们先演了一出旧戏。接着,文工队的《赶杀记》就上了场。这出戏唱的是已经反正的伪军王排长的爱人,被鬼子派来杀死他全家的伪军赵连长捉住了,赵连长举刀要将她杀死。她满腔悲愤,历数阶级仇民族恨,严厉责问赵连长为什么要助贼作恶当汉奸。这大义凛然的控诉,终于使赵幡然悔悟,带领部队投向了新四军。演员上台时看到台下站了好些穿黄衣服的伪军,一时颇有顾虑。口里在唱,眼睛却不断地瞟着台下的伪军。但是,由于伪军毕竟是少数,群众对演员连声叫好,他们不敢动手。当台上唱到“为什么帮日寇屠杀自己的同胞”时,观众纷纷以愤怒与鄙视的眼光看着伪军,看得他们一个个把头低下去,个别伪军还惭愧得落下泪来。一出戏唱了一个多钟头。后来李先念看了这出戏,高兴地说:“这个戏编得好,演得好,要多编多演。”

大悟山突围

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1942年秋天,师文工队改成文工团,楚剧组吸收了一批艺人,改编为楚剧队,共20余人。黄振担任楚剧队队长。这年年底,我军集中在礼山县(现大悟县)滚子河练兵。

部队处在日寇的后方,在敌人的包围之中,离敌人远近不过是数十里。敌人得到消息立刻调兵遣将,分14路向我滚子河扑来,妄图一举歼灭我军。部队的情报非常准确,反“扫荡”很有经验,敌人分路进攻,部队分兵突围,群众坚壁清野。文工团接到命令,随政治部民运部长余益安一起行动。他只有一个班的武装力量,文工团随他行动,对他是一个负担。只因他是位热爱楚剧的领导人,虽有困难也乐意保护。大家行军大半夜到了凉亭,已是精疲力尽。有人说:“未必敌人不过年?”要求休息一夜再走。余部长接受大家意见,同意住下来。为了防止万一,部队没有驻靠路边的村子,驻进了山坳的小村里。不料,第二天清晨起床开门一看,遍地都是敌人,正向这边逼过来。余部长命令大家,化整为零,一个一个地溜到后山,拉开距离,每人相隔50米左右,和敌人擦肩而过。文工队员在暗处,敌人在明处,敌人大路进,我们小路出,等敌人到了滚子河,文工团已顺利地到了陂安南。敌人扑了空,文工团还在陂安南搭台唱戏。事后大家开玩笑说:我们运气真好!敌人偌大一次“扫荡”,未能动我一根毫毛!

适应形势搞好创作和扩编队伍

在这次大悟山突围以后,楚剧队交由边区政府行政公署领导。这时文工团员学习了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进一步明确了楚剧队的发展方向。楚剧队跨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队伍进一步扩大了,创作繁荣了,演出水平提高了,战斗作用增强了。当时演出的新剧目有《农家乐》、《偷牛》、《贪污乡长》、《反共害民记》等现代戏;《风波亭》、《王佐断臂》等新编历史剧,《葛麻》、《打渔杀家》等优秀传统戏也经常演出。楚剧队还从当时的现实斗争生活中取材,编演了《周志坚三打孝感城》、《伪军月下叹五更》等大鼓词。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还和文工团合演了自编的大型楚剧《长沙沦陷记》。这些戏剧和鼓词都受到了边区广大军民的热烈欢迎。

19438月经扩大后的楚剧队,阵容相当整齐,各军分区要求成立楚剧队的呼声很高,特别是江汉军分区,再三要求分一个楚剧队给他们。行政公署决定,在整顿学习的基础上,把现有的楚剧队分成两个队。由黄振带一队活动在大别山区,二队到江汉平原,队长是殷诗全,副队长喻洪斌。为了开展解放区的文艺宣传工作,楚剧队以几个宣传员为骨干,以一个“草班子”为基础,成立了楚剧第三队,跟随独立二旅跨过长江,在鄂南广大地区开展战地宣传。那时部队战斗十分频繁,三队同志一直跟随战斗部队行动,常常是一天要跑上百里路。行军中有一个班掩护,停下来就开演。每到一处,都受到指战员和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边演戏边战斗

194458日,国民党桂顽借反攻日寇为名,突然向我大悟山进攻。顽军压境,情况紧急。李先念师长身体不好,正在病中。参谋处已下达命令,令各战斗部队整装待发,后方机关迅速转移。师长知道后,斩钉截铁地说:“不能转移,这是一场坚持大悟山(大山寺)的保卫战,关系到我们要不要这块根据地,要不要根据地的人民,我们转移了群众怎么办?我们要坚决地打!打退顽军的进攻!

可是,这时后勤机关已转移,群众已坚壁清野,打起仗来没有后勤支援怎么办?师长当机立断叫管理科长刘继华:“给我把楚剧队找回来!”这时,楚剧队正在向路西转移的行军路上,接到要剧组赶回师部接受任务的命令后,同志们议论开了。任幼奎说:“打仗了,要我们去参加战斗!”周佩芝说:“十三旅那么多部队,要你去绊脚?”

到底调楚剧队回去干什么?谁也猜不透。大家跑步前进,回到白果树湾,同志们鸦雀无声地等待着接受任务。队长黄振接受任务后回来传达说:“搭台唱戏!”同志们以惊奇的眼光看着黄队长,问道:“这个时候演戏,叫谁看?”黄振说:“就因为没有人看,才要搭台唱戏,把群众都唱回来,把人民的信心唱出来,把部队的战斗士气鼓起来!”同志们高兴得跳起来了,说:“我们的师长真英明!孔明用的是‘空城计’,我们师长用的是‘实城计’。”同志们的行动特别快,不到半小时,搭起了土台,挂起幕布,锣鼓声震天动地回荡在山间峡谷之中。群众听见了锣鼓声,互相议论:“师部在演戏,演的是《盘肠大战》,还怕什么,回去看戏哟!”师长有决心,胜仗有把握!群众纷纷下山了。看到师长一边看戏,一边拿着电话机指挥战斗:“冲上去!夺回大包子。”演员唱得有劲,群众看得兴奋,战士听到锣鼓声精神抖擞,奋力和顽军拼杀。群众边看戏边待令,一会儿地方干部跳上台来传令:“各农会派担架,各妇救会送茶送饭。” 

不一会儿传来胜利捷报:“大包子夺回来了!”“打退了敌人3次冲锋!

那几天,仗是日夜打,戏也日夜唱。唱戏的地方竟成了一个指挥中心,师长在这里指挥战斗,行政公署在这里组织各项战勤工作。民工随叫随到,群众将砍来竹子、树枝扎好了担架。真是,前方后方打成一片,军民打成一片,边区政府和人民群众万众一心,终于赢得了保卫大悟山战斗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