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期●论坛●

治学 讲经 贵谨严

作者:虞 丹

      于丹的学风不谨严。我举两个例子来说一说。

  去年年底,于丹来沪签名售书。在接受记者访问时,讲了错话。有位记者问她:“孔老夫子当年是提倡‘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您觉得,孔子如果活到今天,他会因为您而转变观念吗?”于丹信口回答道:“为什么孔子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因为那时的社会是一个绝对男权化中心的社会。”

  不错,孔子生活的社会是一个“绝对男权化中心的社会”,但是,孔子从未说过“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从秦汉以前的儒家原始典籍中找不到根据,从宋明以降的儒家后学的著作中也找不到根据。于丹是不是陷入记者设问的陷阱中去了?

  又有一位记者问她:为什么把孔子讲的“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句话,解释成“女人和小孩子一样难养”?于丹回答道:“我在讲自己的这种解释之前,已经提到所有前人对这句话的解释。我把小人单纯理解成小孩子,是说女人与小孩有共同的心性,近之不逊远则怨,这也是一种理解。我个人更喜欢这个解释。因为这一解释更有性情,更贴近当下的人心所指。”

  《论语》中言“小人”者有24次,绝无一次可以作小孩子来解释。

  举个例子来说一说:“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

  此处的小人能作小孩子讲么?

  “小人”的本义指的是体力劳动者。《左传》中说:“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制也。”古代中国进入阶级社会后,出现劳心与劳力的分工。劳心的君子,管理国家大事、教育、文化;劳力的小人,管的是种田、作工、经商。孔子办学,培养目标是君子。樊迟请学稼、学圃,岂非找错了门。所以,孔子叹曰:小人哉,樊须也。

  君子与小人的差异,起初指社会分工的差异,后来演变成社会地位高低的差异,再后来又演变成道德、情操高低的差异。历来的儒家学者中从没有把“小人”解释为小孩子的。有之,自于丹始。

  于丹说:她更喜欢把“小人”理解成小孩子。“因为这一解释更有性情,更贴近当下的人心所指”。于丹关在自己的书房中研究自己的心得,毋须对读者、听众负责,想怎么解释都可以。但在向大众传播经典时,却不可采取恣意妄说的轻率态度。清代朴学家在治学中,反对“出于空言以定其论,据于孤证以求其通”,坚持每立一论,“必揆之本文而协,验之他卷而通”。我认为,只有具备治学谨严态度的人,才有资格向大众传播经典。

  至于何以破解孔子把女子和小人归为一类的这个难题呢?有待于他日新出土的地下文物。一旦从新出土的地下文物中,找到可以证明小人的身份是奴隶的材料,找到可以证实中国古代社会中曾存在过父家长奴隶制的材料,就不难理解孔子何以把女子与小人并提了。

  从南宋朱熹起,释小人、女人为臣妾。近代史学大师吕思勉、钱穆都力持臣妾说。钱穆在《论语新释》中说得最明白。他说:“此章女子小人指家中仆妾言。妾视仆尤近,故女子在小人前。因其指仆妾,故称养。待之近,则狎而不逊。远,则怨恨必作。善御仆妾,亦齐家之一事。”“臣妾”(即仆妾)说虽非确诂,但较之他说,于意为长。不知何以为于丹所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