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期●随感录●

廉者常乐

作者:季音

      我有个朋友,在某大城市里担任局长职务,官位不低,权力不小。但此人素来廉洁自守,每月除工薪收入外,绝不占公家一分便宜。不久前,因年龄已到,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我去看他,只见室内一台如今已很少见到的普通电视机,几张旧沙发,房间陈设之简单,与目前有些官员家里的豪华气派,简直两个天地。我的这位朋友身体健壮,说话嗓门洪亮,毫无老态。我问他:“你是用什么方法保持健康的?”他听了哈哈大笑,说:“我什么方法也没有,一不进补,二不练气功,平平安安过日子,不愁吃不愁穿,心上没有一点疙瘩,哪来的七病八灾?

     他的这段话说得平平常常,就像他的为人一样朴实。但我细细咀嚼,觉得其中颇含深意。

      据医学专家说,人的健康包括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两方面,后者又往往影响前者。世界卫生组织在《世界卫生组织宪章》中开头就写道:“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这是对健康最权威的定义。可见精神上与社会上的完美状态乃是实现健康的一个极重要因素。看来我的那个朋友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清廉与乐观,“心里没有一点疙瘩”的精神境界,以至使他青春常驻。

      古人有云:“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尚虞不足。”又说:“廉者足而无忧,贪者忧而不足。”这两句话说得非常精辟,概括出了廉者与贪者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一切为官清正的干部,常常是乐观主义者,因为他们一心为公,光明磊落,个人除了国家按规定给予的待遇以外,别无他求,安于过普通人的生活。这样,他也就胸怀坦荡,开朗乐观,“足而无忧”矣。反之,那些贪官以及社会上的种种盗窃者,则是另一种心态。这类人的共同特点,就是私欲无限膨胀,物质欲望越来越高,老是处于“尚虞不足”之中,于是,他们就整天琢磨着如何侵吞国家和人民的财物,如何运用手中的权力攫取不义之财。固然,大把大把的钞票装进了腰包,但他们却不免心怀鬼胎,心中七上八下,害怕一旦东窗事发,被人揪住尾巴,落得个人财两空。这种人,当然不可能有乐观豁达的健康心理。他们有没有“乐”的时候呢?有,捞钱的罪恶勾当一旦得手,钱包塞得鼓鼓的,于是灯红酒绿,挥霍无度,整日里过着“上午坐着轮子转,中午围着盘子转,晚上搂着裙子转”的日子,他们也会感到乐不可支。不过,这种“乐”只能是短暂的,一旦东窗事发,等待他们的,必然是自我毁灭的下场。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今年开春中纪委公布的一份材料,说2006年全国在反贪污斗争中,共有一万余名各级干部受到了党纪国法的惩处,其中有七名省部级高官。读了这则消息,令人震惊,也让人叹息。据媒体报道,有一个“落马”的高官,案发前已是某省的副省长,官位不可谓不高,权势不可谓不大。可是他却以权谋私,依然“忧而不足”,一再地利用权势卖官受贿,大量侵吞国家财产。报道说,这位高官在案发前既装腔作势,故作镇静;又不免掩饰不住内心的慌乱,时而焦躁不安,时而大发雷霆。可见他尽管已腰缠万贯,内心世界却是恐惧而空虚,这种人永远也享受不到“廉者足而无忧”的愉悦,最终被贪欲葬送了前程。 

    廉洁奉公,“权为民所用”,勤勤恳恳地为人民大众服务,不以权力谋取私利,这是一切领导干部乃至所有公职人员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一辈子这样清清白白地为人或为官,做到“廉者常乐”,其实也是人生的一大快事。到老年退休下来,静夜扪心自问,一生无愧于国家和人民,岂不乐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