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2期●·烽火岁月·●

“是人民,给了我两次生命”

——访新四军老战士宋亚欣

作者: 胡根喜

想要采访宋亚欣,有点难度:这位当年活跃在江南茅山根据地顽强与敌周旋、战斗多年的武工队指导员,不愿意媒体宣传他个人。用他的话来说:无数先烈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理想,负伤流血,甚至牺牲;有的,连姓名都没有留下来,我怎么能沽名钓誉?我说:宋老,那你就给我说说两次负伤的事吧。宋亚欣沉吟了一会儿,说:好吧。因为这两次负伤都是老百姓冒着生命危险救了我,反映了共产党与老百姓的鱼水情深。对此,我常怀感恩之情。
  第一次负伤:半边山战斗中,脚跟被打掉一块肉
  1945年的10月,根据“重庆谈判”协议,中国共产党从大局考虑,我苏南新四军的主力、地方部队和党政机关全部撤往长江以北,只留下少数人员组成武工队处理善后工作。这时,宋亚欣(时任区委副书记)接到上级命令,兼农委主任、句容县武工队党支部书记兼指导员。
  这是一段艰难的岁月。茅山地区距离南京很近,又是新四军东进后开辟的第一个根据地,这就成了国民党的眼中钉、肉中刺。他们迫不及待地要拔掉这颗“钉子”。国民党首都卫戍区司令顾祝同和江苏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王懋功,先后下了十多道命令,要“限期肃清残匪,保障首都治安”。他们先后抽调了“五大王牌军”中的新六军和有着“王牌中的王牌”的七十四军(后整编为七十四师),以及三战区第四十九军、二十一军、青年军、内警纵队,加上国民党专区、县保安团和区、乡自卫队,一起向我根据地扑来。敌军所到之处,张贴告示,要我党员、干部、留守战士到指定地点办“自首手续”,同时还到处抓捕我党、政、军人员。国民党大兵压境,残酷“清剿”,我溧水武工队队长、区长陈华平在战斗中不幸被抓,遭杀害。江宁武工队也只能流散在外围活动。
  在严酷的形势下,有些没有随主力北撤而失散了的战士,产生了动摇,回乡隐蔽了起来;有的老百姓对新四军究竟还能不能再打回来,也产生了怀疑。为了稳定人心,打开坚持敌后武装斗争的局面,宋亚欣时常冒着被国民党军抓捕的危险,趁夜间摸黑进村子,向老百姓宣传我军主动“北撤”的战略意义,向他们表达我军迟早是要打回来的决心;一家一家、一个一个地去寻找那些离开队伍的干部、战士,说服他们重新归队加入“武工队”,坚持敌后斗争。此外,他还要去找那些社会上的上层分子谈心,争取他们采取中立;有时,他还得出其不意地闯进一些伪乡保长的家里,找他们谈话,让他们认清形势,不要和共产党作对,保护“抗属”。有时,他刚与人谈话就接到报警暗号,只得匆促撤离。一天夜里,宋亚欣去茅山东麓的“半边山”宿营做群众工作。没想到,他的行踪被一个顽固不化的伪保长察觉,当即向国民党驻军七十四军告密。凌晨时分,敌军派出一支部队包围了上来。宋亚欣等人凭着老式枪支与全副美式装备的敌兵展开了激战,边打边向后山撤退。忽然,一颗飞来的流弹击中了宋亚欣的脚,打飞了鞋子,也削去了他脚跟上的一块肉。光着脚的宋亚欣忍痛在布满荆棘的山路上飞奔,顾不得“棘刺”扎进脚底板。眼看一群敌兵就要追赶上来了,这时山道上突然窜出一个人,一把将他拉到山上一个烧木炭的窑洞里藏了起来。原来这是正在山上砍柴的当地农民郑先友。在躲过敌兵的搜捕后,那位农民又偷偷地摸进窑洞,给他送来了冷饭团,让他充饥。当天夜里,那位农民巧妙地躲过了敌人的监视,领着他的父亲推着一辆小车把宋亚欣接下了山,藏到了家里,还用盐水给他的伤口消毒,又细心地一根一根地为他拔除了刺进脚底板肉里的几十根“棘刺”。接着,那位老乡又为他包扎好伤口,还给他找了双鞋穿上。这一切,让宋亚欣感动不已。他在心里告诫自己:这辈子,我都要记住老百姓和我们党的鱼水情。为了不连累那位农民兄弟,第二天夜里,宋亚欣就告别了那位救命恩人,拄着拐棍去找队伍。
         第二次负伤:子弹从大腿正面穿过,留下了前后两个伤疤
  1947年,解放区战场节节胜利,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国民党军为防止我解放大军渡江南下,加紧了对我江南敌后游击队的进攻。1947年10月,国民党新七师和省、县保安团发动对我活动在宜兴、溧阳、广德边境地区游击部队的“清剿”。由于战斗的激烈和敌人的残暴,杨金荣等几名武工队员动摇逃跑。当时,宋亚欣担任宜、溧、广区工委书记和武工队负责人,他带领几名队员去寻找他们,想说服他们归队。他们与敌 “清剿”部队遭遇,在混战中,杨金荣开枪打穿了宋亚欣的左腿,顿时血流如注。宋亚欣在一名武工队员的搀扶下,拖着受伤的大腿,走了十多里路,来到溧阳戴埠镇附近的关家棚。关国臣老大爷不顾危险将他藏在家里。为了止住流血,关大爷在家里找了两块银洋(据说,银可以防感染)一前一后盖住伤口,又用布扎紧。在关家住了几天后,又在地下党的帮助下,宋亚欣被转移到离溧阳城七八里的一个叫党仁圩的村子里,隐藏疗伤。他住在农民管洪元的家里,并请村子里一位老中医给他治疗。这位老医生看了他的伤口后,说:幸好子弹是从大腿动脉血管边穿过,不然的话,早就没救了。老中医用盐水给他洗伤口,又敷上草药。管洪元一家生活困难,但自己省吃俭用,日夜照料,还冒着生命危险到县城去帮忙买药。就这样,宋亚欣在管洪元家里疗养了一个多月,伤口渐渐地愈合了。至今宋亚欣的大腿前后还留着两个铜钱大的伤疤。宋亚欣常常动情地说:“幸亏有这些老百姓的帮助,否则的话,就没有我的今天。”
        一身正气    两袖清风  堪为楷模
  解放后,宋亚欣先后担任苏南区党委纪律检查处处长、丹阳县委书记、常州市委组织部长、武进县委书记、镇江地委副书记、江苏工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职务变了,但他时刻记住战争年代人民群众对他的恩情。在职时,他经常下基层,去农村,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以倾听他们的呼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直到离休后,他还和当年曾战斗、工作过的丹阳、句容、宜兴等地的一些烈属和支持过我们的革命群众保持着联系。每年的春节,他都会给当年救过他的老乡寄钱。宋亚欣说:我们的老百姓真是太好了。当年,他们跟我非亲非故,却敢于在敌人的“白色恐怖”下,冒着身家性命的危险,掩护我们干革命。在生死关头,他们不怕被反动派杀头,两次勇敢地救了我。茅山根据地的人民群众给了我两次生命,我对他们永远感恩戴德。
  因为宋亚欣心里装着老百姓,所以数十年来,他一身正气,从不向党伸手要权要地位,坚持服从党组织分配,从不讨价还价。正因为他的心里想着老百姓,所以他严以律已,从不利用职权为配偶、子女谋私利。宋亚欣一生洁身自好,廉洁自律。他从1950年与宜兴市小学教师汤晓音喜结连理起,从未为爱人调动过工作;儿子一直是医药公司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学医的女儿,也一直在江苏大学当一名普通的医生。对此,他毫不后悔。他说:这样做,我才觉得对得起老百姓!
  宋亚欣说:我和老百姓结下了深厚感情,所以,我忘不了他们。如今,我虽已八十多岁了,但始终坚守四句话、十六个字不变:“理想永存、思想常新、严于律已、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