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2期●·散文·●

杜鹃洒血在“启明”

作者:龚 成 


          
  又逢四明山上映山红盛开的季节,它如啼血的杜鹃,把殷红的鲜血洒在漫山遍野,映照在川流不息的章溪河中,使40里山溪“血”流成河。山红水赤,一派生机盎然是这如烈士鲜血染成的映山红,再次把我引领到革命老区的山城古镇——章水。
  章水,地处宁波市西部山区,抗日战争时期是浙东游击纵队进出四明山的第一道门户,也是四明山革命根据地重要活动中心之一。
  30年前,还是同学少年,咱们曾扛着红旗,脖系红领巾,行军至建岙,翻陈朱岭,穿岭下村,徒步50里去祭扫烈士塔,看先烈事迹,听英雄故事。30年后的今天,我仍揣着一颗怀念的心,去寻找生命里曾经有过的,那份崇敬和激动的美好记忆地——启明小学。
  到了樟村,我从浙东刘胡兰李敏塑像边走过,沿着她眼神指引的对河线路,几经弯曲,终于找到了与全村七百余户民宅不同的学校。
  这是一幢流行于二十年代的中式建筑,我从百余米长的围墙旮旯里,看到了一块1.4米高的石碑,中间镌刻着“崔氏启明学校,中华民国十八年秋筑”字样。这是当年鲁迅先生好友、革命烈士崔真吾筹资所建。崔真吾(1902年12月—1937年9月)崔岙人,是我党优秀的文化战士,为我国现代文学战线上的一位坚强斗士。1937年9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他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年轻的宝贵生命,令人肃然起敬。
  启明小学的前身是1911年创办的崔岙小学,是灌输传统文化的私塾。自崔真吾创办进步学校之后,启明小学就成了有名的山村红色学校——我党在鄞西地区地下活动的革命据点。学校初建时只有四间一弄,上下二层,左右教室,楼上为高年级。我迈上十九阶二层楼梯,如今教室门上还挂着粘满灰尘的“六年级”教室牌。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东西,也反映出教育火种在不断延续和发展。它虽然是山村小学,但也不乏人才辈出,一个个学有所成的响亮名字,都在“启明”得到过启迪和教育:现代作家崔前光,曾任南开大学马列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的崔善忠,武汉大学校长崔国范,浙江省人大常委、秘书长崔前黄等等。
  崔岙的山水依旧,然而,环顾四周,唯独让我可以亲近的革命历史遗迹,那就是迄今还保留完好的启明小学老墙上唯一标志——校徽与校牌。它是用水泥制成的,上刻“鄞县启明小学”六个小篆,校名上面凸制着一个直径约40厘米大的圆型浮雕校徽,青蓝色的四明山,群峰高耸入云,拱顶着一个鲜艳的红五角星。这是一颗不寻常的星啊!它喻示对中国革命必定胜利之决心,寓意着“启迪民智、明识礼仪”的办学宗旨;也是人民起来革命,追求真理,向往幸福生活之标志。这五角星就代表了人民救星共产党,而星下的群峰,乃是几百万四明儿女盼解放的一个缩影。它犹如天上的启明星,照亮了在黑暗中奋斗的人们,指明了前进方向。
  从一块还留着班组成绩表的旧黑板墙边走过,几位老党员拉着我的手,站在已经倒塌的讲台上,情绪激动地向我讲述起李敏,在这里为革命奋斗终生的英雄事迹。当我用诚挚的目光注视讲台时,让我看到的仿佛是一位坚贞不屈、美丽大方的女教师的光辉形象。
  此时,大脑中浮想起30年前在这里听李敏母亲讲革命故事。如今,又在这里我似乎听到“李敏”气壮山河的精彩演讲,以及李敏鲜为人知的故事,这一切犹如一幕幕影视般的壮丽画卷,令我震撼!
  1942年夏天,李敏受党组织委派到启明小学教书,当时为便于掩护,将原名李雅琴改为李敏,同年由同事王甸介绍入了党。鄞西的斗争形势十分复杂,她常以教师身份在家访中动员和依靠群众进行革命斗争;向学生讲述抗日故事、教唱抗日歌曲、上街宣传抗日斗争。一年后担任章水区委书记,开展反顽斗争,组织成立农工会、妇救会等小分队,实行减租减息,还昼伏夜出摧毁敌人哨卡和情报站,壮大了我党力量。
  1944年2月21日,党的好女儿,年仅21岁的李敏,在革命斗争中被敌刺27刀而壮烈殉国,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四明山。
  启明小学完成了它红色据点历史使命,但它更具有深远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它将永远激励年轻一代。校墙上的红五角星如一盏明灯,仍在闪烁红色的光芒,李敏等烈士的革命精神永远照耀着浙东四明山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