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期●专 稿●

“天下第一江山”

——镇江在改革中崛起

作者:吴杨 邓康

在我国经济最发达、最具活力的长江三角洲,有一座清新秀丽、充满活力的江南名城,奔腾不息的万里长江在这里放慢脚步,和京杭运河激情相抱,她,就是江苏镇江。镇江东南接常州,西邻南京,北与扬州、泰州隔江相望,现辖丹阳、句容、扬中三个县级市,丹徒、京口、润州三个区以及镇江新区,全市土地总面积3847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270万。镇江是著名的茅山抗日根据地的主要所在地,是新四军挺进江南第一仗韦岗战斗发生地,位于句容境内的茅山建有新四军纪念馆,并树立“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

释放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
  镇江的特色魅力在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1986年,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镇江名列其中。作为吴文化的发祥地,镇江文字记载的历史有3000年。东汉末年,孙权在北固山修筑“铁瓮城”,开创了称雄江东的东吴时代,留下了“甘露寺刘备招亲”的千古佳话。金山寺始建于东晋,到唐代已闻名于世,“白娘子水漫金山”的传说、“梁红玉击鼓战金山”的故事广为流传。位于焦山的碑林,是仅次于西安的全国第二大碑林,保存有“大字之祖”瘗鹤铭以及苏轼、米芾、陆游等书法大家的墨迹碑刻和摩崖石刻。位于丹阳的南朝陵墓石刻距今已1700多年,数量之多、雕刻之精美、保存之完好,均为全国罕见。南朝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有三个帝王出生于镇江。历代诗篇歌咏镇江或涉及镇江的很多,如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辛弃疾的“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等成为千古绝唱,流风遗韵,至今袅袅不绝。《昭明文选》、《文心雕龙》、《梦溪笔谈》等,更是光耀千秋的巨著。
  镇江的特色魅力在于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城市本身“一江横陈、连冈三面”,具有“城市山林”、“大江风貌”的独特风光,以“天下第一江山”闻名于世。最著名的是“三山”风景区和茅山风景名胜区。市区沿江自西向东镶嵌着金山、北固山、焦山,组成风景各异的“三山”风景区。“寺裹山”的金山以绮丽著称,“山裹寺”的焦山以雄秀闻名,北固山以险峻称雄。市区另有南山国家森林公园,它青山连绵,古木幽深,昭明太子读书台、文苑、增华阁、赵伯先墓等点缀其中。此外,西津渡古街、梦溪园旧址、天下第一泉、芙蓉楼等古迹久负盛名,都是观光旅游的胜地。句容的茅山风景名胜区,集江南名山、道教胜地、革命根据地于一体。另有以佛教“律宗第一山”和“宝华玉兰”著称的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金山江天禅寺、焦山定慧寺、宝华山隆昌寺、茅山道院均为全国重点寺庙道观。1998年,镇江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近几年,旅游总收入年均增幅超过20%。
  镇江的特色魅力在于区位和交通优势得天独厚。形容镇江的区位优势,通常提到这样三个“交汇处”:一是长江、运河两大黄金水道“十字”交汇处。目前,港口吞吐量达到7800万吨,“十一五”末将建成亿吨大港。成为万吨级海轮进入长江后航行最远、距离广大西部腹地最近的港口。二是位于上海经济圈和南京都市圈的交汇处。凭籍东距上海220公里,西至南京67公里的路程,共享“两圈”辐射带来的繁荣。境内京沪铁路、沪宁等数条高速公路穿城而过,城市内外,快速交通路网纵横交错。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润扬长江大桥飞越南北。镇江到禄口机场也只要50分钟车程。三是南北文化的交汇处。南朝时,镇江曾经被定名为南徐州,处于吴文化和北方文化相交汇的缓冲地带,为典型的吴头楚尾。所以谈到镇江人的性格,有一句广为传颂的话:“既有南方人的灵秀和精明,又有北方人的坦诚和豪爽。”

再现江天一色美景
  镇江有山有水,但是很长一段时间,这些真山真水被湮没在工业烟尘中。直到本世纪头几年,市民中还广为流传“炮轰南山、烟熏焦山、臭水绕金山”,这样一条形容镇江城市面貌和城市环境的顺口溜。如何保持长三角少见的山水城市特质、恢复清新秀丽的江南城市景色,成为摆在镇江决策者面前的一道考题。
  镇江地处要塞,过去是兵家必争之地和重要商埠,工业并不发达,解放后逐渐开始利用得天独厚的交通和岸线资源,发展起了一些原材料和产品大进大出,耗水量、排水量大的工业企业,如发电厂、造纸厂、化工厂、焦化厂、纺织印染厂等都是重点骨干企业。同时镇江又是一座丘陵城市,石料和矿石资源丰富,因此建材行业也比较发达。主城区大大小小数百根烟囱曾是经济发展的象征和骄傲,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90年代,仅市区长江内江8公里长的沿岸就有造纸、化工、印染等污染企业30余家,全市有各类化工企业300多家,丘陵地区有水泥生产企业30多家。
  进入新世纪后,镇江市按照“显山露水、透绿现蓝”的要求,大力开展污染治理和环境建设,采取做大做强优势企业、主导产业,培育发展高新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搬迁改造关闭污染企业,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工业布局等办法,从根本上、整体上来减轻污染、优化城市环境。曾经是烟尘笼罩的焦山和南山风景区,现已经是翠色可滴,游人如梭;曾经是又黑又臭的古运河,现今是人们在碧波中划船嬉戏,欣赏着两岸美丽的风景;曾经是污染严重的内江边,如今成为众人垂钓休闲,沉醉于此的江天一色美景。镇江因此先后成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城市、江苏省文明城市。
  印尼金光集团属下的金东纸业(江苏)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151.46亿元,产量超过130万吨,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铜版纸生产企业。它建设伊始就斥资6亿元人民币用于环境保护工程,目前为止的环保设施投入达7亿元,建成了日处理能力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造纸白水循环率达到95%以上。处理后的污水COD、BOD、SS分别只占国家排放标准的7.8%、8.05%、7.3%。2003年被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国家环境保护百佳工程,2004年在国家环保总局评出的全国四家“国家环境友好企业”中,金东名列其一。金东纸业落户后,镇江市关停了规模较小的民生造纸厂、象山造纸厂、大东造纸厂草浆车间等。与金东投产前相比,镇江的纸产量扩大了10多倍,而造纸行业的COD、SS排放量却仅为原来的三分之一左右。位于市区和风景区的农药厂、硫酸厂、船厂、焦化厂、钛白粉厂、水泥厂等43家企业,先后实行了整体搬迁,另有20多家企业实施停产、转产。镇江船厂原位于北固山脚下,厂房挡住了风光秀丽的北固山景,也大大妨害山上游人的观景视线。市委、市政府不惜巨资从2002年起对船厂进行了大规模搬迁。如今这里是一块巨大的滨江绿地广场。地刚开始空出来的时候,许多开发商纷纷伸出“橄榄枝”。如搞商业开发,可创造两亿多元土地收益。但决策者没有这样做,而是投入1800万元,将10万平方米的空地改建成绿地。而搬迁后的船厂,4年前,企业年销售额还只有几千万元,2007年达到15亿元。市民说:“船厂变广场,心情多舒畅。美了一座山,活了一座厂。”。
  镇江“十一五”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打造全省人居环境最美的生态区”,先后开展市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专项整治、谏壁地区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太湖流域水环境整治、化工行业专项治理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行动,2007年全年共关闭不符合要求的小化工企业达93家。
  在过去五年中,市区累计投入城建资金407亿元,先后建成了一大批城市重点工程,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品位。目前正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禀赋,按照“新花园城市”的规划理念,以南徐新城区、北部滨水区、世业洲旅游度假区“三区”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城市形态上,原来的南北“一江横陈、连冈三面”的老镇江,正在打造成“南山居中、北依长江、绿洲点睛”的新镇江。产业布局上,原来的东西“一城两区”的组团型城市,即核心城区和东西两个以基础产业和港口发展的功能区,正在逐步发展成为“一体两翼”、T型发展的“橄榄型”城市。
 “争当苏南后起之秀”
  镇江是江苏最小的省辖市,仅占全省面积的3.74%,人口也最少。但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五年来,镇江市紧紧围绕“争当苏南后起之秀”的奋斗目标,坚持更好更快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成为镇江发展历史上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老百姓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
  继2006年GDP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到1020亿元,2007年GDP保持快速增长,实现1213亿元,人均GDP达到5500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1亿元,财政总收入195亿元;全市外贸进出口超60亿美元,合同注册外资和实到外资预计分别达到22亿美元和10.7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总量已达86亿美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750元、8007元。以大市为单位,总体实现了全面小康省定指标值。
  在新一轮开发开放中,镇江要把“优化发展,加速提升”作为主轴,在产业结构、空间规划、城市布局、社会建设、人居环境上着力“优化”,在综合发展、区域竞争力、富裕水平、和谐文明程度上着力“提升”。
  随着京沪高铁、沪宁城际轻轨等高速通道将正式启动,泰州长江大桥已开工建设,这些重大基础设施建成后,必将进一步提升镇江交通枢纽城市的地位,对于带动新一轮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江南佳丽地,最数南徐州”。古老而年轻的镇江,正满怀豪情,朝着新的更高目标,阔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