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期●人 物●

从军人到著名学者

——朱庭光成长记

作者:马懋如



  
  编者按:本文的主人公朱庭光,系新四军政治部宣教部部长朱境我烈士的儿子。朱镜我同志生前在我党、我军的宣传、组织等工作中,做出了重大贡献。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他大义凛然,壮烈殉国。(详见我刊2007年第5期《朱镜我生死不移志》)
  
  
  
  
  1938年,朱庭光14岁参加新四军时在南昌和父母合影,父亲朱镜我是新四军政治部宣传教育部长
  
  朱庭光1924年5月26日生于日本,1925年随母亲回国,靠母亲教书生活,很清贫。
  朱庭光幼年,就曾掩护父亲做地下工作。小时他常和父母一起去“访友”(联系地下党员)印象最深的是数次去瞿秋白(何凝)家,父亲让他叫瞿秋白何伯伯,叫瞿秋白的夫人杨之华孃孃。他长大后才意识到父母带他同行,在敌人的白色恐怖下,是一种极好的掩护。
  1938年,14岁的朱庭光就随母亲参加父亲所在的新四军(后来妹妹朱伊伟也参加了)。赴皖南后,朱庭光被分配到军部教导队六队学习。在当时教导队上千学员中,他是年纪最小的兵。班长见他是新来的,年纪小,又是近视眼,照顾他,不让他夜间放哨。他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认识到要真正当一个兵,决不能特殊,坚决要求参加夜间放哨。经班长几次带哨后,他就一人单独放哨。夜深人静,一片漆黑,他孤身一人站在山野,虽有些害怕,但他鼓励自己“只有经受得住这种起码的考验,才算得上一名合格的战士”。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他渐渐成长起来。当时有一个传为美谈的笑话:此时朱庭光认为和父亲的关系,不仅是父子关系,还应该是同志关系,因此他给父亲写信称“朱镜我同志”。父亲看信后笑着对周围的同志说:“革命、革命,老子都没得当了,儿子叫我同志了。”六十年后,薛暮桥同志的夫人、时任教导队政治教员的罗琼回忆说:“当时六队的‘小兵’(朱庭光)爱党爱军,学军事学政治,钻研理论,勤学苦练,服从命令听指挥,严守纪律,深受六队领导和同志们的赞扬,毕业时被誉为有培养前途的革命军人。”朱庭光毕业后,调训练处工作,当训练处负责人薛暮桥的助手。薛暮桥同志说“庭光是个好少年……将来很可能成为党的年轻有为的英才。”
  皖南事变前夕,新四军分批北撤,朱庭光在第二批撤出的人员中。当日晨撤离时,身为军部领导人的朱镜我站在军部所在地的村口,为远征的队伍送行,同时也在等着儿子。朱庭光见到父亲后出列,向父亲行了一个军礼。父亲检查了他的行装,一面叮嘱儿子路上要小心,一面将自己使用的自来水笔让儿子带上。这支美国派克笔是国际友人史沫特莱赠送的。朱庭光眼看队伍将要走远,就向父亲又行了一个军礼,便转身追赶队伍去了。想不到这匆匆一别,竟成永诀!
  1940年12月朱庭光告别父亲,随部队撤离皖南,千里迢迢,屡经艰险,途中一个半月,到达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所在地东台。小小年纪的他经历了种种严峻考验,成了一名具有应变能力的坚强战士。1942年朱庭光离开部队,先在农村任区委书记,后调渤海区党委从事党的宣传工作。1950年到上海,在华东局宣传部任宣传处副处长,主编《宣传手册》。他经常深入工厂,作调查研究,写了不少深入浅出的针对性文章。1954年大区撤销,他奉调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负责编部刊《宣传通讯》,后调国际宣传处(局级)任副处长。1958年党中央的理论刊物《红旗》杂志出版,他参加国际评论的写作班子。1960年4月列宁诞辰90周年,他参加纪念文章《列宁主义万岁》的起草。1965年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20周年,他执笔《人民日报》社论。他曾多次随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彭真等领导同志出国访问。1960年9月,以代表团顾问身份参与中苏两党会谈。1978年,朱庭光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先任副所长后任所长。他在这一岗位上,含辛茹苦,做了不少铺路、促进和创建工作。如创办《世界历史》、《世界史研究动态》、《世界历史译丛》等刊物,主编多部学术论著,多次召开专题学术讨论会,在本所和全国相继成立了十六个世界史分科研究会等。他刻苦钻研,成了一位专业知识广博、学风严谨、求实的学者。他对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苏联史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有相当深度的研究。有人称这个时期是我国世界史研究的“黄金时代”不无道理。
  为促进推动二战史的研究,在他的倡议筹备下,1979年7月,召开了二次大战史研究的首次全国学术研讨会。他在开幕报告中强调此项研究“对防止新的世界大战及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次会议为发展这一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并筹建成立了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等学会。由朱庭光同志主编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关于法西斯主义与二次大战的专题论文集《法西斯主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还出版了《法西斯新论》、《法西斯体制研究》等专著,史料扎实、观点鲜明、颇具新意。其中《法西斯体制研究》一书,在我国尤其具有开拓性价值,他被称为我国二战史研究的奠基人。朱庭光同志极尊重史学界老专家,同时注重团结调动各高等院校和军队的研究力量,重视培养、支持中青年研究人员,尤其关注青年人的成长。
  朱庭光同志晚年在轮椅上、病榻上仍不忘世界史研究这一课题,《法西斯体制研究》一书就是在病中主编完稿的。2005年11月18日,朱庭光去世,享年8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