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期●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一位正直的日本记者32年前深入采访 揭露侵华日军在金山卫滔天罪行

作者:沈永昌

1984年初,金山县金卫乡和山阳乡政府办公室都收到了日本记者本多胜一先生的一封来信,信中对他1983年11月至12月来到中国,从金山卫起程沿着当年侵华日军前进路线进行实地采访所得到的配合与支持表示感谢,并把采访到的日军侵华罪行实录在《朝日新闻》连载的发表稿一并寄上。现在,让我们揭开这段历史,重新认识日本进步记者本多胜一先生的良苦用心,警惕日本右翼势力在危险道路上越走越远。

敢于揭露侵略罪行的日本记者

本多胜一是日本《朝日新闻》报记者。1983年11月29日,他从上海乘车两个多小时,先后来到金卫乡和山阳乡,历时近一个月,深入乡村农户,调查日军在1937年农历十月初三从金山卫偷袭登陆后犯下的侵略罪行。据当年金卫乡社管会副主任何福明回忆,这名日本记者热情、友好、诚恳,采访时实事求是,十分注重细节,对受害民众不仅记录姓名、刨根问底、问深问细,还把一户人家受害15人的家族关系画成草图一一核对,对日本侵略者的罪行点点滴滴不放过。

原来,本多胜一1971年就来过中国,当他了解到日军犯下的滔天罪行后非常震惊。用他的话说:“这些事情在日本从未听说过,作为一名记者,应该站出来把历史真相说出来。”回去后,本多胜一就把日军犯下的罪行在《朝日新闻》进行了连载,还出版了《去南京的路》小册子,引起了日本国内的轰动,当然也受到了日本右翼分子的辱骂和威胁,但本多胜一没有被吓倒,而更坚定了他要把日本侵华罪行让日本人民了解的决心。

此后的1983年、1984和1987年,本多胜一又三次来到中国,采访遭受日军迫害的幸存者,根据确凿的事实先后写成《通向南京之路》、《南京大屠杀始末采访录》等文章,站出来揭露历史真相,在日本引起很大反响,当时日本少数右翼分子说他“卖国”,还把他告上法庭。而本多胜一认为:“我这样做的目的,不只是为了中国,更是为了日本。”他在写给金山人民的信中写道:“我调查日军在1937年从上海到南京的侵略战争中犯下的罪行,内容极为充实。它有助于日本人民深深地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罪行,以前日本人民对此没有广泛的了解。我认为,只有冷静地看待过去两国的关系,在承认日军侵略中国这一事实的基础上,日中友好才会成为真正的友好;不了解日军侵略的事实,只谈表面上的友好,那是不牢靠的。我相信,我的报道对加深真正的友好一定会起到很大的作用。”“我是一个日本人,为了洗刷这种耻辱,写了这个报道。当然,我认为它也有助于日中两国的和平,而且对世界和平也将作出贡献。”本多胜一在信中还说:“反动势力的代表人物不胜枚举,很遗憾,我们日本正在危险的道路上行进,中国人民绝对不可忽视。”本多胜一的忠告,实在称得上是30年前给中国人民的有益警示。

报道日军侵华罪行证据确凿

本多胜一1983年11、12月在金山卫地区采访后,以通向南京之路为主线,其中把金山卫采访的材料以《杭州湾登陆作战》为题,在日本出版的《朝日新闻》上予以连续报道。

当年日军从金山卫登陆,日本军国主义为了欺骗国际舆论和日本国民,对官兵的日记、随军新闻记者的采访报道等都有严格规定,凡是涉及日军杀人、强奸、放火的内容一律删除,这是日本国所谓的“报道原则”。

为了让日本人民了解真相,本多胜一在报道1937年农历十月初三日军从杭州湾登陆作战稿中,对当时日本媒体所作报道也予以披露。日军在杭州湾登陆后的第2天,日本《东京日日新闻》(《每日新闻》的前身)作了如下报道:“(6日正午陆军部公报)日本陆军某部在海军密切协助下,已于11月5日拂晓困难地到达中国杭州北岸,取得登陆成功”,“(6日正午海军部公报)日本舰队某部在司令长官的指挥下,极其隐蔽地护卫运送陆军的船只已于昨天黎明前,冒着黑夜、浓雾、强潮流进入中国杭州湾,并全力掩护陆军成功登陆,达到预期目标”。这两段报道没有战火,没有硝烟,也没有血腥,日本国民难以了解日军在中国的暴行。

本多胜一随后在文章中写道:“为了调查事实,收集材料、说明真相,我从上海来到当年日军登陆点金山卫作实地采访,寻找间隔46年的幸存者。”

接待本多胜一的何福明对当年日军登陆时的烧、杀、抢、掠罪行记忆犹新:1937年农历十月初三早晨,日本侵略军在舰炮的掩护下,在金山卫海滩登陆。从金山嘴、戚家墩、白沙湾三个方向攻入金山卫城。随后居民听到枪炮声纷纷逃难,来不及逃难的居民就遭到了日军的屠杀、强奸。特别是住在城门外一带的居民,有的被刺刀杀死,有的被捆绑后关在屋里活活烧死。三天之内,80%以上的房屋被烧毁,共计3059间,被杀的居民有1015人。

在这场大屠杀中,本多胜一的文章中写到一名幸存者陈福兴,时年55岁。当年日军入侵时,他只有9岁。日军登陆前两天(11月3日),陈福兴到三公里外的外婆家参加舅舅的葬礼。他还未来得及回家,日军已经侵入了金山卫。只见金山卫上空黑烟滚滚,他只得呆在外婆家至11月12日前后才悄悄赶回家去。当时,金山卫城内外鲜血横流,到处是被日军惨杀的尸体和死去的猪牛,海滩旁还停泊着许多日本军舰。陈福兴下午2时左右回到家,房屋几乎烧尽(仅留一面墙),被烧焦的粮食洒在地上,但不见家里一个人。他十分紧张,到附近寻找,来到靠近护城河岸边的水池旁,里面堆了许多尸体,上面遮了一点土,陈福兴看见露在土外一个男尸体的面孔,就是自己的父亲。他嚎啕大哭,扒开土,使尽了力气想抱起父亲,结果一点也没拉动。过了很长时间,他边哭边走,河边的杨树旁又发现了叔父的尸体,身上有四处被军用刺刀刺过的洞,其他家人没有找到。

陈福兴在城门附近被日军发现后,也被抓去送进了宽1米半、长3米的“水牢”,里面已经关了七八个将死的男人。陈福兴被夹在其中折磨了约7个小时,他筋疲力尽,神志不清,昏死过去。深夜,来了两个日军,他们以为陈福兴已死去,拖出来扔在空旷野地里。

不久,陈福兴慢慢恢复了意识,挣扎着从倒塌的城墙口向外逃去。途中,正巧遇上一位邻家的老太太,也是陈家的远亲,告诉他陈氏一家被日军屠杀的经过。那天,日军由西向城内进攻,在南城门口安放了机关枪到处乱射。就这样,住在护城河对岸的陈氏一家首先遭难。当小叔叔带着仅3岁的妹妹逃跑时,被后面赶来的日军发现,妹妹被刺中腹部,一刀就死,小叔叔被刺4刀倒在血泊中。这样,陈福兴一家被日寇屠杀的有8人,住在一起的另外陈氏族亲7人,共计15人遇难。从此陈福兴成了孤儿,在外婆家放牛住了两年,13岁时在同村一户姓范的人家做了养子,在日军统治期间他又屡屡被抓去做苦力,从事强体力劳动,受尽苦难,直到日本人投降。

本多胜一还实地采访了被日本奸淫过的受害妇女,一位72岁的刘氏妇女,丈夫被日军枪杀,当年仅26岁的刘氏被日本兵糟蹋,受尽了凌辱。这位受害妇女在向他述说时痛哭流涕。

本多胜一随着走村入户的深入了解,笔下记录的平民百姓被日寇杀害的悲剧越来越多。在山阳乡杨家村有个妇女叫裴引宝,一家4口3人被杀:儿子盛祖根被刺死,3岁的孙女被一劈两半,她被日本兵割掉乳房后刺死。山阳乡卫东村妇女李泉宝,抱着才7个月的婴儿外出,被日军枪杀倒在水田中,怀中的女儿还在吮吸着母亲的乳头,后这名女婴由姨妈抚养长大。在这个乡的向阳村,农民戚金余和邻居家跑来的6个乡民一起躲藏在家中,被日军发现,5个人当场被刺死,2人被刺成重伤。另外,也是向阳村的朱家和、沈友根、盛阿美3人藏在稻田里,被日本兵发现,带到胡阿四家,把这3人剥光衣裤,斩断手脚,绑在织布机上,然后放火烧房子,将3人活活烧死……

一桩桩日军的暴行,是一笔笔血和泪的控诉,本多胜一把它们公之于众,成为揭露侵华日军惨无人道滥杀无辜的铁证。

告诫世人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本多胜一把采访所得的材料写成《杭州湾登陆作战》,不仅在《朝日新闻》上连载,《朝日新闻》文库还将他的文章结集成《通向南京之路》出版发行,把当年日军在中国犯下的罪行展现了出来。

本多胜一早在30多年前,就预感到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苗头。他在给金山人民的来信中说:“1982年的教科书问题,是日本反动势力操纵文部省企图否定侵略中国的一种倾向,这种反动的倾向今后还会出现。”他还说过:“来中国调查是为了反思,和德国相比,日本有着太大的差距,再这样下去很危险,最终可能会把日本引向毁灭。”

正是怀着告诫世人的心态来揭露日军侵华的罪行,本多胜一在给金山人民的来信中承诺:“编写成书后,再奉送所有对我的采访给予协助的各位每人一本。”金山卫、山阳地区当年接受采访的对象,在1987年1月都先后收到了本多胜一从日本寄来的《通向南京之路》一书。

至今还把这书视作珍宝的金山区政府原重大办主任、退休干部何福明说,当年这位日本记者走村串户调查,仔细问、认真记,还在“杀人塘”、“吊人树”前拍了照片,采访的对象都真名实姓,在《通向南京之路》一书中作了报道,我在他的书中不仅有名字,而且有站在“杀人塘”前控诉时的照片。我现在深深感到,本多胜一先生有远见,他当年提出的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是有深刻思虑的。现在,安倍政府通过解禁集体自卫权等行径,意味着日本和平宪法名存实亡;日本还变本加厉贬损中国,充满敌对态度,我们对安倍政府倒行逆施表示强烈愤慨!

本多胜一笔下那位9岁就成了孤儿的陈福兴,他全家有8人丧身在日寇的屠刀下。这名牢记血泪仇的血性男儿,解放后22岁就入了党,成了村里的一名基层干部。他在接受本多胜一采访后,把日寇暴行先后在驻金部队、学校和企业中宣讲,还教育子女记住这悲痛的历史。现在,陈福兴虽然已离世,但他的子女还是继承了父亲的遗愿,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时,女儿陈凤莲撰写了《牢记血泪史,不忘民族耻》的文章;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时,陈凤莲的儿子张楚雄也撰写了《是谁使外公成了孤儿》一文,这些文章先后在报刊上发表。陈凤莲表示,今年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我们就要用日军侵华的史实,来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本质,让国人记住这悲痛的历史,永远走和平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