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期●故事会●

冒险送军粮

作者:田保龙口述 芮金川 黄洪明整理

1945年,粟裕司令员指挥数万新四军进攻浙江天目山,这场战役打了几个月时间,战士们日夜苦战,血肉相拼,军粮供应不上,没有粮食吃,战士们挖毛笋、野菜充饥。进入6月,粮食完全断绝,粟裕、江渭清火急火燎,急令苏浙皖边区政府火速筹粮,运送到临近前线的宜兴西洋渚。人民抗日自卫团(简称民抗团)团长诸葛慎和溧阳县委书记方克强接到任务,立即发动群众想办法。

时任中共溧阳县财粮部长蒋亚生负责在上黄、山丫桥镇的宣传发动。蒋亚生是上黄人,而上黄的夏林、周山一带很多人家烧石灰。上黄石灰在上海很吃香,一是石灰粘结力强,粉在墙上不易脱落;二是杂质极少,几乎没有残石,所以上海最大的石灰老板陆敬堂包收。当时水道中运输船只多达220条,兴旺的石灰业成为当地的经济支柱。新四军民抗团一直暗中保护这个经济支柱,所以尽管战乱,石灰窑从未停止过生产。听到方克强、蒋亚生为新四军筹粮的动员,在周山的潘林祥、黄正才和夏林的蒋亚超等窑老板带头下,不到三天时间就筹足三船粮食。蒋亚超是蒋亚生哥哥,更是一马当先,因为他继承烧石灰窑的祖业,经营着三个大窑,在当地算得上一个殷实的富豪,所以他捐得最多,一下子捐粮一万斤。

天黑了,长荡湖中央的大涪山已成为一个黑点,装军粮的两条木船相继来了,神不知鬼不觉地掩隐于黑影之中,船舱内外也不见一点儿灯光。一会儿从山丫桥镇出发的船也到了,三船共装载了三万斤粮食。

船主们聚集到一条船上,方克强主持了会议。他与大家签订军令状,接着宣布纪律:第一,这是军粮,要确保人在、船在、粮在,绝对不能让敌人发觉;第二,原定计划改变,不再走敌人控制的杨巷、牛家村、陈塘桥到徐舍这条水路,而改走埭头、歌歧到徐舍,然后到宜兴西洋渚;第三,由金小牛撑小船带一名突击组人员开道,岸上有三名突击组人员巡视,后面有蒋亚生带人护送。如看到前方上空红色信号弹,就要停止行船;听到田鸡(蛙)叫,要退行;听到猫叫再往前。接着又编排了船次:第一船由三庙桥仇口荣与儿子仇土庚负责,第二船由三庙桥任贵富兄弟负责,第三船由洋渚村刘庚保父子负责;开船时间为晚上九点,后半夜闯徐舍关口;开船前要拔些青草,做好粮船伪装。

仇口荣对航道最为熟悉,走在最前面。他们将木橹脐涂抹上菜油,仇口荣掌橹,儿子仇土庚是个13岁的孩子,帮着拉住橹绷(布索或麻索)。粮船借着水光前进,平稳得几乎没有声音。橹尾拨动着水面,只有在岸边侧耳倾听的人,才会听到一点儿响声。三条船很快地来到山丫桥河港。

埭头与歌歧没有日军的据点,一路走得很顺利。徐舍是个鬼门关,日军的碉堡就修于河边,驻扎的日伪军近百人,无论白天晚上,都会严格检查。夜里探照灯摇来摆去,把河道照得一清二楚。谁也不知道碉堡里值班的人什么时候出来,只是估计午夜一二点时,敌人会进入梦乡。

仇口荣脱下衣服,轻手轻脚地跳入水中,虽然进入夏季,由于气温较低,河水在后半夜还是很凉。仇口荣不吭声,安排儿子在前面浅水里推船,自己则在深水里一手掌着舵一手推船。船的速度很慢,远看有个黑影似动非动,船篷盖上、船舷上有绿色植物遮掩,对岸的人粗看还以为是河堤。船渐渐进入探照灯范围,突然岸边有轻轻蛙叫声,仇口荣立即拉住船,慢慢地往后退。大约过了十分钟,敌人碉堡那边没有人影走动,也听不到任何声音,猫叫声响了,仇口荣又把船推动。船已进入探照灯下,忽然又听到蛙叫,仇口荣立即将船控制住。他连续三次听到危险信号,三次停船,他泡在水里三个小时冻得牙齿打架。

后面两条船跟着仇口荣,相隔100米左右。等到第一条船安全渡过,他们也跳入水中,像仇口荣一样推船前行。他们在水中推着行驶了五里左右,到达较为安全的地区,才开始上船穿衣摇橹,一操起橹就感到浑身是劲,蹦到嗓子眼的心也平静下来,船儿的速度也快了。

第二天上午,船队来到张渚地界,有新四军战士在港口站岗,看到陌生船队就瞄着枪吆喝口令:“送得进!”撑小船的金小牛就回应:“撤得出!”战士收起枪,示意粮船进去。船队很快地来到西洋渚,方克强、蒋亚生站在码头翘首盼望,当看见仇口荣的船时他们立即跨上去,紧紧握住仇口荣的手高兴地说:“老仇辛苦了!”

几位新四军战士带着许多民工上船卸粮,不一会儿就卸完了。下午五点多钟,仇口荣的船首先离开码头退出西洋渚。由于这次送粮仇口荣又冷又惊又累,回去后不久就病倒了,第二年开春这位支前功臣不幸病逝。

诸葛慎、方克强、蒋亚生、金小牛带领着溧阳人民,冒着生命危险,克服种种困难,闯过敌人封锁,把粮食送到前线,保证了战役的胜利。天目山战役结束后,陈毅、粟裕司令员及陶勇等领导数次称赞他们:“打天目山立了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