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期●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著名抗日英烈谢升标

作者:王荣福


2014年9月,民政部公布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名单,其中的谢升标烈士曾参加过1937年的淞沪抗战。1938年3月,他在江苏长山一带率部阻击日军的战斗中阵亡,时年35岁。
谢升标,字若鹏,号小美。1903年出生于浙江临海县邵家渡西新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曾上过两年私塾,后因交不起学费而失学。失学后,坚持自学,1923年考入中央军校第三期,毕业后任国民党陆军第6师上尉连长,参加了北伐战争。1929年在庐山军官训练团集训,因成绩优良擢升为陆军第24军中校团长。不久,到中央防空学校学习,毕业后提任上校旅长。

1937年淞沪战争爆发,谢升标奉命率部到上海南翔一带参加抗战。当时,日军约有一个师的兵力向南翔发起猛攻,国民党军队的阵地连连失守。谢升标觉得与其被动挨打,还不如主动出击。他派人侦察日军驻地的地形及弹药仓库的情况。一天晚上,谢升标带领一个小分队,身穿日军服装,突破了敌人的三道岗哨,潜伏到日军弹药库附近。由于有重兵把守,无法进入弹药库,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果断地对弟兄们说:“我们来个声东击西。”他自己带着小分队里投弹最好的几个人向西边突击,其他人员朝弹药库东边攻击敌人。东边枪声一响,谢升标等乘机猛冲,连连向敌弹药库投弹,顿时弹药库里火光冲天,爆炸声响成一片。国军大部队闻声发起冲锋。这一仗歼敌数千人,国军反败为胜,谢升标立了头功,上司夸他是“虎胆英雄”。

上海沦陷后,谢升标所部由于伤亡和走散,部队严重减员,奉命撤至浙赣皖边界。当时国民党在苏浙皖地区组建游击武装,开展敌后抗日。1937年12月,谢升标被委任为苏浙皖边区少将游击司令,率部从安徽省宁国翻山越岭来到江苏宜兴张渚地区开展抗日斗争。谢升标司令率部进驻张渚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治理社会秩序,安定人民生活。

张渚地处山区,老百姓的生活本来就很艰苦,日军占领以后,抢粮、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加上当地的汉奸恶霸为虎作伥,欺压民众,民不聊生。1937年12月上旬,日军第一次撤出张渚镇后的几天里,街市秩序混乱,地方势力为非作歹,村民不敢上街,商店不敢开门营业。谢升标从宣传抗日入手,叫政治处印发小报《边游日报》,向民众发布国共合作抗日的消息,鼓舞抗日斗志;同时指令部队到处张贴“安民告示”,派人敲锣喊话,警告流氓恶霸;还动员工商界正常生产和经营。不几天,镇上商店都开门了,客商也多起来了。

在日军占领溧阳期间,城里有个“维持会”的汉奸组织,横行城区,作恶多端,有一次竟将11个贫苦农民诬陷为“土匪”杀掉。为了打击汉奸,安定群众情绪,谢升标命占聚民参谋长率二大队到城内,以司令部名义,召集“维持会”头目开会,痛斥他们卖国行径,当场宣布就地扣留陈又坤、王履宗、黄福林等6人,然后押赴溧城镇的十字街口,当众处以铡刑。

谢升标做的第二件事是恢复行政机构,招兵募勇,扩大武装,积极抗日。

谢升标在张渚镇召集了宜兴、长兴、溧阳、郎溪、广德等县有关行政人员和地方绅士五六十人参加会议,商讨恢复行政机构;同时,谢升标以苏浙皖边区游击司令部的名义,积极到句容、金坛、武进、江阴等地招募散兵游勇,扩大抗日武装,广泛开展游击自卫战。

龙池山澄光寺住持和尚恒海原姓闵,是保定军官学校首届毕业生,后去法国勤工俭学并参加同盟会。回国后任过营长、旅长、师长等职,因目睹国民党官场腐败、派系林立而削发为僧。谢升标在龙池山澄光寺驻扎时,恒海被谢求贤若渴的诚意和抗日救国的热情所感动,当了谢部的高参,常常与谢升标一起商量抗日除奸大计,在以后的斗争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句容茅山一带各股散兵300余名折服谢升标,投其麾下;长兴县地方绅士发起的几百名地方武装,被日军冲散后逃至山区,谢升标闻讯后立即将其收编,免其溃散。

谢升标招兵募勇,武装抗日,深得民心,威信骤增。在张渚一带,广大爱国青年纷纷慕名而至,一时报效者达千余人。抗日武装力量从几百人发展到二三万人,游击队经常以破坏交通、夜袭等方式袭击日军,扰得日寇惶惶不可终日。

1937年12月,谢升标率部堵袭日军转移,炸毁宜兴县潘家壩桥梁,毙敌多人,毁敌战车两辆,并毁敌大炮两门。1938年1月8日,谢升标派一个小分队潜入宜城西北的宋渎小镇,收集国军撤退时留下的枪支弹药,恰遇驻宜城的日军正准备撤退。谢升标派人先烧掉日军撤退时必经的宁杭国道上的轸村公路桥,又派第二中队疾驰宜兴城,全歼正在准备撤退的日军,收复了宜兴城。2月21日,日军调集军队从下新河据点出发,对别桥一带进行“扫荡”,沿途烧、杀、抢,谢升标率游击队在陈家桥旧兜圩激战七天七夜,终于打退了日军的疯狂“扫荡”。这一战,毙敌136人,伤敌数百人,生俘34人,游击队血战陈家桥,极大地鼓舞了当地军民的抗战热情。

3月,徐州会战前夕,日军进逼溧阳。为配合国军第二野战兵团第4军第59师、第60师对日作战,谢升标率苏浙皖边区游击司令部,在东起太湖,西至溧阳,南至长兴、广德,北至常武、金坛一带打击日军。他们以大化小,既分散又集中,神出鬼没,使日军后院起火,首尾不能相顾,有力地支援了正面战场的作战,屡建战功。当时上海《申报》在报道抗日战场胜利消息时写到:“谢升标部配合第60师击破由无锡、金坛进犯之敌,并破坏京杭国道交通,使敌失去增援,为正面战场的胜利起了很大的作用。”
3月20日,国民党第59师与驻陆安桥、丁山、鸡龙山、飞皇岭一带的日军激战,第60师在陶坎头、晨山、八里棚等处与敌鏖战。谢升标率部前去增援,队伍至长山一带与敌遭遇。这一带是日军撤退的必经之路,日军为了逃命,凭借有利地形,集中火力突围,谢升标身先士卒,奋力堵截日军,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5岁。

谢升标抗日阵亡后,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令第3战区前敌总指挥部加委谢升标中将军衔。谢升标抗日阵亡的消息传到家乡临海,县抗日自卫委员会于4月25日在临海县大礼堂举行追悼会。

根据民政部《关于对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国民党人和其他爱国人士追认为革命烈士问题的通知》的精神,1988年5月2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追认谢升标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