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期●缅怀篇●

深切怀念老连长王道明

作者:卜仲谟


王道明,原名王以曾,1907年2月13日出生,涟水成集镇人。抗日战争时期,他任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支队第八团二营副营长兼四连连长。组建四连时,我和叶官庄小学同学徐安才等人一起参加了八路军,成为他领导的八团二营四连的战士。他的革命精神,一直激励着我在革命道路上前进。

创办叶官庄小学

1925年,王道明初中毕业,因家境贫寒而失学。

王道明在淮阴就学期间,受民主革命思想熏陶,对兵连祸结的中国前途十分忧虑,立志投身革命,报效国家。失学后的王道明,一直在家苦苦思索报效祖国的办法。他目睹家乡父老乡亲生活艰苦,对孩子们只能靠挖野菜、草根苦度时光的现状深有触动。他首先想到唤醒劳苦大众,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教育家乡的穷苦孩子,于是决定在家乡创办学校。要解决学校校址问题,他想到了王继曾。王继曾是地主,家有5顷地,年龄和王道明相仿,又是近房家族,两人相处又好,且王继曾思想开明。所以,当王道明把自己想要办学的想法向王继曾说明之后,王继曾当即表示慷慨相助,在叶官庄东首捐助8亩地。

王道明在父亲王士良和亲友的支持下,于庄东首盖起了5间校舍,又利用自家门前屋后的杂树打了几十张书桌和凳子,就这样因陋就简办起了叶官庄小学。开始,他既是校长又是教员,还利用早晚时间到父老乡亲家,动员说服穷苦孩子上学,对特殊困难户的孩子少收或免收他们的学费。在教学上,他既重视传授文化知识,又运用多种形式传播民主革命思想。由于他教学认真,教学方法生动活泼,同时减轻学生学习费用,所以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后来学校逐步扩大,他担任校长,先后聘请了闵坦、朱玉田、朱玉山、陈实清在叶官庄小学任教,在这里培养了很多学生,如徐安才、唐绍仪、唐绍奉、王秀云、卜仲谟等,日后他们陆续参加了革命。

投身抗日洪流

抗日战争爆发后,淮涟地区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早期党员宣传发动群众抗日,王道明积极响应,搜集枪支,组织抗日联庄会。1939年农历3月18日,日军一个小队首次到涟西“扫荡”,夜晚住在陈师庵。王道明带领联庄会围攻日军,他们利用地形地物开枪袭击敌人,掩护群众跑反。闻讯参加战斗的四乡武装民众300多人,将敌人包围攻打,使敌人整夜惊恐。凌晨,敌人向梁岔方向突围而去,过了张河后,一名日军被击毙,一匹白色大军马成了联庄会的胜利品。

1939年6月,淮阴抗日义勇队开到成集一带休整,与涟水抗日义勇队、淮安民众自卫队汇合,成立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支队第八团。王道明立即率领联庄队员参加,联庄队被编为四连,他被任命为四连连长。为保证四连战士人手一枪,有较强的战斗力,他从顽区长朱德川那里强借27支枪及其他地主家借出15支枪,全连以较好的装备作为参加八团的见面礼。他又将刚缴获的大白马送给团长吴觉。1939年12月,部队被编为陇海南进支队第三梯队,王道明被批准为中共正式党员。

血战小马庄

1940年2月7日夜(农历除夕),梯队长吴觉、政委万众一等根据各部的侦察报告,得知驻涟城日军一个中队和伪军共300余人,正沿古城公路向西,企图利用春节突击“扫荡”。我军判断敌人“扫荡”结束后必循古寨到涟水的公路返回,而公路与张河交汇处的洪码一带是伏击敌人的理想阵地,于是决定在蒋庄、小刘庄、小马庄和檀庄的河堤上预设埋伏,出其不意痛击日军。指挥部命令王道明率所部到小马庄设伏,担负战斗打响后断敌归路、部队撤退时掩护转移的重任。

2月8日晨(正月初一),日伪军向梁岔、余圩、古寨方向“扫荡”。日伪军每到之处,枪声大作,火光冲天,百姓四处逃散。9日,日伪军陆续沿古城公路回归。

上午9时许,当敌人的队伍渐进包围圈,指挥部方向传来砰的一声枪响,王道明大吼一声:“打!”战士们一齐向近在眼前的敌人猛烈开火。枪炮声、喊杀声惊天动地。敌人做梦也没有想到会遭到如此突然的沉重打击,仅在小马庄阵地前,就有12个日伪军被送进阎王殿。伪军仓皇逃窜,日军仓促应战,拼命挣扎。未进我口袋阵的后续日军立即后撤,重新调整兵力,分两路向蒋庄、小刘庄迂回疾进,企图将我三梯队全部包围。指挥部发现这一情况后,当机立断通知各部,立即撤出战斗,分头跳出敌人的包围圈。经过一番剧烈拼杀,三梯队指挥部和小檀庄、小王庄、小刘庄阵地部队,摆脱了敌人围抄安全转移。

当指挥部的撤退命令还未下达到四连时,洪码附近之敌已向小马庄发起疯狂反扑。在击退第一次冲击后,王道明发现小马庄的南、西、北三面受敌,他知道连队已被敌咬住,恶战在即,便果断命令组建不久的以青年学生为主的李玉轩排立即撤出战斗。他们刚撤出小马庄,敌人第二次进攻又开始了,王道明沉着指挥战士反击。战斗中,王道明颈部受伤,鲜血染红了半边身。他全然不顾,继续指挥战斗。他把坚守的20余名战士转入庄内,打通户与户之间的院墙,掏枪眼,决心与敌血战到底。这时,庄西北一个日军指挥官,手拿小旗指挥机枪手射击,王道明凭借窗口,眼疾手快击毙了这个日本军官。

疯狂的日军咬住小马庄部队死战,连续不断发起攻击。王道明和战士们英勇无畏,发挥近战特长,寸土不让,将敌拒之庄外。日军几次强攻失败后,集中炮火轰击。小马庄墙倒屋塌,一片火海。日寇见庄内没有声息,以为我军全被消灭,便向庄内涌去,谁知火海中突然枪声大作。原来,火海中的勇士们,棉衣着火就甩掉,穿着单衣坚守,单衣着火就干脆跳进水缸,灭火后再继续战斗。子弹打光了,战士们就用草钩、铁叉当武器,与鬼子展开肉搏战,鬼子强攻不下,只得退回庄外。

战斗一直持续到下午四点多钟,王道明把大家召集起来,他说:“我们已完成掩护部队突围任务。天黑之前,我们也要冲出去,多冲出一个人,就是为抗日多增加一份力量!”当敌人发起最后一次攻击时,王道明一边大喊:“同志们,冲啊!”一边带头向外冲,战士跟着猛打猛冲。突出庄子后,王道明在救护负伤战士费立中时,不幸再次负伤。他拖着被打断的腿,凭借坟头掩护,继续战斗,掩护战士们突围。子弹打光了,他就让坚决不肯撤离的李清到鬼子尸体上搜集子弹。当李清第三次返回时,王道明已为党、为人民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天快黑了,敌人慌忙抛弃抢来的东西,把数十具日伪军的死尸抬上汽车,急忙逃回涟城。这次战斗毙伤日伪军100余人。我方与王道明一同殉国的有排长严文等14名指战员。洪码战斗是淮海区敌后抗日的一次重要战斗。它痛击了入侵涟城日伪军的嚣张气焰,打出了人民抗日武装的威风。

1944年,人民群众主动募资建王道明烈士纪念亭,这是淮海区最早的烈士纪念性建筑。

多少年来,王道明的崇高精神一直被人们景仰、传颂和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