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期●知识窗●

关 于《小三线建设始末》一文答读者问

作者:高梁

 

一、 一线、二线、三线地区是如何划分的?

答:当时,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11个沿海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为第一线地区。

中央军委对甘肃乌鞘岭以东、山西雁门关以南、京广铁路以西,包括四川、贵州、青海、陕西等省及山西、甘肃、宁夏等省大部分地区,豫西、鄂西、湘西、桂西北、粤北等地区划为第三线地区。

一线和三线之间的区域称二线地区。

二、 何谓“小三线”和“后方基地”?

答:当时,总参谋部作战部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在第三线地区划出21块地方,作为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地方兵工厂的厂址,简称“小三线”;在该地区建设的地方兵工厂及其配套项目又称“小三线后方基地”。

三、“小三线”后方基地建设的主要项目是哪些?

答:(一)建设一批军工厂,包括枪支、子弹、地雷、炸药、手榴弹等轻武器制造厂。

(二)为配合地方军工厂的建设和保证战时的供应,要从一线地区大城市搬迁一些必要的配套工厂到三线地区,并且在该地区相应地建设一些小煤矿、小电站和必要的修配厂。

(三)搞好现有的公路、桥梁、渡口和通讯线路,新建或改建一些运输、通讯设施和边境上的江河护岸工程。

(四)修建一批储备粮食、原盐、汽油等战备战略物资仓库。

(五)加强三线地区的农业建设,特别是山区的建设。

(六)迁建或新建一些必要的医院和学校。

(七)加强省委和军区领导机关的防护工程。

四、地方军工厂是什么性质的企业?与国家兵器部门是什么关系?

答:地方军工厂是地方军事工业,是省、直辖市和自治区领导、管理的地方国营企业,是国家兵器工业的组成部分。在行业管理方面,由国家第五机械部(后改兵器部)业务归口。地方军工厂的主要任务是生产团以下的轻武器和弹药,装备地方部队和民兵,也供应野战军。

五、“小三线”建设历经20余年,其中“文革”时期就是十年,在这十年中,“文革”对“小三线”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答:由于当时国际形势的严峻,战争迫在眉睫,党中央、毛主席多次指出,三线建设要抢在战争爆发之前建设好!各省、市、自治区领导十分重视,当即成立了“三线建设领导小组”,或称“战备领导小组”、“国防工业领导小组”等组织机构。这些领导小组的正副组长大都由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如:山东省战备领导小组组长是省长、省委书记处书记白如冰,副组长是济南军区副司令杨国夫等;上海市国防工业领导小组组长是市长曹荻秋,副组长是副市长宋季文。

这些身经百战,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重大贡献的老同志,他们不仅有非凡的组织和指挥能力,同时对兵工建设也有丰富的经验。令人痛心的是,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开始,他们和下属厅、局、厂、矿、研究院所等抓三线建设的老同志,陆续被打倒。这对“小三线”建设来说是最大的损失!

六、建设“小三线”有哪些深远的意义?

答:“小三线”建设是中共中央和毛主席关于三线建设战略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当时紧急战备情况下的战备大动员,使大批军工干部和职工熟悉了在战时体制下能够迅速扩大轻武器生产能力,同时也是对企图发动侵略战争的一切敌对势力的一种威慑。

“小三线”建设改善了兵器工业的生产布局,为野战军、地方部队和民兵提供了大量轻武器装备,也为发展地方工业,开发西部地区,改变老区、少数民族、边远贫困地区面貌,支援这些地区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深远的意义。

(《“小三线”建设始末》刊于《大江南北》201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