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期●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工作

作者:李蓉


群众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根本工作,也是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发展到今天的政治基础。从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的四五万名党员,到抗战胜利的120万名党员,中国共产党是在群众的支持帮助下得到发展、增强才干,更是在群众工作中凝聚力量,组织起浩浩荡荡的抗日队伍,创建了大大小小的19块抗日根据地,形成了和正面战场相呼应、配合的敌后战场,最后迎来了中国抗战的胜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回顾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的群众工作,对我们提高认识,加强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党的执政党建设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很有启示和帮助。

充分认识发动、组织广大群众参加抗日战争的重要性

中国的抗战,面对的是军事经济实力相当强大的日本帝国主义。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必须广泛动员一切抗日力量,才能众志成城,形成抵抗侵略的万里长城,形成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组成抗击侵略者的铜墙铁壁,争取抗战胜利。这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和强烈愿望。因此,动员群众参加抗战,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项基本任务。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不久起就确定了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纲领和任务。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也是首先号召和动员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参加抗战。因此,中国共产党在1935年的八一宣言中提出、在同年召开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明确地提出:“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1937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洛川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的路线。

为此,中国共产党人在抗战时期开展了广泛的群众工作。包括张学良领导的东北军、杨虎城领导的西北军,还有山西阎锡山的晋军,包括国民党的中央军,地方军阀如桂系、粤军、川军、黔军、滇军等上中层人士,只要有可能,中国共产党都不计前嫌,争取团结一致,共御外侮。在国民党统治区,主要是在长江局和南方局具体领导下开展广泛的群众工作,宣传抗日、团结、进步。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动员和组织各界爱国人士、青年、妇女等,投身抗战。在沦陷区,也尽可能发动组织爱国力量,同日本侵略者作斗争,收集情报、为根据地提供物资等等。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工作非常广泛,真正体现了全面抗战的路线。

虽然群众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但是,党内仍有同志对群众工作不重视,表现为自由主义的一种现象,便是毛泽东在1937年9月7日写的《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中所批评的:“见群众不宣传,不鼓动,不演说,不调查,不询问,不关心其痛痒,漠然置之,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把一个共产党员混同于一个普通的老百姓。” 这是自由主义的第七种表现。可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始终重视党的群众工作,注意对影响群众工作的错误倾向进行批评和指正。

抗日战争期间曾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的陈云,1939年11月在了解华北几个地区的情况后指出:“我与华北六个不同地区做党的工作的同志谈话以后,觉得华北工作最弱的一环,是群众工作。这不但是华北的问题,也是华中、华南、其他战区和敌占区的问题,是全国一切地方的问题。要使抗战前进一步,要使我们党的工作前进一步,问题的根本,在于开展群众工作。这是目前地方工作的中心”“充分发动群众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关键。”

陈云深刻地论述了党和群众的关系,强调党要巩固,就不能脱离群众。“历来的经验证明,没有一个脱离群众的党组织是巩固的。一切脱离群众的党部,都是最不巩固的党部。”所以,只有党与群众密切联系,只有党的支部真正成为群众核心的时候,那个党才是一个巩固的党。

党在群众中要有政治威信,要成为领导核心,就要在群众工作上狠下功夫。陈云发现,许多党支部不讨论群众的切身问题,这是很大的不足,必须努力克服。陈云注意总结党在华北地区的战争环境下开展群众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对于各地工作很有指导意义。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共产党应该如何开展群众工作

群众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根本工作,也是共产党的胜利之源和立党之本。群众工作千头万绪,究竟应该从哪一点做起呢?究竟应该采取何种方针,才能变薄弱的狭小的群众工作为真正广大的群众工作呢?陈云指出:“不是别的,就是在党的领导之下,从维护群众自己的利益出发,从群众内部去发动群众斗争,把群众团体自下而上地建立起来。”

发动群众为自己利益而斗争,群众在斗争过程中就会体验到,自己的力量就是团结和组织,群众团体也就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健全起来,成为真正群众自己的团体,群众领袖才会真正涌现出来,群众的抗日积极性也才能提高。

要发动群众,必须改善群众的生活和地位。经验已经证明,哪个地方群众的生活改善了一些,群众就更加积极了,群众团体就更有组织了。如果哪个地方没有注意改善民生,或者虽有改善民生的法令,但实际上没有实现,群众就照旧起不来。凡是群众起来了的地方,汉奸的活动就要少些,也易于制裁些。所以为了对付汉奸,也要依靠群众的力量。

要依靠群众才能改善民生,而实现改善民生的方针,也要依靠群众自己起来奋斗。具体说来,就是要动员乡村一级的各种组织,首先是党的支部,深入各个阶层的群众中去,经过群众的讨论和决定,经过群众的斗争和努力,去实现减租减息的法令,实现那些今天可能实现和必须实现的广大群众的迫切要求。地方党组织如果不关心群众的生活,不为群众的切身利益而斗争,置群众的痛痒于不顾,而要开展群众运动,要群众热烈起来与党与政府与军队一道艰苦奋斗,这是不可能的。

要把解决群众的切身问题,列入地方党组织的经常议事日程。解决群众切身问题办法从哪里来?还是要到群众中去找。“不应该而且不可能有固定的方案,必须看当时当地的情况”。“解决群众切身问题的办法,必须在群众中去讨论,到群众中去找寻。因为只有群众才真正了解他们自己的问题,只有在群众中才能讨论出在当时当地解决问题最适当的办法”。地方党组织,只有收集了群众的意见,才能作出很好的决定,否则是不可能的。共产党员“每天都是民众的教师,但又每天都是民众的学生”(毛泽东语)。共产党员要领导群众,就必须首先向群众学习。三个臭皮匠,凑成个诸葛亮。离开群众,世上是没有什么诸葛亮的。群众有许多实际问题摆在我们面前,这些问题解决得好,群众会更信仰我们党,我们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就越来越高。

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时刻把群众作为争取抗战胜利的关键。这也和国民党形成了巨大差别。国民党“政府的措施中,没有一件是号召和组织民众起来参加保卫衡阳、保卫西南与西北的”。一切大好河山,都由国民党包办,不要人民干预。“一切问题的关键在政治,一切政治的关键在民众,不解决要不要民众的问题,什么都无从谈起”。(毛泽东语)

中国共产党开展群众工作的几个特点

一是共产党员身体力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是中国共产党开展群众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东北,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抗战,从最初派党员干部到义勇军等抗日武装力量中做工作,到1936年组建东北抗日联军,始终坚持艰苦卓绝的对日作战。

二是注意克服一些错误观念。当时有些地方名义上“组织”了,但还未“起来”,实际没有组织。“妇女是群众运动中巨大的力量,哪个地方妇女已经发动起来,这个地方的群众运动就深入了” 。1939年2月20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专门做出《关于开展妇女工作的决定》。这对克服一些干部“女人无用”错误观念的影响很有针对性。陈云指出,连自己老婆都看不起,说服教育不了,那还说什么领导民众、组织民众呢?

三是以人为本,关心群众的切身利益。陕甘宁边区地处交通不便、经济文化落后的黄土高原,自然条件恶劣,人民群众连吃饭和饮水都很困难,卫生自然无暇讲求。边区的卫生防疫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局面:人民群众在封建地主和军阀势力的黑暗统治下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很多人早已种下病根,患有慢性病如肺结核、心脏病。同时,一些封建迷信和不卫生的现象与习惯在民间流行。如平时不洗澡,不洗脸,不常换衣服,有了病也不找医生看,而是求神拜佛,求老天爷保佑。妇女生孩子时要坐灰土,坐三天,不许躺下,不许睡,不吃鸡蛋和其他营养品,光喝米汤。小孩子生下后,脐带是用嘴咬断的,或是用高粱秆皮或碎瓦片割断的,孩子喂奶也不规则,老是闷在窑里不敢晒太阳,常有营养不良、痢病、寄生虫和肺炎等病。以往的反动统治者只知道搜刮老百姓,根本没有设立民众医疗卫生设施。西北地区天气干燥,也使得病疫增多,以致陕甘宁边区的人口生殖率虽然不低,但死亡率却也很大。疾病与死亡威胁着广大群众。陕甘宁边区成立以后,在改善人民卫生医疗条件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但因各方面条件的限制,150万人口中,仅有中医1047人,在机关、部队的西医270余人。医护人员缺乏,药品十分稀少。党中央和边区政府千方百计克服困难,为人民服务。

四是有高度的责任感。1944年1月至4月中旬,延安疫病流行,共死市民108人。边区的卫生医疗条件差,很难在短期内完全遏制。1944年5月24日,毛泽东出席延安大学的开学典礼并讲话指出:“近来延安疫病流行,我们共产党在这里管事,就应当看得见,想办法加以解决。”这段朴实的话语,是一种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的体现。既然肩负着这个“管事”的责任,就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关心和重视一切和人民群众利益有关的事情,这也就是今天所说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人民服务,不能只是口头上说得好听,实际上却对人民的疾苦视而不见,恨不得推诿了事。毛泽东提出中西医团结,建立统一战线,多培养医疗卫生人员,进一步推动了边区卫生防疫工作开展。同年11月,陕甘宁边区召开文教大会,明确规定今后卫生医药运动的四项要务是:开展群众卫生运动、普及医药、改造巫神、改进牲畜管理。

五是关心群众的日常生活,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心上。1944年8月,毛泽东在同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吴满有交谈时说的一番话,也值得回味。他说:今年雨水多,入伏以来,我就担心下雨,怕庄稼受损失。还说陕甘宁边区的农村要在几年里做到:每家余一年粮,拴一犋牛,扶育一百棵树,建一个厕所,掏一口井,每人还要识一千个字,而且每乡要有一个合作社,一个铁匠炉,一个民办小学,一个医务所,一个秧歌队……大家都要过丰衣足食、健康快乐的生活。所以,党的区委、支部、小组的一项经常议事日程,应该是研究本区、本乡、本村群众的切身问题。群众的情绪如何,有些什么困难,有些什么要求,如何解决,都是地方党部,尤其是区委和支部,应该严重注意的。

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成熟并形成体系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的实践经验,也逐渐升华和概括为理论,形成群众路线,并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1945年4月,毛泽东概括共产党的三大作风:“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和人民群众保持紧密的联系,是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政党最重要的区别之一。毛泽东指出:“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懂得,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

刘少奇在中共七大所作的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强调:“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组织路线。这就是说,我们党的一切组织与一切工作必须密切地与群众相结合。”党的群众路线,具体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质决定了它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中共七大党章,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同时也把党的群众路线提升到全党必须自觉遵循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者为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