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期●老区采风●

养殖创新利村富民

——吴德本养殖创新纪实

作者:史昌源 吴敦和 戴保根


远近闻名的鸭王吴德本系扬州江都人。他1997年创办水禽养殖合作社,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社员从8名发展到152名,养鸭从4万只发展到2013年113万只,年产蛋2000多吨,蛋禽年销售额过两亿元,带动了523人就业,152户社员家家建楼房、户户达小康。合作社获得江苏省“四有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称号,更可喜的是2013年他以养禽基地搬迁为契机,又成立了德本生态农业公司,建成了1100亩高标准鳜鱼苗繁育基地,成功地繁殖鳜鱼苗2000万尾,被国家农业部授予“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称号。

今年68岁的吴德本原是邵伯渔业队的渔民,16岁随父到外乡养鱼,重返邵伯定居后在公路村承包140亩水塘养鱼。1991年有三个浙江绍兴人到邵伯南塘养蛋鸭,这使精明的吴德本眼前一亮,心想浙江人数百里到这里养鸭,可见养鸭前景广阔,我何不也跟着养鸭。那时他对养鸭一窍不通,便向浙江人请教,但浙江人不愿告诉他养鸭技术和购苗鸭地点。这丝毫没有动摇他养鸭的决心,经多方打听,终于知道了购苗鸭的途径,于是购进了4000只苗鸭。不懂技术,他就向内行请教,在实践中摸索。但第一年由于给苗鸭打防疫针方法不当,死去200多只,外加借了30万元高息贷款,忙了一年,亏损4万多元。但经过一年探索,他初步摸到了养鸭的规律,增强了信心。第二年镇领导帮他排忧解难,区老促会支持了5万元流动资金,他扭转了亏损,还盈利6万多元。

2001年底,在区镇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吴德本正式成立了“德本水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吸收48名社员。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在运营中坚持统一采购苗鸭、饲料、疫苗药品,统一销售蛋品和及时淘汰老鸭,让社员集中精力提高饲养水平,增加经济效益。合作社聘请镇兽医站为技术指导,组织25名专业人员,定期为鸭打针防疫和喷消毒药液,数年来未有疫情流行。合作社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实行鱼鸭混养、鸭粪喂鱼,鸭吃小鱼、小虾、螺蛳和水草,做到不同生长阶段(苗期、青年期、产蛋期)采用不同的配料和管理方法,从而保证了鸭禽生长和蛋品产量、质量。多年来,通过合同订购、电话约购和网上销售,蛋品除销本省高邮、泰州,还销往湖南、浙江、山东,甚至远销到意大利等国家。

正当鱼鸭混养产销两旺的时候,他收到了因南水北调,鸭场总部需要搬迁的通知。吴德本父子决定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发展水产养殖。为此,他们做了三件事:一是建鳜鱼苗基地。在地方政府的帮助下,他们在新建村以700元/亩的价格流转了1100亩低凹地和废沟塘,动用十多台挖土机施工两个多月,建成了50多个鱼塘,同时购置了有关的设备。二是学鳜鱼苗培育技术。他们父子除从电脑和书本上学习外,还先后五次去广东,专门学习鳜鱼苗的繁殖方法,并且以高薪从广东聘请了一名技术人员住场指导。三是攻鳜鱼培育难关。他们从洪泽湖引进了1000多公斤鱼种,掌握了公、母鱼种的配比和受精等技术要领。但第一批产籽没有成功,原因是水温和水质有问题,药物催产也失当。随后,他们调整水温,改变水质,适时催产,终于攻克了顺利产籽、按时开口吃食,以及鳜鱼苗的饵料鲮鱼和银鱼的同步繁殖等难题。经过半个月左右精心喂养,鱼苗成功上市。除本区乡镇养殖户外,泰州、南通,以至于安徽、山东、上海的客户也纷纷上门求购。由于价格合理,加上饵料配套,2013年销400万尾,2014年销售猛增到2000万尾,尚供不应求。鱼苗和成鱼的总销售额达3000万元以上。

一年多年来,通过开发,一片片杂草丛生低凹地和废沟塘,被改造成了一个千亩规模的现代化养殖场,村每年增加20多万元集体创收。吴德本还捐资20万元帮助家乡村新建了一条300多米的水泥路,为村民改善了交通环境。养殖场还吸收了30多个农民工在场工作,年人均工资5万多元。在销售季节,鱼池旁边车水马龙、客户成群,带动了镇村三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