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功是浦东党的第一支抗日武装的组织者。
吴建功,又名吴中杰,1911年出生于大团镇东吴家宅(庙西)一个中医世家。他和三个兄长(吴有斐、吴建良、吴建星)先后跟着父亲学习中医。但吴建功受大革命影响,放弃学医,立志以教育救国,1925年考入南汇简易师范学校,开始接受进步思想,对“中国共产党领导、谋求民族解放事业”逐渐有了认识,后由陆应珍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简师毕业后,他先后在陈家店、开智等小学任教,同时积极参与党的地下工作,宣传党的革命主张,揭露旧社会的黑暗和反动政府的腐败。
1930年8月,南汇泥城农民暴动失败,领导人中有的牺牲,有的被捕,有的撤离。吴建功参加了暴动的准备工作,身份虽未暴露,但自1931年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陷入痛苦之中。1935年初,吴建功和蔡志伦等一起组织了进步群众团体“社会科学研究社”,宣传革命理论,择机寻找党组织。当年末,“研究社”遭到破坏,吴建功被人告密,遭国民党逮捕,被关押一个月。期间,吴建功始终不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更没涉及其他同志。保释出狱后,吴建功继续在开智小学任教。
“七七”卢沟桥事变和上海“八一三”抗战爆发,进一步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正在苦苦寻找党组织的吴建功受到极大鼓舞。他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全国人民动员起来,武装起来,参加抗日”的伟大号召,在泥城一带筹建地方武装。他变卖了自家的田地及妻子的陪嫁饰品,动员亲戚筹款购买枪支弹药,建立起近20人的浦东第一支抗日武装——泥城“抗日保家卫国团”,吴建功自任队长。他深知,队伍要提高素质,一定要军政兼备。后党组织派遣,从中央军校武汉分校参加南昌起义后回上海的周大根到泥城工作。
这年底,吴建功与周大根、姜文光、姜文奎、陈文祥等一起,进行抗日救亡活动,同时扩编队伍,创建“南汇县抗日保卫团第二中队”(简称“保卫二中”)的番号,周大根、吴建功任正副中队长,姜文光为政训主任,郭毅为参谋长,姜文奎、陈文祥为政训员。仅半年时间,队伍迅速发展到200余人。
1938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军调动1000多兵力,从周浦、祝桥及奉贤南桥据点出发,向南汇东南部大举“扫荡”,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沿途的国民党“忠义救国军”闻风而走。日军14日占领了新场,15日抵达了大团。15日下午,周大根率部向东南沿海撤退。16日周大根等28名指战员在“汇角战斗”中壮烈牺牲。周大根牺牲后,吴建功继任了“保卫二中”中队长。他们掩埋掉烈士的忠骸,安置好伤病员,把队伍转移到民福乡等地,并积极组织统战活动,想方设法筹措经费,补充武器弹药,重整旗鼓。
1941年6月,吴建功随中共领导的5支队一部与浦东工委控制的伪50团一部南下浙东开展工作,先后任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第四支队支队长、三北自卫总队政治部主任、后勤部长等职。1944年5月,吴建功任慈溪、余姚办事处主任、县委党团书记,为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作出了贡献。
1944年11月,吴建功任中共浦东工委委员。1945年2月,浙东行署委任吴建功为南汇县县长,从部队转入地方工作,建立政权,搞好经济,支援前线。正如朱亚民同志《我与浦东抗日游击战》一书中评价的:“南汇县县长吴建功搞了一个县级班子,大力加强地方政权建设,成立了县警备中队,先后在南汇各区成立区政府,基层党支部迅速组建和发展起来,农会、妇救会等群众团体相继成立,形成了很大的声势,它为后来淞沪地区我党政治、军事力量的新发展奠定了基础。”
1948年底,吴建功任浦东解放总队总队长兼政委,后任浦东工委书记。1949年5月13日、14日,组织群众配合人民解放军解放奉贤、南汇、川沙三县,随后迎来了上海解放。1949年7月,他被任命为江苏省松江专区第二副专员、地委委员兼江苏省松江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不幸的是,吴建功于1951年2月含冤去世。1982年,中共江苏省委为其平反昭雪,恢复名誉。他的一生虽然短暂,然而他对党忠诚、信念坚定,他的身上展现出一位革命战士的品格和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