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期●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南侨女机工白雪娇

作者:

1939年,中国半壁江山沦陷,滇缅公路成为唯一物资大通道。当时急需大批汽车司机与机修人员,3000多名南洋华侨为此而归国参加抗战,他们就是著名的“南侨机工”。当时回国的女机工一共只有4人,白雪娇就是其中1位。

祖籍福建安溪的白雪娇,当时在马来亚槟城协和华侨学校当教师。她得知“南洋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发出通告,征募华侨机工回国服务抗日运输,她恐怕父母不会答应她参加华侨机工,就瞒着父母,化名施夏圭报名应征。

1939年5月18日,槟城、霹雳、吉打三埠的华侨机工,在槟城集中准备出发。他们所经过的地方,各商店都挂着欢送横幅,以壮勇士。热心的男女老少侨胞成群结队,来到槟城头条路欢送华侨机工,一时人潮汹涌,万头攒动,华侨机工排成队伍踏上征途。

白雪娇临出发之前,给父母留下一封激情动人的告别信。

亲爱的父母亲:
别了,现在什么也不能阻挠我投笔从戎了,我知道父母亲一向是明情达理的,对子女的行动,是不会有异议的。我之所以不别而行,这是女儿勇气不够的缘故,因为骨肉之情,总是难免的,我深恐突然提出这意思,母亲一定会激动而流泪的。我虽然是立志报国,为了这天生易感动的弱质,或许是会被私情克服的,所以为补救这劣点,只得硬着心肠,瞒着你俩,走了,我知道,母亲是会因此伤心一场,但是我相信,父亲是不会因此而责怪女儿的,相反的,一定是引以为荣的事。

走之前,我是难过极了,在每分钟内,我的心起着往复数次的矛盾冲突,家是我所恋的,双亲弟妹是我所爱的,但是破碎的祖国,更是我所怀念热爱的。所以虽然几次的犹豫踌躇,到底我是怀着悲伤的情绪,含着辛酸的眼泪踏上征途了。

这次去,纯为效劳祖国而去的,虽然我是社会上一个最不注意的虫,虽在救国建国的大事业中,我的力量简直是够不上“沧海一粟”,可是集天下的水滴而汇成大洋。我希望我能在救亡的洪流中,竭我“一滴”之微力。

亲爱的双亲,此去虽然千山万水,安危莫卜,是不免凄惨心酸。但是,以有用之躯,以有用之时间,消耗于安逸与无谓中,才是令人哀惜不置的,因为生活就是斗争,尤其是在祖国危难时候,正是青年人奋发效力的时机,这时候,能亲眼看见祖国决心斗争及新中国孕育的困难。自己能替祖国做点事,就觉得此是不会辜负了。
现在你俩所可怀虑的不是我,而是弟妹的读书,他们太不懂事了,把上学校当作消遣,这是需督促教导的,因为“玉不琢,不成器”。

女儿是不孝的,望双亲宽怀自慰,善自珍重。临行匆匆,谨留此作别,后会有期。

叔父母均此,恕我不另。最后,敬祝健康。

女儿  雪娇  留书

廿八年(1939)五月十八日

在抗日战场上,南侨机工迅速成为一支重要力量,一度担负了滇缅公路上近一半的物资运输任务。但艰苦的生活条件、日军的轰炸,也先后夺走了1000多位南侨机工的生命。在此期间,白雪娇等4位女机工多次要求到最前线,都没有得到同意。在邓颖超的建议下,白雪娇转赴成都就读齐鲁大学,并参加了大学生抗日宣传队,徒步从川北走到陕西,宣传抗日。

抗战胜利后,1946年白雪娇回到马来亚,参加当地反对殖民主义的革命活动,并成为一所小学的校长。1949年10月1日,白雪娇带着老师,根据报纸上的照片,动手做了一面五星红旗,在学校里升起,这也是马来亚槟城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

1951年白雪娇再次回到祖国。不久后,她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进入广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工作,直到退休。

当年白雪娇的家书被马来亚的中文报纸刊登后,激励了无数华侨投身祖国抗战大潮。如今,那份留下来的“抗战家书”,不仅永远铭刻下了那段烽火岁月,也记下了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南侨机工”的拳拳赤子心。(泉州新四军研究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