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美军扭转了在太平洋战场的劣势,日军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渐显败相,日军的海上补给线被美军封锁。日本急需打通日本本土与东南亚之间的联系,调动了51万大军发动了豫湘桂战役。许昌战役就是豫湘桂战役的一部分。
许昌位于河南省中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三国以来便有兵都之称,为兵家必争之地。这座千年古城正位于日军所要打通的平汉铁路上,一场大战不可避免。1944年4月底,日军攻陷尉氏、新郑,兵锋直指许昌。日方参战部队为日军第12军主力,包括第37师团、第62师团、第7混成旅团,以及坦克第3师团1部、第27师团1部,合计7万余人。抗战进入后期,日方失败已是大势所趋,由于国军上层普遍存在“等胜利”的思想以及情报失误等原因,并未预料到日军在此次战役中会投入重兵。当时驻守许昌的只有国军吕公良部新编29师的85、86、87三个步兵团和一个补充团。其中86团参与了郑州战役,损失惨重,基本失去了战斗力;而补充团则是由并未受过专业训练、没有实战经验的当地壮丁构成。即使加上补充团,许昌守军也只有3000余人。在许昌陷入敌人围城的绝境时,准备驰援许昌的汤恩伯部29军在途中遭到了日寇的进攻,无法及时给予援助。而汤恩伯所属的87军也在许昌附近,但汤恩伯为了保存实力舍不得投入战场。在没有支援的情况下,新编29师并没有畏惧。
1944年4月24日,新编29师师长举行了许昌军民誓师大会,吕公良师长激昂地说:“守土抗战,保家卫国,人人有责。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们要有必胜的信念,要有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参会的许昌军民齐声高呼:“奋勇杀敌,精忠报国!”
4月28日,日军下达了进攻许昌的命令,首先向北门发起进攻,遇到了极其顽强的抵抗。日军发现北门防守严密,不易攻破,于是改变战术,利用人数优势迂回攻击东、南、西门。4月29日早上6点,日军调来大炮炮击南门、西门。新编29师补充团与日军37师团在城外交火,子弹打尽就使用手榴弹同敌人拼杀,手榴弹扔完,就上刺刀接着拼。但毕竟兵力少、火力弱,被日军攻上了外围阵地。补充团团长刘耀军拉响了手榴弹与几个日寇同归于尽。
4月30日凌晨5时,日军一部进攻俎庄前哨基地。国军守军在连长欧阳步的指挥下,利用新建工事、残垣断壁和在寨外埋的地雷沉着应战,致日军数十具尸体横卧郊外,在接连打退日军4次进攻后奉命撤回城内。当时部分日军进攻美国教会医院,在拼杀中,87团9连连长孙同治身中数弹仍坚持战斗,后壮烈殉国。日军攻占医院后进攻西关,第3营营长宋发魁率部顽强抵抗,稳住了国军阵地。中午,南路日军猛攻南关。高16米、面积3000多平米的思故台,是国军在南关的一个重要基地。国军87团3营官兵利用构筑的堡垒、工事和有利地形沉着应战,接连打退日军进攻。日军见许昌守军十分顽强,于是抽调来了坦克,并用大炮炮击南关。中国守军并无反坦克武器,血肉之躯终不敌钢铁武器。守军伤亡殆尽,思故台陷落。在坦克的引导下,日军大量涌入城中。黄劲道连长在南门附近率部与日军顽强拼杀,全连无一人生还。
激战到5月1日凌晨,南门、西门先后失守。两军展开巷战,国军士兵牺牲大半,吕公良师长被迫下令突围。部下建议吕师长穿便衣突围,这样不易被日军发现,但吕师长就是不换,并说:“我身为堂堂中国军人,沙场捐躯虽死犹荣,岂能丧失民族气节,为人耻笑?中国军人就要这样:我要穿大衣,骑大马,死就死。”随后,吕师长身着整齐的黄呢将军服,骑着高头大马率部突围。由于东、南、西门都有大量日军,国军只能从北门突围。而日军早已在北门布置好伏击。吕师长率部且战且走,抵达城郊的于庄、苏沟村之间,突然遭到敌伏兵阻击。他身骑高马,奔前顾后指挥,目标显眼,敌集中向他射击。吕师长身中数弹,落马后被当地农民救走。但由于伤势过重,救治无效,壮烈殉国。国军第85团团长杨尚武、第87团团长李培芹也相继中弹殉国。黄永淮副师长在被俘后因夺枪反抗而被残忍活埋。
许昌一战,国军伤亡4000余人,不仅包括新编29师的几乎全部官兵,还包括1000余人的警察、市民志愿军等。许昌战役中,中国军民同仇敌忾,以4000兵力对抗日寇7万余人,顽强守城三天。由于敌我力量过于悬殊,最终许昌失守。但许昌一战打出了我国军人敢于亮剑、视死如归的军魂,表现了中华民族同仇敌忾、不怕牺牲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