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期●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戴家桥突围战

作者:王流林

1941年11月,从溧阳塘马之战中撤退至金坛指前镇戴家桥村的1000多名军队和地方党政机关干部,在90多名战斗人员的掩护下,与日伪斗勇斗智,突破重重包围,顺利突围到茅山地区罗村上阮一带,保留了大批骨干力量,为日后苏南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发挥了重大作用。

1940年6月,新四军主力离开苏南渡江北上,留下以罗忠毅、廖海涛为正副司令的新2支队,坚持苏南敌后抗战。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重建军部,新四军部队统一整编为7个师和一个独立旅,苏南的新四军2支队改编为新四军第6师16旅,罗忠毅、廖海涛分别任旅长、政委。1941年7月,16旅挺进茅山,逐步恢复原先的苏南抗日根据地。由于苏南抗日根据地处宁沪杭的中心,被日寇视为心腹之患,日伪多次密谋,企图一举消灭新四军16旅和苏皖区党政机关。

1941年11月28日凌晨,侵华日军第15师团调集步骑兵、炮兵3000余人并配置10余辆坦克、800多伪军对新四军16旅驻地溧阳塘马村突袭。16旅领导面对紧急情况,立即组织旅特务连和48团2营占领附近有利地形坚决抵抗,同时命令旅政治部组织科长王直率领党政军机关迅速向东转移。旅长罗忠毅、政委廖海涛指挥部队与日伪军决战,掩护机关及后勤人员1000多人向东突围,双方展开了殊死的搏斗。战斗持续了6个多小时,由于力量悬殊,新四军伤亡300余人,旅长罗忠毅、政委廖海涛和48团二营营长黄兰弟等壮烈牺牲。

上午11时左右,从塘马突围出来的16旅旅部,中共苏皖区委、苏南行政公署、茅山保安司令部及医院、被服厂、修械所等1000余人转移到金坛南部清水渎圩区,5连指导员陈浩从另一路带小鬼班突围到戴家桥。下午3时,突围队伍陆续来到金坛市指前镇戴家桥村一带,王直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将现有的90多名战斗人员临时组成一个连,利用这里水网交错的复杂地形,构筑掩体,在戴家桥死守到天黑再寻机会突围。部署刚结束,从西南东浦村一带追赶来的日伪军,就用炮火轰击戴家桥新四军阵地和村庄。半个小时后,400多敌人向戴家桥猛扑过来,在穿越开阔地带时遇到伏在河堤后面的新四军的顽强阻击,新四军在桥头用重机枪迎头向冲到开阔地的敌人猛烈扫射,毙伤敌军100多人。日伪军100多人的增援部队也被击退。

下午4时,敌人企图绕开戴家桥,向桥北迂回攻击,因被新四军识破而再次受挫。不久,敌人又一次发动正面进攻,部分敌人冲到桥头,6连排长周德利用重机枪扫射,又一批敌人倒在桥头。阻击战打了整整7个小时,敌人仍被堵在戴家桥以西。晚上10时,日伪军见天黑难以攻击,便封了路口桥梁,在戴家桥河对岸点起篝火,并用汽艇在东面的长荡湖加强巡逻,形成包围圈,等待天明发起新一轮进攻。

这时,外出侦察的溧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陈练生等回来了,他们在当地党组织的协助下,发现与戴家河相连的北河上,有一座当地老百姓垒的暗桥,桥在水下,外人不易发现。当天晚上11时,党政军机关人员开始借着夜色秘密突围,王直率旅部及党政机关在前,王胜率坚守戴家桥的人员作后卫,1000多人在敌人的眼皮底下通过暗桥悄悄穿越敌人的包围圈。队伍在敌人的篝火之间穿过,最近处只有200多米,穿过敌人的封锁线后,急行军进入大荡圩,再从九里湾的北面奔社头,天亮时全部到达罗村上阮一带。日伪军企图一举消灭苏南抗日武装及领导机关的阴谋被彻底粉碎。

戴家桥突围的成功,保留了一批火种,日后在苏南大地上点燃起了抗日的烈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