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期●青少年绿洲●

以生动的方式让孩子们感知英雄

作者:骆秀芳


爱国主义教育,如果仅仅是靠书本的简单传授,语言的生硬教育,势必效果有限。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幼儿园组织儿童观看抗日题材的电影、动画片,不仅仅是让孩子了解历史,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爱国、勇敢、有担当的健全人格。我们推荐给孩子的影片,力求有一个或者多个典型的儿童形象,小主人公的一言一行易于被儿童接受。同龄人身上发生的故事更利于他们产生同感,形成共鸣,从而愿意去学习。

电影《鸡毛信》中,河北冀中抗日根据地龙门村的儿童团长海娃,接受上级任务给八路军送鸡毛信,半道上遇见了日本鬼子和伪军,他急中生智利用老绵羊的尾巴保住了鸡毛信,并把鬼子引进山里,使得八路军全歼了敌人。电影《小兵张嘎》中小嘎子,在老钟叔、老罗叔、区队长等人引导下,逐渐成长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八路军战士。影片中海娃的机智,张嘎的英气与嘎气,已成为新中国几代人童年记忆中最生动的一部分。我们每次组织孩子观看《鸡毛信》和《小兵张嘎》,欣喜地发现他们总能被海娃和张嘎的故事深深吸引。

我们还带孩子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曲江楼”(陈毅纪念馆)、“姜堰博物馆”去参观,引导孩子去认识革命先烈不仅有铁骨铮铮的血性,更有对家国的火热感情,这种浓烈的感情,支撑了他们顽强不屈的对敌抗争。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来弘扬保家卫国的主旋律,传递爱国爱家的正能量,使他们知道:蝙蝠侠、蜘蛛侠只是远离现实的虚幻英雄,而有许多为今天幸福生活付出鲜血和生命的真实的英雄(包括儿童英雄)存在着。

为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升华孩子对人物角色的理解,我们创设区域活动空间——“故事角”,让儿童在观看革命题材影片后,凭记忆复述儿童英雄故事。我们发现孩子往往会把自己对角色的理解用浅显明白的语言完整地表达出来,而不是生硬地背诵故事。孩子在讲故事过程中,常常会随着故事的发展而流露出真情实感,当讲到敌人的阴险狡猾时会捏紧拳头;讲到小英雄深入敌人内部的时候,语速很慢,传神地表现出蹑手蹑脚的动作;讲到战斗的胜利,那种欢欣、喜悦之情更是溢于言表。我们倡导多种多样的故事讲述形式,可以一个孩子当小老师在集体面前讲述,可以两两结伴讲述,还可以我讲一段你接着讲一段来个故事接龙……总之,为每一个孩子创设讲述的机会,在讲的过程中让孩子进一步感知小英雄的成长历程。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我们给孩子教唱容易理解的《卖报歌》《红星歌》《歌唱二小放牛郎》《儿童团团歌》等革命歌曲。活动前,我们教师(或者请幼儿家长帮助)用浅显的语言把这些歌曲创作的背景和要表达的主题讲给孩子们听,帮助幼儿理解歌曲的内涵,从而情真意切地演唱。在唱《卖报歌》的时候,孩子们虽然不能很直接地感受小报童卖报的辛苦,但在我们的慢慢引导下,当唱到“身上的泥水惹人笑”时,孩子们由一开始的嬉笑逐渐地自然流露出对小报童的关心和同情。

我们的家乡姜堰是革命老区,孩提时代牙牙学语时,长辈们就喜欢哼唱《黄桥烧饼》这首革命歌曲,随着改革开放,家乡挖掘旅游资源,来自五湖四海的客人在观光游玩的同时,都喜欢捎上一份我们家乡的特产——黄桥烧饼。那么黄桥烧饼和革命的渊源是什么?老师把当年老百姓做烧饼支援新四军打敌人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很好地调动起他们学唱这首革命老歌的热情。这首弘扬军民鱼水之情的歌曲在我们的家乡可谓家喻户晓,至今仍广为传唱!

我们尝试通过看、讲、唱、演、玩等孩子喜欢的直观生动的教育手段,将革命传统教育融合进对学龄前儿童的整体教育之中,寓教于乐,引领他们走进70年前那段艰难岁月,熟悉我们可爱的家乡,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让爱国爱家的情怀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