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期●老区采风●

“上访村”变为“小康示范村”

——兴化市联溪村党支书王剑带领村民摆脱贫困

作者:戚兴林


新官上任伊始,王剑召开村民会议,会场上,叽叽喳喳,七嘴八舌,成了一锅翻滚的“腊八粥”。 他才开口说了几句话,就被人大声打断:“你不用说了,准是来我们村镀金过渡的,任期满后你屁股一拍走人了,农民拿不到承包钱找谁去要饭吃?”

面对责难,王剑从口袋中掏出一张10万元的存折,大声说:“请大家放心,这第一次土地流转的面积是180亩,承包金10万元。这存折上的10万元,作为抵押款。这是留给我女儿上大学的费用,我把它押到村里,如果承包款不能兑现,我就用这10万块来赔偿你们的经济损失!”

他这番掏心窝的话语和10万元的存折,终于融化了村民们心中的冰结,赢得了村民们的一片赞誉。最终,450亩标准化鱼塘以每年每亩880元的金额承包出去,村级经营性收入每年达58.7万元,村民人均收入增加了400多元——在事实面前,村民们对自己的村官开始有了信任。

过去有着“上访村”之称的兴化市沙沟镇联溪村,经济基础薄弱、自然资源匮乏、矛盾相对集中,村支书像跑龙套似的,换了一茬又一茬,王剑已是第28任村支书了。

联溪村既不靠交通要道,又不近发达乡镇,有的是河港交汇,荒草丛生,一片片高过人头的芦苇和一汪汪浩瀚的水荡。先天不足的地理条件,一直制约着其经济发展。

王剑的头脑很清醒,他进村以后,便根据村情果断地明确工作思路:“靠水吃饭”——他思考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将大片荒芜的地块和收成很低的经济田经过整合后承包出去,以此增加村民们的收入,于是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在群众的赞叹声中,王剑和村干部们并没有满足。他们认为,要彻底摘掉贫困帽子,必须打破固步自封,走出去取经——王剑了解到大营镇联镇村村民种植红皮洋葱走上了致富路的消息后,马上又改弦更张,将村里的几十亩田地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通过流转方式,租赁给他人种植红皮洋葱,再增加土地的收益。

联溪村地少人多,而周边地区水面宽广,养殖业发达,组织一批专业捕捞队伍,这也是让村民们走出贫困的一条生财之道。于是,一个百名村民参与的打捞队伍便应运而生。他们纷纷购置渔具,哪家有捕鱼的差事,只要一说,就可随时张网捕捉。捕鱼在凌晨四五点钟就开始了,这样做虽然辛苦,但随捕随卖活蹦新鲜的鱼,市场价格也高。

捕捞队每人每天100元的劳务费,外加每张网每天付费100元。老捕捞队员陈全利自豪地对人说,“通常养鱼大户们会在秋冬季节向捕捞队预约捕鱼,一年忙个两三个月,每个捕捞队员最少能挣上万元,红花花的票子一到手,一家人看了挺开心的!”

王剑的种种举措,终于打通了村集体收入低下的瓶颈,他们在一步步地向着摘掉贫困村帽子的途径探索。 随着村里债务的渐减,联溪村的村民对王剑的信任度空前提高。在村集体经济有积余后,王剑下决心解决群众反响强烈的环境问题,清除了82处猪圈、茅坑、灰堆和草垛,同时利用村庄中心的废沟、废地建起了两座凉亭,一处休闲广场。此外,他们还投资13万元建设了通村大道,并新建了360米长的田间硬质化道路。

如今,人们一走进联溪村,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片美丽的风景,让人赞叹不息,给游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王剑,这位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好干部,被兴化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兴化市2013年度人物”“兴化市优秀共产党员”;联溪村被推荐考评为“泰州市创建小康示范村”、泰州市“绿色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