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期●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战利品:共产党能打鬼子的证据

作者:本刊特约记者 赵征南

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了,谁更能打鬼子?八路军新四军究竟能不能打鬼子、打了多少鬼子和伪军,仍在网上热议着。有争议其实并不奇怪,如今大多数中国人,都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年代。但要是现在不说清楚这个话题,就怕到抗战胜利80周年、100周年的时候,要说清楚就更费劲了。

日前,记者就此采访了军旅作家余戈。

阎锡山的兵羡慕八路手里的“三八大盖”

本刊特约记者:两军作战谁获胜,最好的铁证就是“战利品”。八路军打鬼子,也应让战利品来说话。

余戈:我爷爷辈的老人里,有不少是打过鬼子的老兵。他们凭借“小米加步枪”终于打赢了仗,常常跟我念叨鬼子装备的精良。这是老兵的思维。政治家关心大事,老兵更在意细节。尽管他们以低劣的装备战胜不可一世的日寇,但对从鬼子那儿缴获的“三八大盖”“小钢炮”“王八盒子”等,也真是爱不释手。

陈赓、许世友等将军,都曾把缴获的日本军刀收藏起来作纪念,后来许多都交给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而从朱德、彭德怀、左权等在抗战时期留下的照片中,可以看出他们很多人都穿过缴获的日军黄呢子大衣。回顾抗战历史,重新翻看这些透着硝烟味的老照片,仿佛看到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前仆后继的身影,仿佛感受到这些中华民族优秀儿女同鬼子浴血拼杀的场景与精神,仿佛目睹了胜利的豪情与喜悦。

本刊特约记者:同样的战利品,在不同的军队是否有不同的观感?

余戈:时任中国远征军第11集团军总司令的宋希濂曾有一段记载,日机在远征军的阵地误投了4个降落伞,“在我司令部的二十几个美国人高兴坏了,他们没有要别的,就把4个降落伞全要去了,每个人分一块保存着。我曾问过这些美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这些东西,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我要拿回去挂在家里的客厅里,请亲友们来参观,这将是我一生最光荣和最愉快的事儿。’”

国民党高官感到新鲜:美国军人怎么这么喜爱战利品?

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倒是十分理解。因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对缴获鬼子的战利品同样有种特殊的感情。不同的是,在八路军与新四军战士的眼里,多缴获鬼子一杆枪,就意味着多打死了一个鬼子,并且在下一次的战斗中,还可能因为多了一杆枪能再多打死几个鬼子。仗打完了,打扫好战场,仔细搜缴鬼子的武器装备,这被八路军与新四军当成最要紧的事儿。

我曾向1942年参军的老八路杨水保特别求证一个问题:八路军跟“武士道”熏陶出来的鬼子打战,是弱在战斗精神上,还是武器装备上?老人不容置疑地回答:“鬼子不怕死,我们更不怕死,就是装备不行。”

杨水保当时在129师385旅769团当侦察兵,他说自己参军两年时还连支枪都没有,平时就是两颗手榴弹用绳子拴着,挂在脖子上,执行便衣侦察任务时则掖在衣服下面。

那时候打仗,枪响以后八路军战士就渴望尽快冲到敌人跟前去,因为拿着枪的战士也不过20多发子弹,只有靠近了用手榴弹来弥补远距离火力的不足。当时,只有手榴弹可以靠自己土法制造,打仗的时候还专门有人提着装满手榴弹的篮子跟在战士身后输送。这还是八路军的主力部队,至于民兵、游击队的装备那就更差了。

平型关一仗,让八路军威名远扬。老百姓开始传说:“八路军真能打啊!看看那一大堆缴获的战利品。”

那时候,国民党军队的许多官兵虽然号称作战英勇,但这种结结实实的歼灭战打得并不多见。在山西战场上,八路军几次胜仗下来,阎锡山的兵看到八路军战士身上的黄呢子大衣和手里的“三八大盖”都羡慕不已。

仗打到这种地步,就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战士们而言,根本没有什么怕不怕和敢不敢打鬼子的想法,战士们整天琢磨的就是怎么才能打上一仗,怎么才能从鬼子那里缴支枪,给自己也换上杆“三八大盖”神气神气。

八路军到武汉去展览战利品

本刊特约记者:看来,这些战利品不但有军事上、物质上的意义,还直接鼓舞了民众和士气,宣示了八路军的胜利,有着无可辩驳的政治意义。

余戈:八路军将领显然也注意到了战士们对武器的渴望以及武器对士气的激励作用。从平型关大捷开始,对缴获的战利品进行展示,在八路军那儿开始被当成大事。每次打胜仗后,八路军都会把战利品集中在一起,办一个展览,开一次大会,拍一些照片。为了回应一些国民党将领对八路军“游而不击”的指责,八路军总部甚至将一些战利品运到武汉展示:“游而不击”能缴获这些东西吗?

杨成武将军在回忆录《敌后抗战》中提到,1940年5月晋察冀军区一分区曾经举办了一次检阅大会,会上就有一个大型战利品展览,这是出自前来抗日根据地考察的民主人士李公朴的建议。举办这样的活动,对全国老百姓而言,就是要告诉他们“八路军到底能不能打”;对八路军官兵而言,就是要告诉他们“鬼子没有什么了不起,只要讲究战略战术、听从指挥、勇敢战斗,一样能把他们消灭”。

对此,《陈赓日记》中也有过多次记载。有一次,他写道:“我陈列战利品、日本俘虏兵,号召力最大,深闺中的三寸金莲少女、走着八字步的老太婆,都来争看日本人。”还有一次记载,该部在纪城开战利品展览会,参观群众很多。有国民党军某部官兵观看后,愤言他们不能积极抗战,十分羞耻,并登台说:“我们的部队到哪里去了,为什么只有八路军有战利品展览?要质问我们的长官。”

说到“能打”的八路军,陈赓将军指挥的129师386旅,绝对是支劲旅。著名的教育家吴伯萧1939年曾在《夜摸常胜军》一文中,写到该旅772团的战斗缴获情况:“经过了长生口的处女战,经过了两战七亘村,经过了被敌人也称为‘典型战术’的神头岭战斗,与截击敌人180辆汽车、焚毁93辆的响堂铺战斗,‘土包子’眼界可就开大了,世面也见得多了。每个人身上,不是呢大衣皮帽子,便是三八式步枪、翻毛皮靴或者黄呢军毯……战士们差不多每人都有一支自来水笔……惯于打胜仗的这支部队,军火不专靠我们后方的供给,零星用物也多是敌人送来的。他们将敌人叫做‘供给部’哩。往往正需要些什么的时候,敌人就送到跟前来了,只要挑选一个好时辰去领取就是。‘没有烟吸怎么办?’‘不要紧,下次战斗回来,我请你吸日本天皇御赐的香烟’……”

战利品越缴越多,八路军与新四军部队指挥员的个性气质也开始体现在战利品的展示活动中。

八路军新四军的武器清一色成了“日式装备”

余戈:在一张照片中,386旅的战士们穿戴着神头岭伏击战缴获的日军狗皮帽子和呢子大衣、牛皮军靴,拄着崭新的“三八大盖”步枪,胸前挂着八路军特有的干粮袋,这样的装扮也只有陈赓所部才“秀”得出来。陈赓洒脱不羁的个性,使得他的部队也带着几分独特气质。“百团大战”第一阶段,386旅攻坚作战打下了榆社城,陈赓还留下了一张戴着日军战斗帽、拄着日军战刀的照片,聊作纪念。

有一张反映个人缴获战利品的照片给人印象深刻:田野里,一位八路军干部腰插驳壳枪,右肩扛着3支上了刺刀的日军“三八大盖”步枪,左手拎着一挺日军“歪把子”轻机枪,简直是一副“战神”形象。尤其是他憨厚的脸膛,和略微歪戴的小帽,更是让人感到生动亲切。此人名叫李永生,为晋察冀军区三分区2团1连连长。照片是在“百团大战”中三甲村战斗结束后所拍。那次战斗由一分区司令员杨成武统一指挥,一举全歼了东团堡和三甲村两个日军警备队,是战后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撰的《华北治安战》一书承认的“玉碎”作战。

大家都知道八路军120师359旅开垦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有功,殊不知这支王震指挥的劲旅也是作战的主力,缴获的战利品很多。当年留下的数张该旅战利品展览的照片,其中3张分别有毛泽东、王稼祥和王震的题字。毛泽东的题字很简单:“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九旅之胜利品”,洋溢着胜利的喜悦之情。

王稼祥的题字内容与前者基本相同,只是在照片中战利品一侧站着一位军装外面裹着皮大衣、神情谦逊的人,那正是旅长王震。王震的题字能让人看到八路军是如何发展壮大的:“抗战中夺获倭伪武器马匹组成之骑兵,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九旅王震”。须知,在改编初期八路军是没有骑兵建制的,正是战场缴获的战利品,使得八路军骑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1945年8月,中国人民的浴血抗战赢得了胜利,此时八路军、新四军手里的武器几乎清一色成了“日式装备”,而同期国民党军主力部队装备则成了“美械”。要知道,前者是从日本鬼子手里缴来的;后者则是盟军支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