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期●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王萱春:战斗在抗战最前线

作者:王里青 张湘



1938年2月,王萱春任新四军1支队2团1营3连连长,跟随陈毅司令员从湘赣边的江西省莲花县下山,长途跋涉到达安徽省屯溪县岩寺镇集中整编后,随即开往江南地区。

1943年2月,王萱春时任新四军1师1旅1团团长,作为华中新四军(1师)的党代表,赴延安参加党的“七大”而离开苏中,在苏南、苏中这块敌后战场的最前线,与日寇、伪军、国民党顽固派等浴血奋战了整整5年。

火烧京沪线新丰车站

1营指战员到达苏南后,也想打一仗,煞煞日寇的威风。部队经与管文蔚联系后,侦察了京沪线镇江与丹阳之间新丰火车站的日寇情况:驻这个车站日伪不多,有日军15师团松野联队的一个小队40多人,他们都是参加过南京大屠杀的刽子手,气焰极为嚣张,车站还有100多名伪军和路警,这里是京沪铁路和大运河的交叉点,是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

1营决定在这里打一仗,扩大新四军的影响。

营长段焕竞率1营全体指战员从延陵镇出发,夜袭新丰火车站。1938年7月1日晚到达新丰火车站附近。1连担任警戒,2连主攻,王萱春的3连为预备队。战斗打响后不久进入僵持阶段,只得按计划由偷袭转为强攻,营长命令王萱春带一个排加入强攻。由于日军武器弹药充足,顽强抵抗,部队还与跑出营房的日军进行了白刃搏斗,将日军堵回去后,部队改用火攻战术,把2大桶煤油滚进日军营房,再扔进烧着了的麦草捆和手榴弹。这次猛烈的火攻,使整个车站烧成一片火海,40多个日军不是被烧死,就是从窗口跳出来被击毙。这次战斗缴获三八步枪13支,破坏了车站两头的铁路和电线杆,使沪宁铁路中断逾24个小时。这是王萱春所在的1营进入江南的第一仗。

7月3日,陈毅司令员专程来到延陵镇召开了军民祝捷大会,展示了新四军新丰车站战斗的战利品。

一度攻入句容城

为了配合武汉保卫战,迫使日军回调部队到苏南防卫,新四军1支队决定更猛烈地展开战斗。陈毅司令员亲自来到1营驻地召开连以上干部会议,布置攻打句容县城。

句容县城离南京仅45公里,距镇江、丹阳各40公里,新四军到苏南敌后尚未打过县城,凭少数部队和劣质武器,若能够打进县城,无疑影响巨大。团参谋长王必成派3连连长王萱春带侦察小组化装潜入城内,摸清敌情和地形:句容县城有日伪军150多人,城外机场有日伪军60多人。

2团的3个营全部投入了战斗。当时1营为主攻营,王萱春率领3连架起十多米长的云梯,悄悄爬上县城东南角的城楼,快速冲进街道,由背后突击南门,3连一个猛冲全歼南门守敌,打开城门后,与城内增援的日军激战起来。王萱春指挥3连用手榴弹将10多个日军打退,其中炸死1个鬼子。得手后,又由里向外攻打西门,协同1连用火攻战术强攻驻守在伪自治会楼里的日伪军,将数十名日伪军全部烧死。这次战斗打了4个多小时,共毙伤日军80余人、伪军60余人,还活捉了一批伪军。

战后,国民政府和上海租界的各家报纸纷纷以大字标题作了报道,我党《新华日报》以“新四军一度攻入句容城”为标题作了报道。

初战黄土塘与夜袭浒墅关

1938年12月底,王萱春由1支队老2团调到叶飞为团长的老6团1营任营长。1939年1月下旬,在伏击从句容县城到宝堰镇的日军时,王萱春负了伤,这是他参加红军以来的第3次负伤,被送到水西村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后方医院,治伤休养了40多天后便急忙赶回部队。

王萱春回到部队时,部队已改名为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王萱春担任2路1支队支队长,开往东路的无锡、苏州、常熟、江阴、太仓及上海郊区昆山、嘉定、青浦之间的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打击日寇。

王萱春在“江抗”期间参加过两次有影响的战斗。第一仗是1939年5月29日在无锡与江阴交界的黄土塘镇的遭遇战。这是新四军挺进东路对日伪军的首次战斗,2路副司令员吴焜指挥1、2支队迎战,他命令王萱春的1支队1连进入河坝西侧阵地,2连作后援,3连作预备队;命令廖政国的2支队迅速赶来增援。战斗进入胶着状态后,王萱春根据吴焜副司令事前的部署,下令担任后援的2连火速进入东段河堤。2连连长吴立夏接到命令,飞快地带着战士进入阵地,投入战斗。经常在紧要关头才发挥作用的苏式圆盘机枪开始在2连阵地上怒吼起来,战士们听到这熟悉的“嘟”“嘟”声,打得格外起劲,激战2个小时,毙伤日寇30多人,伪军70多人,打出了新四军的军威,取得“东进”的首场胜利。

第二仗是王萱春直接指挥的1支队夜袭苏州以北的浒墅关火车站。它也是沪宁铁路和京杭大运河的重要关隘,驻有日军50多人、伪军 1个中队100多人。叶飞团长和乔信明参谋长制定了作战方案,并在浒墅关西北面的东桥坐镇指挥。

6月24日晚,支队长王萱春和教导员张潮富带领1支队3个连,冒着蒙蒙细雨,沿着泥泞小道出击。王萱春将部队分兵3路:1连去炸毁火车站东段黄花泾铁路桥,以阻止苏州援敌; 3连去炸毁火车站西段白潭尖铁路桥,以阻止无锡援敌;2连主攻车站守敌。

2连尾随在铁路上巡逻的日军,悄悄地摸进日军兵营,向熟睡的鬼子投手榴弹,用机枪和步枪封锁门窗。日军小队长大丸内从窗口跳出,2名侦察员将他生擒,不料一个侦察员手腕被他咬伤,另一个侦察员被他踢倒,不得不将他当场击毙。这一仗击毙日军55人,全歼伪军1个中队,炸毁了车站,扒断了铁轨,砍倒了电线杆,迫使沪宁铁路中断3天。上海和香港的不少报纸刊登了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关于这次战斗的报道,从此打响了“江抗”的威名。

反“扫荡”中杀日寇

10月,部队在扬中县北渡长江。“江抗”二路与管文蔚的部队联合编为“新四军挺进纵队”,简称“挺纵”,1团团长为乔信明,政委为刘先胜,参谋长为廖政国,王萱春任1营营长。

1940年春节期间, 1团打了进入苏北的第一个胜仗。日军以为“挺纵”只是游击队,想趁部队立足未稳予以消灭。乔信明团长在大桥镇设好埋伏圈,在3营打退日军第二次进攻后,命令王萱春带1营悄悄运动到敌军两侧突然发起进攻,1营在右,3营在左,把敌军团团围住。当冲锋号声四起,600多名指战员密集的子弹射向敌群,然后挥舞马刀,挺起刺刀冲上去,打得日军骑兵弃马,步兵丢枪,日军大队长受伤逃回扬州。此仗缴获战马10多匹,俘虏伪军100多名,还有大批军需给养。“挺纵”在苏北打的第一个胜仗给苏北人民献上了一份春节厚礼。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江苏盐城重建军部,王萱春所在的苏北指挥部番号改为新四军第1师,师长为粟裕,叶飞任副师长兼1旅旅长,王萱春任1旅1团团长,乔信明任政委。1师兼辖苏中军区,1旅兼辖第三军分区。在相持阶段,日军集中兵力对苏中根据地进行频繁的“扫荡”,半个月有一次区域性的“扫荡”,大规模“扫荡”则可纠集上万兵力。新四军则采用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等游击战术与敌人展开“拉锯战”,伺机杀敌。

1941年4月下旬,日军第12混成旅团集结1000余兵力,加上5000伪军,对苏中进行大规模的“七路扫荡”。1师首长要求1旅尽量将敌人牵制在三分区,减轻师部和军部的压力。叶飞旅长与王萱春的1团和廖政国的2团共同拟定了“围魏救赵”的作战方针,决定选择黄桥周边日伪军据点为攻击目标,以歼灭其有生力量来吸引敌军回撤,粉碎日伪军的“扫荡”。当“扫荡”开始后,1团和2团突然出现在泰兴至黄桥的公路上,1团包围了姚家岱,2团包围了失迷这两个据点。姚家岱据点有日军30多人和伪军200多人,经过激战,全歼了日军,击毙了驻守该据点的日军泰兴城防司令,并俘虏了2名鬼子,首创苏中根据地俘虏日军的记录,同时全歼伪军200人。这次战斗的胜利,使日伪军“扫荡”的锐气大挫,匆匆回撤。

7月,日军换防,由旅团长南浦襄吉出任前敌指挥官,纠集1.7万日伪军,又一次倾巢而出,发动“夏季大扫荡”,妄图合围盐阜地区的新四军军部,形势十分紧急。叶飞旅长决定攻打驻有伪军1个团兵力的古溪据点,1团长王萱春、2团长廖政国均表示坚决打好这一仗,结果2小时就解决了战斗,全歼1000多伪军,伪团长在逃跑时落水毙命。1旅乘胜收复了三分区各个伪据点,然后包围攻打南浦襄吉的老巢泰兴城,使其不得不从盐阜地区南撤,最后赢得“夏季反扫荡”的胜利。这次整个盐阜地区大规模的反“扫荡”,新四军与敌作战135次,光毙伤日军就达1100人,彻底击退了国民党“新四军游而不击”的诽谤!

11月上旬,日军一个中队110多人和伪军700多人再次“大扫荡”连连扑空,旅部判断这股日伪军结束“扫荡”返回泰兴据点时必经如皋县西部的高明庄,决定迎头阻击。叶飞旅长亲率王萱春的1团隐蔽在该庄东北边的白家湾。14日下午3时战斗打响后,率队的日军大队长加藤见我军来势凶猛,且战且退占据了庄子里的一排较坚固的砖房固守待援。战斗呈胶着状态后,团长王萱春和政委主张把日伪军引出庄来在野外消灭,因为进攻庄内一则难打,二则会给群众带来损失。得到叶飞同意后,王萱春立即派1营1连和团部特务连占据高明庄西、北野外,阻止日伪军逃跑;派1营和2营迂回于南面和北面,留出西北口子不包围。日伪军果然中计,被包围在西北角的开阔地里。敌人连连组织反击,战至深夜,伪军抢先多路逃命,被我军生俘300多人,大队长加藤被打成重伤,逃回泰兴。战后,从高明庄挖出的日军尸体就有80多具。这次战斗得到苏中军分区的表扬,延安的《解放日报》报道了这次战况。1团将缴获的大批日军武器装备,在如西地区开办过一次展览会,彰显新四军打击日寇的战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