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期●征战纪事●

点滴回忆话成长

作者:吴澄波


我是抗日战争后期参加革命队伍的,70年前我在浙东行政公署文教处鲁迅文艺工作团工作。日本投降大家一起欢庆抗日战争胜利,谈未来、谈理想。正在兴奋头上,组织上告诉我们,刚成立不久的这个团要解散了,一部分同志留在当地继续斗争,一部分同志回家,另一部分同志北撤。

支书周丹红找我谈话,说我当过教师,可以用教书身份作掩护搞地下工作。我眼含热泪对她说,我要求随组织北撤。支书说,离开四明山,离开你的老家,到很远的地方去,你怕不?你能吃这苦吗?我说,只要不离开组织,我什么都不怕。如果组织上批准我北撤,我坚决革命到底,不管遇到任何艰难险阻,绝不动摇。最终我成为北撤队伍中的一员。
1945年10月初,我们一行十几个人,由支书周丹红带队从四明山下来,由庵东港口乘木帆船,经过十多天到达江苏吕四,然后步行到达北撤干部团所在地如皋。在如皋由浙东行政公署主席连柏生等同志组成北撤干部团党组织,下设支部,我分在行政公署直属机关支部。然后,从如皋出发,经过海安、东台、盐城、建湖、涟水、沭阳等县城以及陇海铁路向北行进。我们这支队伍大约15000人,大部队过陇海铁路选在夜里。那天正逢大雨,伸手不见五指,每个人手臂上缠一块白色毛巾,快速穿越。

我们每天都要行军近百里,大约11月中旬,到达山东沂水边的莒南县,从如皋到莒南,我们行走了近千公里。莒南是重要的革命根据地,浙东纵队区党委的一些领导已在那里工作。组织部陈光科长找我谈话说,将我分配到一纵队司令部保卫部工作并征求我个人的意见,我愉快地服从了组织的安排。在浙东参加革命后,我一直在地方工作,加入一纵队后,我终于成为新四军中的一员,实现了我梦寐以求的愿望。

1946年5月,我被选调到新四军军部机要人员训练队学习,学习完成后,我和三个旅选调的共10个人到临沂军部报到。到了临沂,正逢军部召开部队机要工作会议,参训人员有上百人,分为三个分队,我被分在一分队。开学那天,罗炳辉副军长给我们作报告,谈国内外形势,部队要在每个团设置电台,独立营也要设,这就需要大量的机要人员。举办机训队是为形势所逼,根据现在的通讯状况,只有通过无线电才能帮我们指挥战斗。他希望我们这些青年努力学习,提高觉悟,尽快掌握技术,投入战斗。罗副军长是抱病为我们作报告的,不久就因病逝世。

在机训队学习约半年时间,1946年11月,我被分配在军部机要科二股担任译电员。经过老同志带领一段时间后,我即独立担任译电工作。译电要求迅速、正确、字迹正规清楚。为了能够达到迅速的要求,需要我们熟记密码,做到不翻阅密电码本即可译出。战斗打响后,译电任务繁忙,译电员无正常作息时间,我战斗在“无形战线”上一年多时间。

之后我被调到办报科抄写电报,原由是我在译电科时,有一次处长陪魏文伯秘书长来查夜,他们走到我台前,仔细看我已写好的电报,魏老发现有几个字不正规,提出要我重抄,以后我不断练习写字,力求正规清楚。大概我的字形有了提高,便将我调到办报科,专任抄写电报的工作。

1949年3月,我随领导机关南下,驻丹阳待命。5月26日部队进入上海,晚住圣约翰大学(现华东政法大学),次日随首长进入市区。华东局首脑机关暂驻金神父路(瑞金二路)励志社,机要处驻外滩建设大厦,后迁至励志社左侧的三井花园。后来,我经历新中国成立后的各项运动和建设时期的工作,直至离休。

离开四明山革命摇篮和生养我的家乡,从生活在鱼米之乡的江南至齐鲁大地,在那里我成为一名新四军战士。北撤锻炼了我的革命意志,北撤是我难以忘怀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