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期●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早期工人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作者:徐云根

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是以工人阶级的存在和发展作为阶级基础的。但工人自发运动不会产生正确的先进的理论和指导思想,这种思想只能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并由先进的知识分子灌输到工人运动中去。因此,马克思主义政党必然是工人运动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

中国工人阶级的产生和早期斗争

十六世纪中叶起,中国封建社会里就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随着这种微弱的资本主义经济的缓慢发展,在工场手工业中陆续出现了一些掌握一定技术的工人。但是真正的中国近代产业工人阶级则是在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经营企业、清政府官办企业、官督商办企业和民族资本的企业而产生的。在19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势力开始涌入中国。为了适应其商品输出的需要,他们首先发展航运业,因而在中国沿海口岸修建了一批船舶修造厂,在这些修造厂中,出现了中国最早一代掌握近代生产技术的产业无产阶级。至甲午战争以前,他们在中国沿海口岸共设立了191个工业企业。这些企业雇佣了大批中国工人。清政府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开办兵工厂和造船厂;从70年代起,清政府和一些官僚又经营了一些采矿、炼铁和纺织工业。中国民族资本家自19世纪70年代才开始经营近代工业,到甲午战争时,共办了100多个企业。中国近代产业工人阶级就是从以上这些企业中陆续出现的。
  中国工人阶级自诞生之日起,就进行了反剥削、反压迫的斗争,随着人数的增多,觉悟的提高,工人阶级的斗争也日益发展。据记载,最早的罢工斗争是1858年,香港两万多市政和搬运工人为反对英法占领广州而举行的罢工。据不完全统计,从1870—1895年的25年中,全国共发生16次罢工,而1895~1913年的18年间,全国罢工斗争达116次,规模较大的还发展成武装起义。如1906年安源煤矿6000多名工人参加了同盟会领导的萍浏澧起义,1911年川汉铁路工人参加了资产阶级倡导的反对“铁路国有”运动中的起义等。但这个时期的工人罢工斗争处于自发的、分散的、孤立的状态,工人阶级还没有成为一支独立的社会力量。
  从1914年到五四运动前夕,是中国工人阶级自发斗争的高涨时期,有这么几个特点:①罢工斗争的次数逐年增加,并成为经常性的斗争手段,在五年多的时间里,罢工斗争就达100多次;②工人阶级开始意识到同盟反抗的意义,由分散斗争向联合斗争发展,同盟罢工成了斗争的重要手段;③政治斗争明显增加,1915年上海搬运工人和日商企业的中国工人,在举国反对袁世凯同日本帝国主义签订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的斗争中,纷纷举行罢工。

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是为了反抗帝国主义列强在巴黎和会上损害中国主权,反对北京政府的卖国政策而爆发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大事件,也是中国工人运动的转折点。
  中国早期的工人运动到五四时期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由于劳工运动已经形成为世界上一股潮流,受到这一潮流影响的国外华工陆续回国,国内提倡“劳工神圣”的风气大盛,特别是由于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开始广泛传播,中国工人阶级的阶级觉悟有了急剧的提高。
  1919年6月3日,北洋政府在北京逮捕和镇压学生的暴行,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怒。上海工人从6月5日起举行罢工,支援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以日资棉纱厂工人带头,上海许多行业的工人以及店员纷纷参与罢工,罢工高潮时达到10多万人。上海工人的行动推动了全国各地的罢工风潮。沪宁铁路和沪杭铁路工人、京汉铁路的长辛店工人、京奉铁路的唐山工人也相继罢工。罢工浪潮迅速扩展到全国20多个省100多个城市。这次罢工斗争的规模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具有鲜明的反帝政治斗争性质,工人阶级为了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充分表现了爱国主义热情。工人阶级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们由过去辛亥革命时资产阶级的附和力量变成了这次运动中的主力军。工人的参与运动迫使北京政府做出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和拒签巴黎和约的决定,从而使五四爱国运动取得了最后胜利。没有工人阶级的战斗威力,五四爱国运动是不可能取得那样胜利的。在运动中,工人阶级表现了彻底的不妥协的革命精神。
  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工人阶级是当代最革命、最进步的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工人阶级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一样,都是没有生产资料的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中国无产阶级除具有各国无产阶级的共同特点和优点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的特点。其一,身受帝国主义、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三重压迫的严重性和残酷性,是世界各国中少见的。其二、人数虽少,但绝大部分集中在沿海各省和水陆交通沿线的少数大城市和大型企业中。其三,大多数出身于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因而能够充分了解农民的痛苦和要求,便于发动和组织农民及其他劳动群众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建立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广泛的革命联盟。中国无产阶级的这些优点和特点,使它成为近代中国一个革命性很强、特别能战斗的阶级。这时的中国工人阶级“已经迅速地变成了一个觉悟了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

  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初步结合

随着中国工人阶级自身队伍的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工人阶级在自发斗争的基础上开始从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转变,并日益成为中华民族革命斗争的重要社会力量和独立的政治力量。
  五四后,一大批革命知识分子已开始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斗争力量和不可取代的历史作用,积极投身于领导工人运动,努力把马克思主义这个批判的武器交给无产阶级。
  李大钊1918年11月发表的《庶民的胜利》一文,是最早用马克思主义分析、论述工人运动的文章。文章指出“社会的结果,是资本主义失败,劳工主义战胜”,要把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1919年2月他在《青年与农村》一文中,提出了“非把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气不可”的思想。1919年12月1日,陈独秀发表《告北京劳动界》一文,提出学生要和各种劳动团体互相接近、交朋友。李汉俊在1919年10月26日发表的《最近上海的罢工风潮》一文中提出:“图‘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的一致团结,并且一致努力。”
  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还投身到工人运动实际中去。1920年春,陈独秀从北京到上海后不久,就开始到工人群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他先到码头工人中了解罢工情况,到中华工业协会、中华工会总工会等团体去做调查。1920年4月2日,陈独秀出席了上海码头工人发起的“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成立大会,并发表《劳动者底觉悟》的演说,高度评价工人阶级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称赞“社会上各项人只有做工的是台柱子”,世界上“只有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
  1920年3月,在李大钊、邓中夏倡导和组织下,北京大学成立“平民教育演讲团”,深入工厂、矿山、车站、码头,向工人宣讲革命道理。同年4月8日,邓中夏带领“平民教育演讲团”一个小组到北京长辛店,除演讲外,还与史文彬等人商议进一步加强知识分子同工人联系的办法。
  1920年5月1日,《新青年》、《星期评论》、北京《晨报》、《北京大学学生周报》等进步刊物都出版了《劳动纪念号》。李大钊发表《五一运动史》,介绍“五一”劳动节的来历,号召知识分子到工人中去,同工人一起斗争。陈独秀等人联合上海工业会等7个团体召开了千余人参加的“五一”节庆祝会,散发的传单提出“联合起来,推翻政府、资本家,建立一个新政府”。李大钊在北京主持了有500多学生、工人参加的纪念会。北京工读互助团散发的《劳动宣言》提出:“凡不做工而吃饭的官僚、政客、资本家……一律驱逐”,“把一切的土地、田园、工厂、机器、物料通通取回到我们手里”。广州、长沙、唐山、哈尔滨等地,知识分子和工人群众也举行了相当规模的纪念活动。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纪念自己的节日,不仅表明其阶级觉悟的提高并逐步接受马克思主义,也表明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已自觉地转向了工人阶级。
  1920年中至1921年初,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以后,为了向工人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纷纷创办面向工人的刊物。如上海的《劳动界》、《上海伙友》,北京的《劳动音》、《工人周刊》,广州的《劳动者》、《劳动与妇女》等。这些刊物针对工人群众的特点,文字通俗易懂,道理深入浅出,篇幅短小精悍,深受工人群众欢迎,被称为“工人的喉舌”、“工人的明星”。《工人周刊》多时销过2万份。上海《劳动界》反映工人呼声,刊登工人来信,第2期专门刊登了《本报欢迎工人投稿》的启事。该刊出版24期,前后刊登过30多篇工人来稿。如印刷工人潘阿芳致信,认为:《劳动界》“将新思想切实地直接传播到我们劳动界,使我们劳动界的兄弟们受到这新思想的洗礼”。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还纷纷派出得力党员、干部,深入工矿,宣传马列主义,领导工人运动。1920年冬,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委派张国焘、罗章龙、邓中夏到长辛店组织工人运动,他们“以提倡平民教育为名,筹办工人夜校”。1921年1月1日,长辛店工人劳动补习学校成立,“开始实际工作,并找工人的先进分子加以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经过革命知识分子的艰苦努力,长辛店工人的觉悟迅速提高,斗争精神大大增强,并成立了“长辛店工人俱乐部”。同年,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派李启汉在纱厂集中的沪西小沙渡开办劳动补习学校。
  为了组织起工人阶级的力量,必须成立工会,通过工会,教育、训练、团结工人阶级的战斗力量。为此,中共上海早期组织成立后即派李中筹备机器工会。1920年10月3日下午,在法租界霞飞路渔阳里6号召开了上海机器工会筹备会,陈独秀、杨明斋、李汉俊、俞秀松、李启汉等人出席会议。筹备会主席李中在会上作报告,指出发起机器工会的宗旨,在于“谋本会会员的利益,除本会会员的痛苦”。陈独秀强调工人团体“要是彻底联络了,那就社会上一切物件都要受它的支配,就是政府也不得不受其支配”。他 “希望这个工会到了明年今天,就有几千或几万的会员,建设一个大力量的工会”。同年11月21日,上海机器工会正式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下,上海工人阶级的第一个工会组织。这年的12月上海又成立了“上海印刷工会”,会员有1340多人。此外,武汉、长沙、济南、广州等地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也开始重视职工运动。
  这项工作进一步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觉醒,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重要的阶级基础。

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

随着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广泛结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也就水到渠成了。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组织都以主要精力从事工人运动。1921年8月,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作为党领导全国工人运动的公开领导机构。1922年5月上旬,在广州召开了全国第一次劳动大会,通过了“八小时工作制”、“罢工援助”、“工会组织原则”等决议案;号召工人团结起来,削平行帮,消除隔阂,不分地域,不分党派,不分男女老少,联合成一个阶级阵线,反对国际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1922年8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制定《劳动法大纲》,使全国工人阶级有了具体的斗争纲领。
  在这样的形势下,迅速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第一次罢工高潮。从1922年1月开始,到1923年2月,爆发的罢工斗争达100多次,参加罢工的工人达30万以上。其中大部分是党组织或党领导的工会组织直接发动的。比较著名的罢工斗争有香港海员大罢工、安源路矿大罢工、京汉铁路大罢工等。这些罢工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基本上完成了自五四运动开始的“两个转变”过程,这时中国工人阶级的主体部分已成为组织起来的觉悟了的阶级了。据陈独秀在中共三大的报告,到“1923年6月时,共有党员420人,其中在国外的有44人,工人164人,占国内党员人数的43.6%。”至此,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任务,也即建党过程已告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