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期●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深受毛主席称赞的中共优秀党员——柯棣华

作者:丁金栋

 

许多《大江南北》读者知道,著名国际主义白衣战士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却很少有人知道另外一位国际主义白衣战士柯棣华是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曾受到毛主席的高度称赞。在纪念建党90周年前夕,笔者在大连慕名拜访了年逾90高寿的柯棣华夫人郭庆兰,这位老党员抚今追昔,深情地讲述了柯棣华入党的经过和这位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

柯棣华原名德瓦卡那恩·桑普拉姆·柯棣华,1936年毕业于印度格兰特医学院。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9月柯棣华等5人参加了援华医疗队,带着60多箱药品和医疗器械来到广州,受到中国同盟会主席宋庆龄和著名爱国民主人士何香凝的亲自迎接。后来,他们到武汉、重庆等国民党蒋管区,看到不少国民党官员腐败无能,在重庆八路军办事处见到了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等共产党人,他们廉洁奉公,一心抗日,给柯棣华等人留下深刻印象,医疗队研究决定北去延安,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伤员服务。在北上途中,柯棣华接到父亲病逝的电报,同行的巴苏华、爱德华等劝他回国奔丧,但他认为援华医疗重于一切,高于一切,大于一切,不到延安会辜负老人生前的重托。他给家人写了一封安慰信,信中说:“你们会支持我的选择,我希望这次北上之行,将使我亲眼看到当今国际政治舞台上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共产主义。”19392月,印度援华医疗队冲破了国民党重重阻拦,历经千辛万苦到达了革命圣地延安,受到了毛主席、朱总司令和其他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当晚,八路军机关在大礼堂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会,中央领导人全部参加。毛主席握着柯棣华的手说:“中印两国在历史上有着传统友谊,现在同受帝国主义的欺凌和压迫,应该团结起来,相互学习,相互支援,完成民族解放的共同任务。”欢迎会结束后,柯棣华被分配到延安八路军总医院工作。

柯棣华是医术高超的外科专家,他接收的伤员大部分是从抗日前线转送到总医院的,时间长,路途远,死亡和伤残率很高。他对八路军共产党员的英勇事迹和伤员的表现深受感动,同时也为这些伤员因条件差而致残、死亡感到无比惋惜和内疚。于是他向组织要求到抗日烽火前线为八路军伤员服务,可大大减少伤员的伤残和死亡。他的要求得到了批准。临行前,毛主席在杨家岭特地请柯棣华吃午饭,对他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医德给予很高评价,并勉励他好好学习汉语和中国历史,把印度人民对中国人民抗战的同情心传达给前线的八路军指战员。饭后两人谈了很久,柯棣华受到巨大的鼓舞。他在延安时间不长,但从共产党领导人和许多普通党员的言行中受到了深刻教育,开始萌生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想法,愿在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领导下,把反法西斯战争进行到底,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

19406月,柯棣华经过艰苦跋涉来到了晋察冀边区,受到了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聂荣臻的热情欢迎,并请柯棣华出任白求恩医院卫生学校附属国际和平医院第一任院长。柯棣华在欢迎会上用生硬的汉语宣告:“我决不玷污白求恩的名字,我要像他一样献身于你们和我的、也是世界的反法西斯事业。”

1940820日,“百团大战”打响后,柯棣华带领卫生学校医护人员参加了“百团大战”。行前他向大家提出要求:“要认真地实施手术,在火线上不‘遗失’一个伤员,同时还要节省材料。”郭庆兰老人回忆说,在那条件艰苦、有生命危险的前线13天里,柯棣华带领着我们收治伤员800多名,他以精湛的医术为588名伤员成功地实施了手术,平均每天给43名伤员实施手术,还要给30多名伤员就医、治疗,工作量超出了常规。记得有一次部队遭受日机空袭,柯棣华见一些战士受伤,他冒着硝烟冲了上去,及时将受伤的人员抢救下来治疗。为了抢救伤员,他常常一连几天不能合眼,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身体很快消瘦了。

“百团大战”结束后,毛主席给柯棣华发去电报,要求他立即返回延安,原因是考虑这位国际友人的安危,同时印度政府也来电催促柯棣华回国。他经过认真思考,决定自己继续留在前线工作,因为这里太需要自己了。

柯棣华在晋察冀工作的日子里,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最危险的岁月,日军以华北64%的兵力投入到晋察冀战场,实施残忍的“三光”政策,给柯棣华增加了抢救工作的压力。在生活中,他也遇到了各种困难。入冬后,这位来自南亚热带国度的柯棣华,很不适应中国北方的寒冷。在战地医院做手术时,嘴唇冻得发紫,脚冻得发麻,可是他常常把棉大衣脱下来盖在伤员身上,怕他们感冒发烧引起手术后不良后果。他时刻惦记着盼望着八路军伤员早日康复,重返抗日前线歼灭日本侵略者。一些伤员经他治愈后临别时请他题字留念,柯棣华大笔一挥用中文写道:“抗战必胜”四个大字,他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成了自己的事业。

1941年,日本帝国主义疯狂地向晋察冀解放区发动大规模进攻,八路军指战员伤亡很大。刚刚结婚不到一周的柯棣华告别了中国新娘郭庆兰,带着医疗队开赴前线。他时常冒着枪林弹雨抢救八路军伤员,部队打到哪里他抢救到哪里,坚持战斗在第一线。有一次,他还英勇地参加了伏击日寇列车的战斗,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和食品,立下了战功。在血与火的战斗中,他结识了许多优秀指挥员和优秀共产党员。他深刻地认识到中国革命代表了人类追求进步与光明的希望,中国共产党是最进步最受人爱戴的先进组织,因此更加坚定了他在异国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他向爱妻郭庆兰说:“我深深地受上了你们和我的事业,也爱上了中国共产党。我希望自己早日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柯棣华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受到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聂荣臻的重视和支持,他来到医院同柯棣华进行了长谈,见他要求诚恳和坚决,就嘱咐白求恩卫生学校校长江一真担任柯棣华的入党介绍人。194277日,在抗日战争5周年这天,年轻的国际主义白衣战士柯棣华在抗日烽火前线,站在中国共产党党旗面前,举起右手庄严宣誓:“我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不怕流血牺牲,把反法西斯战争进行到底!”柯棣华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聂荣臻将此事电告了延安,毛主席、朱总司令对柯棣华高度赞赏,称他是国际主义的先进代表。从此,两位在抗日前线救死扶伤的国际友人,给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留下深刻印象;一位是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另一位是印度的中国共产党员柯棣华。

柯棣华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满足了他的理想和追求,找到了人生的坐标,在思想上获得了新的生命。郭庆兰老人回忆说,有一次他带领她和医护人员到火线抢救伤员,战斗打得很惨烈,部队伤亡很大。当时炮弹片四处飞射,手术台被炮弹爆炸震得摇摇晃晃。见此,一名指挥员考虑他的安全,要求他迅速撤下去。可是柯棣华坚决不从,他理直气壮地说:“为什么叫我下去?如果我在火线不能抢救伤员,那么我还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吗?”他在这次战斗中昼夜奋战了三天两夜,连续抢救了数十名伤员。炊事员见他日夜操劳吃不下饭,很心疼他。有一天,特地给他做了一碗大米饭,上面盖上一层黑豆。柯棣华发现后向炊事员大发雷霆:“为什么还把我当成‘外人’,为啥给我特殊照顾?”江一真过来劝解后他才消了气。

柯棣华经常向医护人员说,抢救伤员时间就是生命,一刻也不能耽误。为了争得第一抢救时间,他白天黑夜吃住在医院,医院离他“家”近在咫尺,可是他十天半月见不到妻子一面,一心扑在工作上。由于他长期超负荷忘我地工作,积劳成疾,累倒了,经多方抢救无效,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白衣战士、中国人民的好朋友、中国优秀的共产党员柯棣华于1942129日因病去世,年仅32岁,弃下了年轻的妻子郭庆兰和出生仅4个月的儿子印华。

柯棣华逝世后,晋察冀边区人民按照中国传统为他举行了葬礼,并将这一不幸消息报告延安。1230日,延安各界召开了隆重的追悼柯棣华大会。朱总司令在追悼会上讲话。毛主席写了挽词:“印度友人柯棣华大夫远道来华援助抗日,医疗伤员积劳成疾病逝,全军失一臂助,民族失一友人,柯棣华的国际主义精神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的。”

新中国成立后,印度政府领导人尼赫鲁等来华访问时,多次到石家庄柯棣华陵墓瞻仰,还专程到大连看望了柯棣华的夫人郭庆兰。郭庆兰也多次去印度探亲,受到印度历届政府领导人接见,为中印两国架起了友谊桥梁,被周总理誉为“民间大使”。2006年11月23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应邀访问印度时,在孟买亲切会见了柯棣华大夫的亲属,带去了中国人民和郭庆兰的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