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斯浑河本是一条名不见经传的河流,位于黑龙江省林口县境内。它发源于锅盔山东侧,自林口县境东南部流向西北部,于大屯村对岸注入牡丹江。“乌斯浑”是满语——凶狠的河流之意。
可这又是一条注定要写进历史的河,不是因为它有多宽多深,皆因曾有八位抵抗外辱的女杰殉难于此。让我们回到1938年乌斯浑河畔那个阴冷、肃杀的秋天。
在西征路上
北方的十月,秋天尚未离去,寒冷却迫不及待地来了。这是个反常的秋天,阴雨连绵,河水暴涨,而此时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第一师二团的百余人部队正赶向乌斯浑河,这是一支西征折返的部队。
日本关东军为了巩固其在东北的统治,于1936年3月制定发布了《治安肃正三年计划》,对抗日军民实行“篦梳式”的“大扫荡”,大肆毁林清乡,归大屯,设保甲,搞连坐,制造“无人区”,东北的抗日斗争进入了最艰苦的阶段。
1938年初,风雪、严寒、饥饿像瘟疫一样缠绕着与日寇苦战了数年的东北抗联将士,指战员们常常陷于弹尽粮绝、饥饿困乏的苦境,冻饿而死的战士甚至超过了战斗减员。
与此同时,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成立了以大汉奸于琛澂为总司令、北部大佐为顾问的“讨伐军”,开始对松花江下游地区大规模“讨伐”。他们企图用强大的兵力,将东北抗联逼到北方国境线一带,将活动在松花江下游地区的抗联部队聚而歼之。这样,刚刚成立的抗联第二路军就面临着能否冲破敌人这次大规模“讨伐”的严峻考验。
虽然抗联第二路军取得了一些反“讨伐”作战的胜利,但由于敌人越来越疯狂的进攻和封锁,使得他们的处境一天比一天艰难。在这种情况下,中共吉东省委决定活动在富锦、宝清的抗联第二路军的第四军和第五军一部,向黑龙江省西南方向的五常和与吉林省接壤的舒兰地区进行远征,开辟新的游击区。此次军事行动史称西征。这一决策是好的,可敌人的“围剿”太过残酷,这注定是一次悲壮的远行。
西征军中有许多女同志,她们同男战士一起,跋山涉水,肩并肩地进行战斗。在战斗中她们是铁血战士,在战斗结束后,她们又是宣传员,在行军途中,她们还要照顾伤病员。对于那些离别亲人,随时面临冻死、饿死、战死的战士们来说,她们是姐妹,是母亲。女性给战争中的男人带来不一样的温暖,而女人在战争中所做出的牺牲更超过男人。妇女团指导员冷云,丈夫周维仁刚刚牺牲,为了这次远征行动方便,又忍痛将刚生下两个月的小女儿,请求军部副官谢清林送给一位朝鲜族农民抚养。
1938年5月间,远征部队刚一集结就遭到敌人的阻击,出发后又受到围追堵截,他们一路苦战,不久便处于“内无给养,外有追兵”的困难境地。部队且走且打,直到6月下旬才克服重重困难,到达远征集结地牡丹江下游的刁翎地区。
盛夏季节,部队来到了珠河(今尚志市)楼山镇,在这里妇女团参加了攻打楼山镇的战斗。楼山镇是重要木材采伐集散地,驻有一个伪军守备中队、一个白俄组成的铁道守备中队和数十名伪警察。7月8日,西征部队各主要领导干部连夜开会研究攻打楼山镇方案,决定将部队分成奋勇队、没收队、收容队。7月12日拂晓,奋勇队出其不意攻下楼山,没收队、收容队相继跟进,占领楼山镇。此役共俘敌军中队长以下六七人,缴获机枪两挺、步枪近百支、弹药四万发以上,粮食和其他物资一大批。
楼山镇战斗的胜利使我军得到了给养和弹药补充,也令日寇万分惊恐。他们从哈尔滨等地调集重兵对西征的部队进行“围剿”,企图将抗日联军消灭在西征途中。
乌斯浑河畔
为了摆脱穷追不舍的敌人,粉碎其阴谋,西征军决定分路行动。护送西征的第五军军长柴世荣率教导团及部分队伍返回刁翎地区活动,第四军、第五军则兵分两路继续西进。
两军妇女合并起来,原属第四军的女同志并入冷云所在的第五军妇女团,随第五军第一师行动。
1938年8月,抗联西征部队抵达苇河、五常县境内,在活动时被日军发现,遭到敌人重兵围追堵截。空中有敌机侦察、扫射、轰炸,地面有三千多日伪军围攻,几乎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战斗发生,战斗空前激烈,我军损失很大,但比牺牲减员更加严重的危险则是叛变。
7月30日,中共吉东省委书记、第五军政治部主任宋一夫借巡岗查哨之机与他的随从副官一起携款叛逃。不久,西征队伍遭到敌人致命打击。9月份,第四军远征部队在五常冲河地区遭敌包围。在部队被打散、64人被俘的情况下,第四军第一师师长曲成山向敌人举起了双手,在最艰苦的时刻,上层领导人的叛逃对部队无疑是雪上加霜。
在日寇的围追堵截下,11月20日,第四军军长李延平、副军长王光宇与七名队员在五常错草顶子宿营,半夜时分,三名叛徒偷出李延平的手枪,开枪打死了李延平、打伤王光宇后逃走。负伤的王光宇率领其他几名战士在寻找第十军汪雅臣部未果,在九十五顶子山被敌军包围,在突围战中壮烈殉国。
抗联第五军第一师拼到最后也只剩下一百余人,艰苦的西征又怎一个“惨”字了得?即使这一百多人也随时有被全歼的可能。西征不成,这支队伍决定返回牡丹江下游刁翎地区寻找军部,进行休整。返回的路上,部队穿行在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只有走这里才能避开敌人的追踪。战士们过着野人一样的生活,衣服和鞋子早已破烂不堪。27天里,野菜、野果、树皮和河沟里的鱼虾、蛤蟆是他们充饥的食粮。
这时原有30余人的妇女团,经过多次激烈的战斗,大部分牺牲了,只剩下指导员冷云,班长杨贵珍、胡秀芝,原第四军被服厂厂长安顺福(朝鲜族),战士郭桂琴、黄桂清、李凤善(朝鲜族)和王惠民等八名同志。她们年龄最大的是指导员冷云23岁,最小的战士王惠民才13岁。八名女战士都经过西征的严峻考验。
山一程水一程,历尽千辛万苦的妇女团八名女兵终于随军回到了牡丹江边。部队在海林截获了敌人水营的三只木船,渡过了牡丹江,然后又顺山道向北走到了山东屯。在山东屯,部队受到了群众的热情欢迎,百姓们杀了一口猪招待这些抗日将士,这天正是八月十五中秋节(10月8日)。
过完节,这支部队略洗征尘,告别乡亲,又上路了。他们经东柳树河子北沟,继续往东北方向走,攀过了寒葱岭等几座大岭,从小锅盔山绕过,最后到了三家子村。
1938年10月19日,队伍夜里来到乌斯浑河边,饥困疲乏的战士们露宿在刁翎县(今林口县)三家子村附近乌斯浑河西岸柞木岗山下的河滩上。部队准备从这里渡过乌斯浑河,向北经马蹄沟、碾子沟,到依兰县土城子一带的喀上喀山区,寻找抗联第二路军总部和第五军联络部。
深秋季节,夜晚的寒风肆无忌惮。战士们的手脚麻木了,心也随之麻木了,牙床不由自主“嘚嘚”地发抖。于是,他们在乌斯浑河畔的柞木岗柳条丛中点燃了一堆堆取暖的篝火。跳动的火焰烤暖了一张张饥肠辘辘的脸,由于长期饥饿和行军战斗,战士们极度衰弱、疲乏,一躺下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可就是这一堆堆篝火,却被一双罪恶的眼睛所发现。日伪特务葛海禄从附近的样子沟下屯去上屯找一个叫“豆腐西施”的女人寻欢作乐返回时,远远看见西南柞木岗子山下的火光。凭着做特务的嗅觉和多年的山林生活经验,他立刻意识到了什么,心中窃喜升官发财的机会来了。他悄悄转身去了样子沟日本守备队,向日军报告了这一消息。
日本守备队的桥本得到消息后,立即向刁翎日本守备司令官大佐熊谷汇报,熊谷接到电话后欣喜若狂,亲率三十多名骑兵,并命令桥本和关景(驻后岗)两个队长各率本部人马即刻出动,同时又调遣了警察指导官岛田、教官佐佐木带领刁翎街伪警察大队、黑背金矿矿警、东岗子山林伪警察队及伪军赫奎武团共计千余人的“讨伐队”,趁着夜幕驰奔柞木岗。但熊谷不明底细,根据葛海禄报告的火堆数量,他推断抗联战士人数不少,所以未敢轻举妄动,遂先将队伍在周围潜伏下来,想待天亮后看个究竟再行动作。
秋水葬英魂
东方泛白,队伍准备出发了。师长关书范命令会泅水的师部参谋金世峰带领八名女战士先行渡河。从这一安排上是能够看到师部对女兵的照顾与关爱。可当他们走到河边时,发现由于河水暴涨,原来的渡河道口已经被淹没,百十来米宽的河面,湍急的河水泛着浑浊的浪花滚滚流去。
金世峰参谋只得先下河探水,向对岸游去。他让冷云等跟在后边,可还没等冷云她们下河,岸上骤然响起了枪声,夜里包围上来的敌人,开始向我军发起进攻。由于抗联部队处于不利位置,加上事发突然,战士们只得仓促应战,边打边向西边的密林中撤退。
女兵们此时已与部队分开。东北的大小河流,两岸都是柳树丛,关东人把这叫作柳条通,其间夹杂着膝盖高低的茅草。战斗打响后,八个女兵就隐进这样的柳条通里,敌人并没发现她们,他们的目光和火力都被向山上退去的官兵吸引了。
千余名敌人的火力死死地咬住撤退的战士们,想要突围困难重重。而河边的女兵们过河也是不可能的,因为都不会游泳。但她们这时可以在那柳条通里隐蔽不动,待敌人追击战友远去后,在柳条通里逆流而上,或顺流而下,择机进入山林,这就有了生存的机会。
令所有人没有想到的一幕发生了,柳条通里突然射出了愤怒的子弹。原来,在此生死关头,冷云果断地选择了从背后袭击敌人,吸引日军火力,掩护大部队突围。因为女兵们明白,那边的部队有指挥作战的领导,有更多的战友。突如其来的枪声令敌人一下子慌了神,以为中了埋伏,慌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她们还击,大部队乘机突出了日军的包围圈。
此时,天逐渐亮了起来,敌人连连用迫击炮向河边射击,柳条通被炸,八女们隐身的屏蔽物几乎被毁。狡猾的敌人利用炮火掩护发起了冲锋。他们兵分三路,一批正面突击,另两队迂回侧翼,形成三面包剿之势。八名抗联女战士在冷云的指挥下,一边射击,一边向敌群中投掷手榴弹。猛烈的爆炸使敌人抱头鼠窜,这次进攻被打退了。
已突围的抗联第五军一师领导人,发现冷云等八名女战士为掩护大队突围,仍据守在河边牵制敌人,处境异常险恶,于是率队折转回来,想杀开一条血路,把冷云等八名女战士接出去。但敌人用凶猛的炮火死死控制住山口,接应队伍伤亡很大。八名女战士目睹这一切,立即运用抗联传统的齐声喊话方式对着青山密林高喊:“同志们,不要管我们!保住手中枪,抗日到底!”女战士们在冷云指挥下一连喊了三次话。战友们听到了她们的喊声,但还想再作一次努力。然而,敌人装备精良,人多势众,抗联队伍伤亡越来越多。指挥员只得忍痛下令,队伍向西山柞木岗的密林里撤去。
被抗联第五军一师甩掉的日军气急败坏地掉转枪口,向岸边扑来,妄图凭借优势兵力活捉女兵。冷云等女兵以柳条通为屏障,等敌人挨近前沿阵地时,四颗手榴弹同时飞入敌群,敌人被炸得血肉横飞,惊恐万状。他们一时摸不清柳条通里的底细,没敢再发动冲锋,只能趴在地上向柳条通里一通乱打。
这是一场惨烈的恶战,八位女战士人少力单,使用的又都是轻武器,弹药也很少,面对敌人的猛烈火力,只能且战且退。她们所在的地势很不利,三面是凶残的日军,后面是湍急的河水,隐身的柳条通已被敌人的机枪子弹削平了,那些能够遮身的荒草,有几处也被炮火烧着。而女兵们每个人只剩二三十粒子弹,是不能和敌人对射拼消耗的。她们只能分散开,隐蔽好,这一枪,那一枪,枪枪瞄准,使敌人误以为她们有很多人。
敌人也更加疯狂,连连用迫击炮向河边轰击,柳条通和荒草燃烧得更炽烈了。炮击停止后,敌人又发起了冲锋。女兵们一边向冲上来的敌人猛射,一边又投出几颗手榴弹。敌人退却了,暂时停止了进攻,战场上出现了短暂的沉寂。
打退敌人的这次冲锋后,冷云转头看看战友们,见黄桂清、郭桂琴负了伤,赶紧撕下自己的衣襟,和杨贵珍一起给伤员包扎。安顺福、胡秀芝、李凤善、王惠民正脱下自己的衣服扑打着烧向身边的大火。冷云让她们架起负伤的战友,借着荒草燃烧的浓烟,迅速地撤到河边的土坎下。
敌人也终于看明白了,与他们周旋抗衡的只是几个抗联女战士,便不住地叫喊着:“你们跑不了啦,赶快投降!捉活的!捉活的呀!”随着喊声,敌人越来越近,刺刀闪着寒光,呈扇形围拢而来的是日军的狰狞面孔,眼神里是淫邪的目光。
至于冷云最后是如何给女兵们下的命令,尽管现在有好几个版本,其实我们已不可得知。也许她什么都没说,只是把空匣枪插进腰里,就带头步入了冰河,那就是命令!
在最后的时刻里,冷云和战友们互相搀扶着下到河里。突然远处飞来了几颗子弹,小战士王惠民身子一歪倒了下去,殷红的鲜血从胸口涌了出来。冷云刚要去抱倒下的小惠民,一颗子弹打中了她的肩头,她一个趔趄险些跌倒,胡秀芝连忙把她扶住。安顺福抱起小惠民,冷云用手捂着伤口,胡秀芝搀扶着冷云,杨贵珍和李凤善背起负伤的小黄和小郭,她们迎着初升的太阳,走向河心。
呼啸的子弹从女战士的头上、身边飞过,她们忽而倒在水里,忽而又挣扎起来。又一颗迫击炮弹射出了最后的疯狂,那炮弹在女兵们的身旁急落,掀起了一股巨浪,巨浪过后的水面上不见了八位女英雄的身影……
抗联女战士投江殉国的壮烈场面,强烈地震撼了日本侵略者。一个民族如果连女人都能够拿起枪,连孩子都能上战场,那还有谁能够打败她?抗日战争中中国女性所付出的牺牲,由“八女投江”做出了凝练的升华。中国的革命史,包括世界反侵略战争史,将永远记载她们英勇壮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