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期●缅怀篇●

“四八”烈士魂归大地70年祭

作者:晓 寒

1946年4月8日,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后留在重庆同国民党谈判的中共代表王若飞、秦邦宪为了向党中央请示工作,与新四军军长叶挺,中共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邓发,贵州籍教育家黄齐生先生(王若飞的舅父),八路军参谋李绍华,随行人员魏万吉、赵登俊、黄晓庄,叶挺夫人李秀文及子女二人,一同乘坐美式运输机前往延安。途中飞机与地面失去联系,迷失了方向。下午2时左右,在山西兴县黑茶山,飞机撞到了山峰上。同机人员17人不幸全部遇难,史称“四八”烈士。这么多的领导同志遇难,是一起极其惨痛的不幸事件,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巨大损失。

关于“四八烈士”的生平,许多人不了解,现对其中的四位中共领导人简单介绍如下:

叶挺,1896年生,原名为询,字希夷,广东惠阳人。1918年保定军校毕业后参加孙中山领导的粤军。次年加入国民党,1924年赴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回国,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34团团长、独立团团长。在北伐战争中屡建战功,被誉为“北伐名将”。抗战爆发后,于1938年1月出任新四军军长。皖南事变时受命与蒋军谈判被扣,监禁于上饶集中营,后又转到湖北、广西、重庆监禁。国民党反动派使尽利诱威胁的各种手段,叶挺毫不屈服,被囚禁在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时,写下了著名的《囚歌》。经中共中央多方努力,1946年3月4日获释。他向中共中央表示:“在你们领导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贡献我的一切。”

王若飞,1896年生,贵州安顺人。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1922年6月与周恩来等在巴黎发起成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赴苏联学习。1925年回国,任中共豫陕区委书记,中共中央秘书长。1927年参加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中共六大后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1931年回国,在包头被逮捕。1937年出狱后任陕甘宁边区党委宣传部长,中共中央秘书长,八路军副参谋长。1944年5月作为中共代表参加国共两党谈判。

秦邦宪,又名博古,1907年生,江苏无锡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任全国总工会宣传干事,编辑《劳动报》。1931年4月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书记,同年9月至1935年1月,为中共临时中央总负责人。遵义会议后,他任中国工农红军野战部队政治部主任。1936年同周恩来、叶剑英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参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共驻南京代表,中共中央长江局、南方局组织部长。1941年后在延安创办和主持《解放日报》和新华通讯社。

邓发,1906年生,广东云浮人。1922年参加香港海员大罢工。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省港大罢工和东征战役。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1928年后任中共香港市委书记、广州市委书记、广东省委组织部长。1930年后任闽粤赣边特委书记、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执行委员兼政治保卫局局长。长征中任纵队政治委员。抗日战争期间任中共驻新疆代表、中共中央党校校长、民运工作委员会书记等职。中共七大后,任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1945年9~10月,作为中国劳动协会代表团成员出席在法国巴黎召开的世界职工代表大会。

4月13日,毛泽东得知飞机失事,极其悲痛。20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毛泽东为“四八”烈士的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同时发表他的《向“四八”被难烈士致哀》一文,文中说:“你们的死是一个号召,它号召全党党员和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为和平、民主、团结的新中国而奋斗到底!”

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执笔著文,沉痛悼念“四八烈士”。全中国人民,把数以万计的唁电唁函、挽诗挽歌、祭文悼词献给烈士们,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写给“数十年中做了轰轰烈烈工作”的叶挺的。

4月13日,以毛泽东为首,由26名党内外著名人士组成的治丧委员会在延安成立。委员会决定:为“四八”烈士修建灵坛、墓地,隆重举行迎灵、殡葬仪式。延安《解放日报》和重庆《新华日报》13日同时发表社论,沉痛悼念伟大的死难者。14日,中共中央致电烈士家属,向他们致以哀悼慰问。

4月19日上午,延安各界群众3万余人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雄伟庄严的灵坛中央,悬挂着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坛前挂着一块匾额,上面写着“化悲痛为力量”。花圈挽联丛中安放着烈士灵柩,灵柩上方摆放着烈士遗像。林伯渠报告烈士生平,主祭人朱德致祭词。叶挺的老战友张云逸登台致词。他向党和人民宣誓:“我们叶挺部队——新四军全体指战员,决心化悲痛为力量,在毛主席和党中央的指引下,为争取和平民主,为打垮中国法西斯反动分子的内战阴谋,英勇战斗到底!”追悼会后,群众排成长达五六里的队伍,把烈士的灵柩送往机场旁的墓地安葬。

同一天,重庆各界举行追悼“四八”烈士大会,有6000多人出席。周恩来在会上报告了烈士生平事迹,还为《新华日报》写了署名文章:《四八烈士,永垂不朽!》

周恩来沉痛地哀悼了他的“相交二十年的几位同志和朋友”,他说,王若飞久经生死考验,为和平民主斗争坚韧不拔,“失掉了他,好像失掉了一种力量,失掉了一种鼓励”。他颂扬秦邦宪英年有为,为修著宪法草案斗争呕心沥血。他盛赞叶挺英勇善战,在北伐、抗战中为国家民族建立不朽功勋,是国之干城。他感叹这位四海知名的军事战将,刚刚出狱一月,几乎全家罹难,其不幸遭遇最为悲惨。周恩来号召人们学习烈士为和平民主事业奋斗到最后一口气,流尽最后一滴血的精神,把无限哀痛化成团结力量,为真正的和平民主坚持斗争到底。

叶挺是中共中央向国民党交涉后才出狱的,出狱后第二天就发电报给中共中央申请入党,中央立即批准。新四军和山东军区军民知道了叶挺为国牺牲的噩耗,极为悲痛。4月19日,新四军军部在临沂举行追悼大会,到会的军民各界代表有一万余人,台上挂着“沉痛追悼‘四八’烈士大会”的横匾,放着花圈、挂着挽联,许多干部群众垂泪悲恸。与叶挺情深谊笃的陈毅军长在追悼会上发表了沉痛讲话,缅怀叶挺军长等烈士为党为国英勇奋斗的功绩,号召新四军和根据地人民化悲痛为力量,继承先烈的未竟遗志,努力工作为独立自由、和平民主的新中国而奋斗。

陈毅和饶漱石、张云逸、黎玉联名写了一副挽联:顾现势,国家多事,人民多难,反动多狂,诸先烈在九泉安能瞑目;想当年,富贵未淫,贫贱未移,威武未屈,给同志作一贯无上典型。

另在江苏清江举行的追悼大会上,华中军区司令员张鼎丞、副司令员粟裕、副政委谭震林,苏皖边区政府主席李一氓和三万余军民,悲痛哀悼老军长叶挺等革命先烈,会后高擎烈士遗像举行反独裁反内战示威游行。从4月18日到30日,在北平、上海,在山东临沂、河北张家口、晋绥边区岚县和东北、太行等解放区,我军民先后举行了追悼大会。

1957年,中共中央决定重建“四八”烈士陵园,陵园在原八路军总部王家坪北侧,背枕清凉山,面对延河水。1971年烈士遗骨被迁往延安市北面7公里的李家渠,最终在那里落葬。1992年5月经过扩建整修,陵园宏伟壮观,面貌焕然一新。

“四八”烈士陵园占地3.6万平方米,依山傍水,两侧对称,具有中国陵园的建筑特色。宽阔的青石台阶从山下直抵墓园,随着台阶的上升,人们不由得肃然起敬。一座汉白玉纪念塔高耸在墓园中间,塔高19.46米,塔身呈4层阶梯式,塔下有8级台阶,象征着1946年4月8日。塔尖上有象征中国共产党的镰刀铁锤图案,金光闪烁,塔顶最高一层四面嵌着四颗镏金五角星,代表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塔身正面嵌着毛泽东亲笔题字“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的镏金大字。正面塔座上雕砌着一只汉白玉花环,塔座右侧勒记“四八烈士遇难碑记”。

陵园最高处是烈士墓台,台分三层。王若飞烈士墓居陵园中轴线顶端,然后依次为其他“四八”遇难烈士墓。黄土有幸埋忠骨,“四八”烈士陵园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一座高规格的烈士陵寝地,它已成为全国著名的烈士纪念地,每年清明节和烈士祭日都有四面八方的人士前来吊唁。

1960年,山西省政府决定在事故发生地为“四八”烈士建纪念馆,馆址位于兴县东乡会庄上村,黑茶山南部,距县城45公里,是山西省1965年5月公布的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该馆面积400平方米的展厅,陈列有烈士遗物、遗像、悼词、简历、遇难飞机残片等文物。2008年5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四八”烈士纪念馆新馆在黑茶山脚下破土动工,新馆位于原纪念馆背后,主馆建筑面积为2179平方米。

“四八”烈士带着不屈的信念长眠地下。他们为中国革命奋斗了几十年;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与忠贞,让他们置生死于天地间。“四八”烈士没有听到新中国成立的礼炮声,他们用生命换来了这片和平的土地和蓝天。

“四八”烈士魂归大地已70年,英烈们并没有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淡出人们的记忆,他们的英名与事迹将永载史册,为后人所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