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期●征战纪事●

三见张爱萍将军

作者:刘湘卿

我有幸三次见到过开国上将张爱萍。将军的音容笑貌和对我的鼓励教诲,令我终身受益,至今难忘。

烽火抗战瓮中抓得鬼子兵

在苏北抗日根据地我第一次见到张爱萍。那是1944年5月,随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节节胜利,苏北的反攻在盐阜地区陈家港打响。在新四军3师副师长兼盐阜军分区司令员张爱萍指挥下,5月3日凌晨,参战部队同时向盘据在陈家港的日寇发起猛烈进攻,仅用10个小时,就全线告捷。这是一次了不起的胜利,轰动了整个苏北地区!

当时,我是《盐阜大众》报的特约工农记者,报社领导很重视这一伟大胜利,将采访张爱萍的任务交给我。我兴奋地骑上战马一路狂奔赶到了战场,只见部队就在刚打了胜仗的地方召开祝捷大会。就是在会场上,让我见到了令人震撼的一幕:张爱萍敏捷地纵身跃上一个高高的坟头,用浑厚洪亮的声音发出指令:“立正——”“啪”的一声,指战员个个昂首挺胸齐刷刷地站立着不动,全场鸦雀无声。张司令员用严厉的目光向全部队扫描。突然,他指着一个战士厉声命令:“你,出列!”张爱萍对着出列的战士喝道:“听我的口令,立正,向后转!”那战士面向部队立正着不动。这在部队叫“照相”。随后,张爱萍才下令让他入列。

祝捷大会结束,我挤到张爱萍跟前,有点不解地问:“首长,为什么要那位战士出列啊?”他严肃对我说:“你没看出来吧,我的口令是‘立正’,这名战士的动作却是‘稍息’。”我惊叹:“首长了不起,在这么多人的队伍中,一个战士的动作错了你一眼就能看出,而且要求还那么严。” 张爱萍神情严峻地说:“严,就是要严!操场如战场,口令就是命令,平时训练从严,战时才能少流血。”啊!面对这位严格治军的司令员,我肃然起敬。

战士们见到我这个记者,争先恐后地向我讲述张司令员指挥战斗和平时爱兵的动人情景。战士们说,你别看司令员对部队那么严,部下都服服贴贴,大家都理会,严也就是爱,谁都知道,张司令员爱兵如命!战士们重点讲了这次战斗取得大胜的原因,就是张司令员指挥得力,用兵如神。在这次战斗中,他分别命令第23团和旅特务营担任主攻,第24团攻占庆日新盐场,第7旅第19团攻占大源盐场。涟东、阜宁独立团埋伏在陈家港以西,担任打援。5月2日晚,张爱萍又向参战部队作进一步动员。当夜,战士们冒着滂沱大雨,踏着泥泞的道路,将陈家港敌据点严严实实地包围起来。战斗打响后,张爱萍深入第一线指挥,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根据实地获得的第一手素材,我一气呵成写出《巧设妙计张爱萍,瓮中抓得鬼子兵》的战地通讯,获得报社领导的好评、张爱萍的欣赏。

初创海军拥政爱民固本色

在华东海军司令部,我第二次见到张爱萍。在毛泽东主席“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的指示下,1949年4月23日,在江苏泰州白马庙乡诞生了人民海军,后命名为华东海军(兵团级),由张爱萍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当日,我从广播中听到张爱萍在成立会上庄严宣布:今天,1949年4月23日,是中国人民海军诞生的第一天,在座的13位同志就是人民海军第一批报到的成员,是人民海军的首创者,非常有意义……在他领导下,人民海军在短短几年里就发展壮大起来。

我原在第3野战军第30军军部当通讯参谋,后从军直属队转编到华东海军司令部任通讯参谋。1951年春的一天,我接到通知参加张爱萍召集的集体办公会议,异常兴奋,因为又有机会见到我心目中了不起的战将张司令员啦!在海军大院一号楼会议室里,张爱萍来了。我端坐在参加会议的人员中,目不转睛地打量着他。几年不见,他还是老样子,声音浑厚洪亮,说话简明扼要。他仔细地听取与会者的发言并不时地做记录。当通讯处长发言时,我感觉张爱萍似乎发现了我,也在盯着我看。果然,会议结束后,他并未立即走,而是微笑地向我示意。我抑制不住激动地问:“首长还记得我吗?”“很面熟,我们好像见过。”“首长原是老3师的副师长。”他立即热情握住我的手笑问:“你也是老3师的?”“不,不是的。”张司令员有些惊讶:“那我们怎么这么面熟?”我说:“首长还记得阜宁解放时,您召开祝捷大会,当时您站在坟头上讲话,战士们群情振奋,有个小青年采访您……” 张爱萍恍然大悟,用力拍着我的肩笑道:“哇!就是你啊?小鬼头,你叫刘湘卿。”我笑道:“首长记性真好!”张爱萍赞许地说:“不是我记性好,是你文章写得好,我至今还保存着哩!”他又说:你那时只是报社的特约工农记者,报社能派你来采访,说明你行。”我对首长的夸奖,既感自豪又感自愧,说:“那时报社缺少记者,所以……”首长摆手道:“我知道,《盐阜大众》不但在抗日烽火中宣传有功,还培养了不少工农作者,为党和国家培养了大量有用的干部人才。”接着他又关心地问:“你现在哪个部门工作?”我说:“在通讯处任参谋。”张爱萍高兴地说:“好,很好,通讯处工作很重要,适合你,好好干!”说完亲切地同我握了手。

回到通讯处,我怎么也抑制不住首长对我关切和鼓励的感激之情。我细细回味张爱萍在集体办公会上的讲话。他讲得很多,但给我印象最深的,也是我未想到的,他意味深长地说:“同志们,我们现在住在城市了,日子好过了,但是,千万不能忘记老百姓,不能脱离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宗旨。我们驻在虹口,就要与虹口的党政民众搞好关系。虹口的拥军是有名的,我们更要拥政爱民,要像在农村一样,发扬‘军民鱼水情’的精神,和老百姓打成一片。我们驻军虹口,也就是虹口人,把人民当亲人,是一家人。”在张爱萍的指示下,部队拥政爱民工作有声有色地蓬勃开展。

不久,张爱萍亲自到通讯处找我,指示我组织通讯处的报务人员参观李白烈士的故居。他说:“虹口这地方出英雄啊,我党优秀的地下工作者李白同志,就是在虹口用生命为党发报,使党中央与白区情报畅通的。刘参谋,你要带领报务人员学习李白为革命甘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他还强调:“我们军队的通讯工作很重要,尤其是海军,军舰对军舰,司令部对军舰,指挥员对部队,主要就是靠你们电台报务人员准确地收发报,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出任何纰漏。”在张爱萍下这番指示时,通讯处杨涛处长也在座。杨处长当场决定要我组织带领不仅是通讯处报务人员,而是全军各舰的报务人员都去参观学习。参观李白烈士故居,使我们受到深刻教育。

锋芒再试海战奏凯震八方

在海战前线,我第三次见到张爱萍。那是解放一江山岛的战役。1955年1月18日,在中央军委的授命下,时任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参谋长的张爱萍,成为一江山岛战役的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这是我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意义深远。战果表明,人民解放军现代化战争的作战能力大为提高,并取得了多兵种联合渡海登陆作战的宝贵经验。

在这次战役中,我是华东海军淞沪基地一个大队的参谋长。张爱萍指令我参战负责指挥“古田”“张店”“枣庄”“周村”4艘炮舰。这4艘舰本来是扫除水雷的扫雷舰,后改装成装有前苏联的“喀秋莎”火箭炮的炮舰。这火箭炮威力很大,上下两排各有18条滑轨道,可一下发射36发“喀秋莎”炮弹。我所在的“古田”舰是领航舰(也叫旗舰)。由我在“古田”舰上指挥发射第一炮,其他3舰跟进。说实话,我这个陆军步兵出身的,打仗冲锋在前还可说说,让我指挥操纵这样的新式武器,心中实在没底。没想到,我的顾虑被张爱萍看出了。他没有批评我,反而鼓励我说:“命令你发射第一炮,并不是要求你了解炮的构造和原理,你只要掌控好发射电钮,根据下达的命令准确地按下发射按钮即可。”平易近人的张爱萍又笑着风趣地对我说:“你这个工农记者能写出好文章,按电钮可比写文章容易多啦!”首长的一番话,令我信心大增。为确保打好这一仗,又让我们火箭炮舰先上,一定要打好,做出榜样。

张爱萍根据战役的特性,与作战处拟定分“三步推进”的战略部署:首先,让火箭炮舰先上;其次,由空军飞机轮番轰炸;接着,由驱逐舰沿敌岛四面对准敌防御工事猛射,并同时掩护步兵登岛,消灭敌人。

我奉命指挥4艘火箭炮舰分布在敌岛的四周,张爱萍一声令下,我准确发射第一炮,其他各炮同时齐发,一下100多发火箭炮弹在敌岛上纷纷炸开,紧接着又是飞机轰炸、炮舰攻击,国民党守军蛰伏的明碉暗堡纷纷被炸。我军成功登岛后,部分敌军仍然依托岩缝、暗堡负隅顽抗。我军进攻部队则采取小群战术,将重型炸药包塞进敌人工事,成功地歼灭了敌人。在英勇无畏的解放军战士强大攻势下,无计可施的国民党守军只得从射击孔中伸出白旗,乖乖投降。

一江山岛战役仅激战一天,就大获全胜,击毙、俘虏敌军各500余名,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

就在这个小岛上,儒将张爱萍即兴赋词——《沁园春·一江山岛胜战即景》,其中“固若磐石,陡崖峭壁,首战奏凯震八方。英雄赞,似西湖竞渡,初试锋芒”就是对这次战役的形象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