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期●随感录●

既重“孝” 更贵“顺”

作者:陈思炳


我一位朋友的父亲汪大爷,是个退休教师,虽已八十高龄,仍身体康健,单独居住。同城的儿子叫他和自己一起住,汪大爷不愿意,说:“我能自理,单独住,自由随意。”儿子也常回来看他,来时都不空手,大包小包,水果补品,邻居们都夸“汪大爷有福气,儿子孝顺”。汪大爷却撇撇嘴说:“什么福气,来了怄气!”唠起原因,原来儿子爱和他抬杠,他讲的话,儿子不爱听,他要做的事,儿子常反对,来了没说上几句就顶嘴,往往不欢而散。

“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先。”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孝顺父母的传统,故此有“陈情乞养、程门立雪、寸草春晖、卧冰求鲤、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等成语流传千古。孝顺孝顺,既要孝,又要顺。孝是物质基础,顺是精神层面。孝在衣食住行医,保障父母无忧;顺在让父母顺心随意,精神舒畅。

现实生活中,多数子女对父母一般都能尽孝道,让父母衣食无忧。况且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老人社会保障机制的逐步完善,绝大多数老年人已不愁温饱、生活无虞,而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慰藉和情感上的愉悦。从《常回家看看》《时间都去哪儿了》,到今年的《父子》,央视春晚的亲情歌曲之所以让听众感慨万分,正因为其歌词撩拨了人们情感的心弦。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大,有些子女在对待孝顺父母的问题上,舍得花钱,却舍不得时间;心存爱心,却没有耐心;虽有孝心,却不能让老人顺心。不爱听老人唠叨,不多和老人交流,不愿听老人批评。老人的话稍不遂自己的心意,就和老人顶嘴,甚至出言不逊,伤了老人的心。

俗话说:“老小老小,老人如小。”从前有个电视小品,名字叫《爱父如爱子》,是著名演员张凯丽和严顺开演的,就是讲对年老的父母像对待孩子一样,哄着、顺着。顺,就是不顶撞,不忤逆,不较劲。如今的生活好了,不缺吃,不少穿,老人需要的,不就是个心里舒坦么?顺着老人的心意,给老人一个好脸色,给老人一些好语气,让老人感觉气顺,感到舒畅。

也许,人在职场,你可能累了,可能倦了,也可能烦了。下班回来,你便懒得和父母说话了,甚至对老人的关心问候也不耐烦了,这个时候,更是子女对父母孝顺的考验,不能把自己在职场的不良情绪发泄给父母,让老人没来由跟着受气。

当然,顺着父母,也不是没有主见,不讲对错。老人的有些话当时听着可能不顺耳,也可能有过激不当之处,但不要急于反驳,且听在耳里,记在心里,在工作生活实践中鉴别,老人的有些富有生活哲理的唠叨,也许会使你受益终身呢。

近日,本文开头讲的汪大爷因突发脑溢血去世,我那朋友悲痛欲绝,哽咽道:“最让我痛心的是,前一天我还和爸爸因一件小事顶嘴,让他老人家受气,我真后悔莫及,怎么就不能顺着他呢?”朋友的悔语,应成他人的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