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期●老区采风●

卢玲芳扎根基层几十载一心为民谋福利用柔肩扛起重担的女书记

作者:戚兴林

江苏省泰兴市姚王镇桑木村党委书记卢玲芳,放弃了多次升迁机会扎根基层几十载,一心为民谋福利奔小康。她说:“人,总不能吃了果子忘了树,吃了母乳忘了娘。”桑木村是生她养她的地方,反哺归乡,反哺为民,是她的神圣职责。在地位和金钱面前,她情愿做一个永远的“傻子”。

1983年,30岁的卢玲芳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当时的桑木村又是个啥样子呢?没有一家工厂企业,没有三产收入,村财政亏损80000多元。

“民富村兴国强,发展经济为上。 要改变桑木村的面貌,干部必须当领头羊。”1984年,卢玲芳与丈夫借来5000元,在村里创办了第一个企业——五金弹簧厂。在她的影响下,村里又陆续办起了拉丝厂、铸件厂、电线厂等。

2000年,桑木村引进了姚王镇第一家外资企业,在当地引起轰动。那一年,桑木村在上海搞装潢的梅老板受泰国客商之托,计划在泰兴选址搞装饰材料加工。卢玲芳知道后,决定争取揽上这一项目。可当时桑木村没有一条像样的乡村公路,泰国客商来村里考察时面孔拉得很长,拿餐巾纸低头擦着弄脏的皮鞋。卢玲芳明白了,是客商走不惯泥土路。她马上发动村组干部和能人捐资修路,自己带头捐款1万元。一条长1800米、宽6米的水泥大道,很快就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同时,他们还将村里的13间办公用房腾了出来,并辟出18亩土地,供客商建造厂房。

当泰国客商再一次走进桑木村的时候,他们不是拿餐巾纸低头擦皮鞋了,而是擦着眼镜,脸上漾起笑容。就这样,华鹏美雅特装饰材料厂落户于桑木村。此后的十几年,在这家厂的影响下,先后有10多家外地企业落户到了桑木村。

对外企的引进,很快一改桑木的落后面貌。2014年,桑木村集体收入达到了1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也达到了2.05万元。

2006年,卢玲芳在泰兴率先启动建设农民集中居住点,并计划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设五个集中居住点,让全村900户居民都住上小型别墅楼。在得到百姓的认可和支持后,卢玲芳专门请泰兴市规划局设计规划,并采取企业先垫资建设等住户满意后再缴纳房款的方法进行。与此同时,为了保证房屋建设质量,2006年至2007年半年间,卢玲芳天天盯着建设工地,从白天到黑夜,在工地上连轴转:饿了就啃口馒头、累了就打个盹,以确保每一间房屋建设的质量到位。一次,她发现一间房屋的墙面砖头粘连得不够牢固,当即推翻了整堵墙,要求施工方重新按协议施工。2008年初,桑木村首批43栋农民“康居房”集中住宅交付使用。

2011年,在334省道拆迁工作中,近60岁的卢玲芳走村入户,做着耐心细致的工作。有时生病了也不休息,既保证拆迁户的利益不受任何损害,又确保省道顺利动工。

桑木村的带头人、党的干部卢玲芳几十年来带领干部、村民,走出了一条崭新的康庄大道,该村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生态村、全国巾帼示范村、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省卫生村、省生态村、省文明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等。 卢玲芳也先后被授予“全国新长征突击手”、“江苏省三八红旗手”“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

卢玲芳对地位和金钱看得十分平淡。她常常把个人应得的部分如数交公或将镇里给她的奖金留给村里。当村支书的30多年里,每当评到成绩,她总是归功于大家,村民家中有事请吃,她都婉言谢绝,遇有找她办事带礼物的,一律拒收。她只有一句话:“该办的事不送礼我也全力去办,不该办的事搬来金山银山也不能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