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期●历史研究●

党的优良传统与执政经验

作者:李 蓉


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宣告成立,迄今已经95年。经过近一个世纪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从最初的50多人到90多年后的8800多万名党员。不仅党员数量巨大发展,党的组织系统空前扩大,党也从战争年代在革命根据地中的局部执政,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局部执政,到1949年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全国胜利后开始的全国执政。其历史经验何在?这是很值得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共产党历史传承的红色基因,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也是能够执政的宝贵经验。本文仅从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看法。

最重要是科学理论指导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时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凝结着人类在不断前进发展中的政治智慧,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有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就有了前进的正确方向。不仅如此,中国共产党还在斗争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过程中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历了中国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历史中的许多曲折和探索,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在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创立了毛泽东思想,这是集中和凝结了全党的智慧,总结了斗争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而得来的重大理论成果,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成果。这对保证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发挥了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是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中国社会、革命条件错综复杂,中国革命走什么样的具体道路才能胜利?光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远远不够。所以,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把科学理论民族化、大众化、通俗化,使之变为党员干部、中国人民都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思想和原则方法,使之成为思想的指南,前进的动力。经过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取得全国胜利的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创新中既保持思想理论上的生机和活力,又防止和克服教条主义和思想僵化,这是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全国人民夺取全国胜利,成为全国执政党并长期执政的重要保证。

关键在于党组织有力量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确定了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所有的党员都要在组织内活动,从地方到中央,都要遵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各级组织机构,既要充分发挥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要按照党的组织纪律行事。党的最高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由各地党员选出的优秀分子作为代表参加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制定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选举中央委员会等。中央委员会则在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行使党的最高权力,创造性的贯彻执行党的纲领、路线,以实现党的任务和目标。同时,所有党员都要按照党章要求,履行党员的权利和义务,服从和遵守党的各项纪律。而党组织也注意加强对党员的党性教育。

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国共产党在河北平山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面临全国胜利的大好局面,全会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到城市、以生产建设为中心任务;研究和规定党在全国胜利后,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全会号召全党在胜利面前,要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两个务必”。取得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以后的道路更长,事业更伟大。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为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执政党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两个务必”的提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此前提出的党的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对全党提出了在全国执政条件下的新要求。

七届二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对即将开始的全国执政的条件下党的各级组织如何发挥作用,也提出了重要的新要求。全会最后一天即3月13日,毛泽东作会议总结,共讲了10个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便是“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毛泽东讲的“党委会的工作方法” 共有12种。包括党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要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互通情报”;不懂得和不了解的东西要问下级,不要轻易表示赞成或反对;学会“弹钢琴”;要“抓紧”;胸中有“数”;“安民告示”;“精兵简政”;注意团结那些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力戒骄傲;划清两种界限,是革命还是反革命、成绩和缺点的界限。

为什么在党即将开始全国执政之时,毛泽东会如此重视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这是党委会在党的组织系统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所决定。1921年7月召开的中共一大上,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其中规定:“凡有党员五人以上的地方,应成立委员会”,“凡是党员不超过十人的地方委员会,应设书记一人;超过十人的应设财务委员、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各一人;超过三十人的,应从委员会的委员中选出一个执行委员会”, “委员会的党员人数超过五百,或同一地方设有五个委员会时,应由全国代表会议委派十人组成执行委员会。如上述要求不能实现,应成立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这就是说,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组织起来,在一定的组织范围内活动。“委员会”便是党员的组织机构名称。委员会可以在地方建立,在地方的基础上建立中央委员会。在党的组织内,要根据党员的人数多少、组织的规模,进行适当的分工。所以,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后的第一个纲领就规定了党的组织实行委员会制。所谓委员会制,也就是一种集体领导的组织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推选若干委员来履行组织的职责。

各级委员会建立后,要按照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原则,以保证全党的团结和统一。党员有意见,下级组织对上级组织有意见,可以通过正常的组织渠道加以反映和解决。各级委员会在党的组织系统中居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党的纲领和任务,要由各级委员会具体领导党员群众加以实施。在这个环节上,党的委员会是否健全,是否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事关成败。正如毛泽东1934年1月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所讲的:“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

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正是有党的纲领、目标的正确设置,又有民主集中制的组织系统加以保证,中国共产党才有内部的团结和统一,从而确保执政地位的获得与巩固。

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大部分成员是知识分子出身。参加党的创立工作的早期党员清醒地认识到党所担负的重大责任,光靠少数知识分子是绝对不能成功的。所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年后召开的中共二大上,就通过《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强调“我们共产党,不是‘知识者所组织的马克思学会’也不是‘少数共产主义者离开群众之空想的革命团体’,‘应当是无产阶级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广大群众组织起来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的政党,为无产阶级做革命运动的急先锋’”。“我们的组织与训练必须是很严密的集权的有纪律的,我们的活动必须是不离开群众的”。这就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说明党和群众有着极为密切关系,党作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任何时候都不能离开群众。这是带规律性的、不可违背的道理。因此,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立即集中精力开展工人运动,动员组织广大工人群众参加到革命斗争中。以后,中国共产党又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实行合作,发动工农运动,推动北伐战争,使中国的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但是,代表中国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蒋介石、汪精卫害怕工农运动,中国共产党内也有人对群众运动加以限制。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人和工农革命群众举起了屠刀,大革命失败了。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要继续革命,靠什么力量?广大的工农群众是中国共产党力量的源泉,是中国共产党的依靠力量。中国共产党决定采取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先后领导上百次的武装起义,通过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来动员和组织群众,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经过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开始在武装割据的基础上、在敌人力量薄弱的地区建立红色政权。

1931年在江西瑞金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局部执政的具体体现。担任中央政府主席的毛泽东提出,苏维埃政府工作人员,必须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必须关心群众的痛痒,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实际生活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穿衣、吃饭、住房、柴米油盐等问题);必须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各革命根据地的人民群众为革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在中央根据地的江西瑞金,全县当时24万人口,有4.9万人参加革命,3.1万人参加长征,在长征途中牺牲了1万余人。兴国县当时有23万人,有8.5万人参加红军,长征途中牺牲了1.2万余人。

全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把动员组织千千万万的群众,结成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为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有力保证。同时,采取了三三制、减租减息、精兵简政等方针政策,一方面适应群众的抗日要求,把群众组织成各种抗日团体,一方面改善群众生活,调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等,从而使抗日民主根据地在十分困难的情况得以创建并巩固发展,这就为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开辟,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可靠的群众基础。

全国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顺应民心,尽力为人民的休养生息而争取和平民主。在国民党统治集团不顾人民死活,悍然发动大规模内战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同时通过土改运动提高广大农民的政治觉悟,激发他们发展生产和支援革命战争的热情。最后,解放战争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取得决定性胜利。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执政地位得以确立,无疑是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的结果。而中国共产党人也保持着和人民的血肉联系,无论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还是提出任务、奋斗目标,一切都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人民群众选择和拥护中国共产党,在困难和危险时刻不惜冒着生命危险甚至献出生命。所以,紧紧和人民群众在一起,是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执政党的根本原因,也是长期执政的基本保证。

95年来,中国共产党走过了光明而曲折的道路,经历了各种风浪的考验,但理想信念不变,始终为着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共同富裕而奋斗。除了党组织的坚强有力,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还有广大党员的英勇奋斗和无私奉献。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许多追求进步、愿意为国家为民族贡献力量的人们自觉的选择。而一旦加入中国共产党,就要按照党员的要求,遵循党章规定,无论是党的组织纪律、政治纪律,都要自觉遵守。

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还是现在还在进行的改革开放时期,无数的共产党员为了实现党的纲领和任务,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在革命战争年代,在敌人的白色恐怖下,许多共产党人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民族解放战争中,毛泽东专门论述了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和模范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他还从各个方面,论述了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出“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毛泽东这些经典性的论述,对广大共产党员是很好的教育,也成为广大党员的自觉行动。当然,我们也看到党员队伍中出现的腐败分子和其他犯罪分子。加强党的建设,也需要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制度的约束。

目前,全党正在进行的学习党章党规和系列讲话,做合格共产党员的教育,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发挥共产党员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先锋模范作用的新举措,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保持长期执政而加强党员教育所采取的新措施。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