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期●纪念叶挺120周年诞辰●

叶挺独立团奇袭汀泗桥占领咸宁城

作者:段雨生 赵酬 李杞华

编者的话:今年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军队的创始人之一的叶挺120周年诞辰,也是北伐战争汀泗桥战役胜利90周年。1926年,叶挺率部在汀泗桥等重大战役中屡建战功,被誉为“北伐名将”,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抗日战争爆发后,叶挺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新四军)军长。为纪念叶挺120周年诞辰,本刊从《叶挺将军传》(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出版)选登两节,以飨读者。标题为编者所加。


奇袭汀泗桥
  汀泗桥是咸宁县属的一个小集镇,是武汉三镇的南大门,它前临巨浸,后枕高山,西南北三面环水,镇东一面峻岭横亘,汀泗河从西北流向东南,粤汉铁路通过汀泗河上的汀泗桥,斜贯全镇,北去武汉,南至湘粤。这里地势陡峻,素以天险著称,易守难攻,为兵家必争之要隘。

历来的南北交兵,总是南军至此受阻败退,难越雷池一步。1921年湘鄂两军交恶时,吴佩孚就靠着这个天险小镇挫败了南来的数万赵恒惕湘军,由此筑成其军阀横行中国之基,可以说汀泗桥是吴佩孚的发祥之地。

现在,吴佩孚眼看他的发迹地也告急了,一方面命令汨罗江败退下来的第一师师长宋大霈就地组织力量,凭险死守,命令驻河南的吴俊卿、高汝桐两师克日南下驰援,一方面将他的联军总部急速南调,他自己也于21日离开长辛店,亲率刘玉春第八师和卫队独立第三混成旅等兼程南进,预计26日可赶到前线,亲自督师制止北伐军前进,并于大军集齐之后,联合江西新直系孙传芳全力反攻,于汀泗桥地区打败北伐军,重温当年“决战决胜”的美梦。

为了扭转颓势,吴佩孚还把实力最强、驻在洛阳的军官学校6000多名久经战事的校尉级军官,编成两个拥有数十门火炮和60余挺机关枪的超级装备的军官团,由总部的少将刘维黄和上校张大庆分任团长,在他的亲信,第三师师长张席珍为首的督战委员会的指挥下,作为骨干队伍,先期开到汀洒桥布置阵地,企图孤注一掷。同时还组织了手枪营和大部队,授以搜集编组汀泗桥以南的败军参加抵抗,对不服指挥仍然败逃和作战不力者,准予就地正法的特权,大有破釜沉舟之势。

1926年8月25日下午,第四军后续部队大部到达汀泗桥地区后,四军代理军长陈可钰和党代表廖乾吾召开团长以上干部会议。为了赶在敌人大部援兵到达之前占领汀泗桥,会议决定以刚刚结束中伙铺战斗的叶挺独立团和十二师缪培南的三十五团,沿铁路两侧正面进攻汀泗桥集镇;以黄琪翔的三十六团从右翼进攻汀泗桥东南一带高山,夺取主峰制高点;以第十师进攻敌人侧后的玛瑙岭和朱家铺,绕出铁道,截断敌人退路,要求各师团及早做好一切战斗准备,26日上午发起攻击。

次日上午10时,以三十五团攻占铁路桥南侧猪高山,驱逐敌人前沿警戒部队为开端,战斗首先在铁路正面打响。但由于敌人居高临下,我军处于仰攻的地位,又有泛滥的洪水当面阻隔,打了半天仍然停留在隔河对战的僵持局面,没有多大进展;又由于敌人占有炮火优势,一直压着我军打,我军的伤亡比敌人还要大。到了下午,我军在不利的情况下停止了进攻,敌人竟乘隙组织千余步兵,在火炮、机枪猛烈射击掩护下向我反扑,一度冲过铁路桥,逼近第四军军部,企图将我赶出进攻出发地。危急情况下,叶挺组织全团部队实施反击,经数小时激战,打退了敌人,稳住了阵脚。

天黑以前,陈可钰、廖乾吾和师长团长们一起到前沿观察地形。他们看到一片湖泊汪洋中仅有的铁路桥上布满着障碍物和射击工事,桥后大小高地层次错落,机枪火炮密如梳齿,深感这样险要的防守阵地,即使再增加援军,要从眼前近3万敌军手中把它攻下来,也决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这时岳阳方面第八军的进展情况还不清楚,本军后卫三十六团还没有赶上来,面对着理应及早行动而又感到兵力不足的复杂情况,有些人犹豫起来,主张放从容一些,等到与第八军沟通联络和三十六团上来之后,再共同行动。叶挺反对这个意见。他认为兵贵神速,时间就是胜利,必须赶在大量敌军来到之前,力争速战速决,把这道天险拿下来。

正在踌躇未决的时候,三十六团赶上来了。陈可钰采纳叶挺等大多数人的主张,仍按原计划以三十六团全力夺取汀泗桥东南高地主峰,侧击其他低山敌军阵地,掩护独立团和三十五团攻击铁路正面,第十师从右翼进攻敌人侧后,次日拂晓发起总攻击。

27日凌晨1时,大战又告开始。叶挺在铁路桥南端猪姆冈指挥部队以猛烈射击吸引敌人,策应三十六团在汀泗桥东侧选定一个浅水地域,乘夜暗于敌前徒涉过河,向东南高地急速运动。

由于敌人认为河水深广不可逾越,在对岸山坡一带疏于防范,加上三十六团趁夜静更深秘密钻隙前进,直到他们逼进高地主峰,敌人才发现他们。经过短兵相接的剧烈冲杀,夺下了这个鸟瞰全局的制高点。

三十六团去高地主峰站住脚跟以后,转而用猛烈火力射击汀泗桥纵深各个低山阵地,策应独立团和三十五团加强进攻,突破敌人正面防线。但这个设想并没立即奏效。敌人纵深的炮火继续集中轰击铁路沿线,独立团和三十五团受阻,伤亡很大,既渡不了河,也过不了桥。

叶挺眼见这样胶着下去,只能徒然增加伤亡,便找来几位农民向导,向他们请教,从这里进入汀泗桥镇,除了铁路以外,还有没有别的什么路。农民们告诉他,尽东边的大山里有砍柴人走的小路,但那要绕出去很远,又是很难走的小道。叶挺又问他们能不能带路绕过去,他们爽快地答应了。

叶挺命令部队做好转移准备,然后一个人到军部去见陈可钰和廖乾吾。两位军的领导听了叶挺绕道攻击敌人侧后的建议,都很高兴,当即就地图上查证了向导提供的包抄路线,觉得如果能从这里绕出去,避开敌人的阻拦,那就会取得出奇制胜的好效果,立即拍板,批准了叶挺的绕道包抄方案。

凌晨2时,叶挺带着临时拉出来的独立团主力,离开猪姆冈,向东开进。走了很长一段路,然后转头向北,进入了山区。这里本来是“一夫当关,万人莫敌”的崎岖小径,只因自恃强大的军阀们只作了打阵地防御战的准备,在这里未置一兵一卒。叶挺带领独立团健儿们,几经艰难跋涉,果然在拂晓以前插到了汀泗桥东北方向的古塘角附近。

这时,南面高地上的三十六团向西北方向发动进攻,已夺取一部分低矮山头;战斗在汀泗桥侧后的第十师二十八团攻打朱家铺,二十九团攻打玛瑙岭,也在激烈交战中有所进展;铁路桥南的三十五团和从市镇西北方向配合北伐军作战的农民武装,也都打得有声有色。

叶挺站在高处对周围敌我态势观察清楚之后,即将部队稍加整顿编组,就地展开,横跨铁路,向西南古塘角方向冲了过去,与我军其他部队相呼应,迅速形成对敌两面夹攻的形势,敌人的纵深阵地顿时陷入了一片混乱,不等他们弄清独立团是从哪里来的,这支天兵已冲进路西敌人军官第二团据守的白墩高地,迫使其炮兵、步兵全线瓦解,投降缴械。

见机进取夺咸宁

拿下路西阵地以后,叶挺从俘虏口中得知,据守铁路以东古塘角一带的敌军官第一团团长不是别人,正是他的保定军校同期同学刘维黄。于是便一面派出代表,到古塘角敌军团部约见刘维黄,以叶挺的名义劝他认清形势,及早放下武器;又一面火速调动部队向东转移,包围逼近刘维黄军官第一团,以强大的军事压力,迫使其就范。

刘维黄迫于南边我三十五团已越过铁路桥,三十六团已冲下东南高地,北边我第十师也在步步逼近,他的部队已陷入四面挨打的困境,便在所提对其部下不搜腰包和将他们遣送回乡不使流离的两项要求得到应允后,撤出了阵地,放下了武器。

身兼防守和督战双重职能的军官团数千人投降以后,另一支敌军主力第三混成旅已无法再战,也在我军的强大攻势下,被迫缴械。除了在汀泗桥以北未直接参加作战的一部分敌军,沿铁路、江边向北逃窜,总部设在咸宁的汀洒桥防守总司令宋大霈仅以身免以外,第三旅旅长娄云鹤、第八师参谋长陈冲、军官团团长刘维黄、张大庆等1万余人和难以计数的武器物资,均被我俘获。战略要地汀泗桥,终于被我攻破。

刘维黄投降以后,叶挺和他见过几次面。第一次见面时,刘维黄谈到吴军在作战中向河里抛弃许多枪炮军械,建议北伐军设法打捞出来;第二次见面时,他又谈到他在古塘角埋藏了一批湘鄂赣三省五万分之一的军用地图,并请叶挺派人随他同往,取了回来。由于他和叶挺、黄琪翔都有保定军校的同窗关系,缴械前后又有立功赎罪表现,又兼他是吴佩孚总部的高级军官,谙熟敌军内幕情况,因而受到特殊优待,并给以参谋名义,以后一直跟随第四军到达武汉。

第四军打下汀泗桥后,叶挺率领部队马不停蹄地继续北进,追歼逃敌。正当独立团忍饥挨累地向前疾进的时候,师长张发奎派骑兵送来一封注有3个“+”号的特急信件,说是为避免遭敌伏击,此次追击不得超过15华里。

叶挺掂量着眼前的情形,觉得敌人沿途丢弃武器物资文件,逃得非常狼狈,这正是发挥猛打猛追战术威力,迅速扩大战果的时候,怎么可以停下来呢?考虑再三,他还是认为这个战机不可错过,于是继续催军前进,穷追不舍。张发奎得报后,很担心独立团孤军深入会吃大亏。陈可钰听说张发奎下了命令也没把叶挺招呼住,很生气地说:“叶挺这个人好胜鲁莽,过于急进!”

追击当中,官兵们远远看到咸宁城外也是一片汪洋,也是只有一条铁路可以通过,而其中大部分的路基又是浸在水里;大家又饿又累,也有点支持不住了,都希望叶挺下个“停止前进,就地宿营”的命令,休息一下,弄点饭吃。但叶挺没有理会这些意见,坚决命令部队继续向咸宁前进。

这时,前卫第二营营长许继慎送来一份报告说:“咸宁敌人甚混乱,铁路线虽被水浸,但仍能通过,请即派重机枪连掩护职营冲过去。”

叶挺看信后,亲自赶到前面查看情况。他看到咸宁城东、南、北各个高地上,都有从汀泗桥退下去的敌人和当地守军一起,在抢修防御工事,看样子他们是在聚集力量,要在那里再和北伐军较量一次。叶挺又看到,从此地到咸宁虽然只有3里多路,但这中间要通过两里多隐现于水中的铁路线,还要抵得过咸宁铁路桥守敌的一切封锁射击,才能到达彼岸。

叶挺深知,沿这条水路攻击咸宁,是有很大风险的。但为了不让敌人做好工事,迫使我军再打一次恶仗,他还是采纳了许继慎的建议,决定趁着敌人还很混乱的时候,把重机枪连和特别大队展开在铁路两侧,以强大火力掩护许继慎第二营通过铁路,他自己率领一、三两营随后跟迸,攻占咸宁城。

在北伐战争已发展到湖北境界,当面之敌已全部是吴佩孚主力的情况下,尚能以一团兵力单独进攻一座县城,这种胆略和气魄,只能是出自共产党领导的叶挺独立团。许继慎在他的建议被批准以后,立即下达了“勇往直前,占领对岸敌军阵地”,“只准前进,不准后退”的死命令。跟着,便率领着他的部队,在六挺重机枪和特别大队密集火力的支援之下,像一条巨龙似地趟着没膝的洪水,前仆后继地跃过长长的铁路线,一举将敌军重点设防的铁路桥攻了下来。叶挺指挥本团主力紧随第二营之后奋勇前进。敌人纷纷逃往贺胜桥。上午11时,独立团进入咸宁城。

叶挺走进守敌宋大霈的总司令部,那里的电话正在响着。他拿起传声筒,只听一个自称是贺胜桥联军总司令部的人说,“吴大帅”已经到了贺胜桥,要求早已逃得无影无踪的宋大霈立即将汀泗桥方面的作战情况作出报告。叶挺摔了电话,一面命令部队火速占领咸宁东北文笔山一带高地,准备迎击增援的敌人;一面派人将吴佩孚已到贺胜桥和独立团已占领咸宁的两则消息,报告给陈可钰和张发奎。

陈可钰和张发奎看过叶挺的报告,又惊又喜,改变了指责态度,立即指派三十五团赶上来,协助独立团向北警戒,随后他们两人也在当天下午赶了上来。当他们骑着快马,跑了40多里路,沿着那条狭长的、隐现在海洋般洪水中的铁路路基向前赶路的时候,简直想象不出叶挺独立团是怎样越过这条天险通道,打到咸宁的。陈可钰转嗔为喜地赞叹着说:“叶挺具有军事天才。这种见机进取的精神,难能可贵。”